推荐 新闻文化评论演艺院团文物特产钩沉非遗汽车艺苑历史娱乐画家书法家旅游游记收藏美食
亿点网 > 文化 > 正文

梦居乡村

发布时间:2022-05-25 20:50  |  来源:亿点网  |  作者:吴国荣

我和传统乡村有着特殊的感情,它一直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岁月的磨炼,历事练心,我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早在前些年,我就曾对中华大地上散落的乡村,有过简单的概括,说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大河中的涓涓支流,抑或是和华夏民族发展史齐步同行的小兄弟,当然也可以说是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大厦上的片石砖瓦。现在回过头来仔细琢磨,当时的比喻还是有些道理,只不过是还欠具体和生动。

就拿我们村来说吧,虽然规模不大,又处在运城盆地的峨嵋岭上、孤山东麓,但晋南本身就属黄河金三角地区,这里本就是历史很古老的肥田沃土,那么,我们村的身世也就很有必要溯源追流了。

是的,我们村的历史确实很悠久。小时候,我就关注着我们村里的古树、古民居和古碑刻,还有在我们村周边的新、旧石器时期的遗址。后来,我还系统地查找到,1930年中国考古事业的先驱、山西考古第一人卫聚贤先生,在我们村考古发掘的资料。我在史料中看到,近10天的时间,卫聚贤就领队发掘出土了铜五铢钱、铁刀、铁钉、陶壶、陶釜、陶温器等古物。还发掘有“千秋万岁”砖、几何纹砖,以及“宫宜子孙”“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等瓦当及大砖大瓦等大量器物。之后,这些发掘出来的几大车实物,又都运至太原的山西公立图书馆展出。展出之后,分别由中央、省有关单位收藏。按卫先生的研究结论,这里是“汉汾阴后土祠”的遗址,之前是介子推庙。解放后,卫先生流寓香港,后期又移居台湾。他的发掘成果,再也没有做进一步的研究论证。但根据在“万泉县西杜村阎子疙瘩”发掘规模和地形地貌来判断,作为汉代的一处庞大祭祀建筑,确是真实无疑的。这就说明,我们村在汉代就已热闹非凡了。尽管如此,按照中国历史朝代的序列,在我们村总还是不能系统的链接起来。前几年,我们村来了两位文物考古专家,一位是省城考古所的所长,一位是运城市文物局的副局长。两位研究员,到我们村进行田野调查,一路走来,在村子西边的沟坡崖畔上,发现了大量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片、陶器以及蚌骨等遗存实物,还发现了秦代的墓葬。当然,此行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考察他们专业的先师卫聚贤先生当年的考古发掘的圣地。在卫聚贤先生的发掘地检视巡察之后,根据地形地貌,他们又得出新的论断,说在卫先生发掘地的东边一大片地域,应该是汉代大规模祭祀建筑群的配套生活区。而且紧邻这些遗址的道路,应该是当时的官道。综合当年卫先生的考古发掘和这两位专家的论点,进一步说明,我们村在汉代应该就是区域性的高光胜地。

