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新闻文化评论演艺院团文物特产钩沉非遗汽车艺苑历史娱乐画家书法家旅游