说来也巧,2021年上半年,万荣县文物局在我们村也就是“汉汾阴后土祠”发掘地正南方向200米左右的地中间,镌立了一块保护性的碑刻,名为“西杜村古遗址”,遗址存序时期为“东周——汉代”。我甚为存疑,现在的一片庄稼地,根据什么标志,就命名为古村落遗址呢?后来通过认真探访,才得知是通过卫星遥感探测,经专家辨识方予以确定的。它记载的很详细,围绕保护碑刻,北至多长,南至多长,东至多长,西至多长,并精确到米,这就是科学的智能了。讲到这里,就不能不说,我们村的历史真的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清晰可见,源远流长。旧石器、新时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夏、商、西周就有部落在我们村的孤山脚下渔猎生活,到了东周、秦、汉,古村落的遗址便说明,社会已经发展为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后,我们村不知何故,便搬迁至古村落遗址正东200米的现址。这样,村中现在还挺立的一棵苍劲葱茏的汉代古槐,就是建村立祖、绵延千年的物证了。解放后,农村不断地平田整地、兴修水利,时不时就挖出一些陪葬的古物陶器,请专业人员辨认,不是汉唐的,就是宋元的。怪不得,前多年,盗墓猖獗时,便有好多窃贼或明目张胆,或风高月黑,总是在我们村周边庄稼地里盗掘。看来,宋元之前,我们村的历史还是比较辉煌的,不然,为何会“富在深山有人找”呢。到了明清,我们村的发展脉络就很清晰了。古建的庙宇、宗族墓冢的碑刻,以及古老的民居,上面都有详细的说明和记载,只不过随着改朝换代,特别是天灾人祸,几千年来,传宗接代的并不一定是相同的宗族和姓氏,不变的仍然是这方山水和地脉,是这奔流不息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涓涓溪流。

由于乡村文化的历史都很悠久,因此每一个乡村的文化面貌都很传统。就拿我们村来说,如果是汉代以后移居到现址,那么她的格局很早就形成了。因地制宜,有横贯全村的主巷,更多的是南北走向的小巷。小巷两边都是居民家舍。直至往北走到头,就是从西向东的一脉高崖。凡是靠崖的住户,都是很早以前掏挖的土窑洞,冬暖夏凉,穴居了十几代,甚至时间更长,只不过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或加固、或提级上档。抑或也有土崩瓦解、人走院空的。村子往南也有一条主巷,是历代多子多孙的家庭向往繁衍发展形成的。村子的古老,长期以来也就坚守着道法自然的原则。比如说,村子的中央,有一座寺庙,古庙的对面有一座舞台,过去叫乐楼。在乐楼的旁边是一个池塘。池塘的作用,一是助力于乐楼唱戏时的声腔共鸣,相当于现在的音响;二是供村民们的牲畜用水。当然也是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风水。至于建筑方面,坐北朝南、东高西低、后靠前阔、曲径通幽等有利于生存环境的营造原则,也都是祖先们的智慧结晶,早都体现在每个住户的院落里。讲究最突出和最明显的还是乡村的民居建筑。乡民一生最大的价值追求,就是创建自己的宅院。在古老的乡村,一辈一辈传下来的院落,更多的是四合院。既使因地理位置或面积的制约,也是三合院或者其它形式的建筑。不管是硬山式还是歇山式,都是厦脊崛起,兽头高昂,筒瓦包边,磨砖对缝。并且在大门上都镌刻着“耕读传家”“晴耕雨读”“积善之家”“钟灵毓秀”等古训,处处洋溢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如此,就我们小小的村庄,文物古建原来就有十几处,或在村子中央,或在路口道旁。不仅造型各异而且匠心独具,配以砖雕、石雕,还有木雕等构件,呈现着古人的传统技艺,满足着村民的心理诉求,装点着巍峨参差的街巷,使村庄愈显古色古香。村里还遍布着碑刻,不是贞节牌坊,就是乡贤碑楼,要么就是公益建筑的修缮碑记,更多的还是家家户户遍布田野的祭祀墓碑。这些都呈现着乡情乡风,记载着村志村史,伴随着一代一代的乡民,走过朝朝代代,走过年年月月。可惜这些璀璨的记忆,经过自然和人为的疾风骤雨,大多都被湮没,留下一些凤毛麟角的印记,经过历史和乡贤的呵护,也已江河日下,不知还能行走多远。

是的,民族的历史是由每一个乡村形成的,民族的文化也都沉淀在每一个乡村中,而乡村的民风也都很古拙纯朴。就拿对文字的敬畏来说,有两本古籍,一本叫《惜字征验录》,还有一本是《惜字图说》,讲的都是明清以来流传极广的“惜字”观念和文字崇拜。我小时候在村小念书,每到下午放学前,都要值日打扫卫生。一开始年龄尚小,听高年级同学说,要把打扫的垃圾,里边有废纸烂书,倒在一个“字纸篓”的地方。当时,我也不知道这几个字是咋写,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知道这是一个教室和园墙夹角的地方,只是待废纸垃圾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再一起用火烧掉。长大后,才知道这是“火祭”,是对文字的敬畏。小时候,那是物资极度贫乏的年代,我在家里上厕所的时候,不是扯一页废书,就是抓一块旧报纸,母亲看见了,总是笑眯眯地一手挡住我的行为,一手递给我一块棉絮,以无言的情绪,制止我们对文字的亵渎,引导我们对文化的崇敬。乡村对传统文化的演绎,更集中的展现还是在民俗活动中。或治丧、或嫁娶、或过寿、或添丁,都是一场风俗大戏。事主们忙忙碌碌、进进出出;帮忙的尽职尽责,各展技艺;看热闹的交头接耳、谈笑风生,好一派集会景象。乡村的节日更是有滋有味,或新年、或元宵、或清明、或中秋,都是自弹自唱、自娱自乐。既是团圆日,又是狂欢节,像一幅宏大的民俗图,尽情地展现着农耕文明的文化积淀。其实,在乡村也有严肃文化,集中地表现在祭拜方面,这应该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朱子治家格言曾曰: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意思是说,祭祀礼拜要庄重,要虔诚,要用心。过去每个乡村都有宗祠,每个家庭都有牌位,无论是丧葬嫁娶,还是逢年过节,都要祭拜祖先。虽然时过境迁,多有简略,但现在的乡村还不失这些环节。从国家层面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就在天安门广场奠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而在2018年,中央又将每年的9月30日确定为烈士纪念日。同时,近些年来,每年的清明节,炎黄二帝的陵寝所在地都要举行隆重的国祭。上下同心,都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坚守,都是对民族精神血脉的赓续和膜拜,实乃善莫大焉。

乡村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集结地。从形成到完善,从普及到提高,从扬弃到创新,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置身于古老乡村,宛如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濡染洗礼,生活在古老乡村,似乎时时处处都是面对古人见贤思齐。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的形式和载体,有的是因发展而移植,但大多数是在不经意间被毁弃。殊不知,我们祖先的智慧、技艺和风俗,是经过多少年代的历练,才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才避风遮雨的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留给我们的则是挥之不去的乡愁和萦绕心头的记忆。如今那些“传统村落”和“美丽乡村”,仍然不失她的亘古魅力,仍然是“原乡人”的诗与远方。


本文链接:https://www.ydwsx.com/article/culture/2022/05/1661.html
上一篇:我的大学生活一瞥
下一篇:寻找清净
相关图集
相关文章
我的大学生活一瞥
后排左三为本文作者、著名书法家赵望进先生1960年9月,我考入山西师范学院(62年复名为山西大学)中文系并担任了班长。这个时候正是我国“三年困难时期”的第一年,从城市到农村... 文化 2022-05-25 21:12:02
梦居乡村
我和传统乡村有着特殊的感情,它一直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岁月的磨炼,历事练心,我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早在前些年,我就曾对中华大地上散落的乡村,有过简单的概括,说... 文化 2022-05-25 20:50:41
寻找清净
孤独能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也能成就一个人的境界。而孤独本身也是一个人生存环境的产物。小时候,由于自身的特殊身世,总不愿意和别人接触。成长过程中,待人接物往往也是寡气十... 文化 2022-05-25 20:40:40
广结善缘
很早之前,我就听说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这两句古话。当时不甚了解,只把它作为装饰门面的用语。直到岁月蹉跎、历事练心之后,才慢慢对它有了较深的切身体会。现... 文化 2022-05-25 20:32:33
赵树理早期创作对新中国审美的影响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毛泽东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之后,包括根据地在内的中国文艺创作发生了重要变化。最... 文化 2022-05-25 2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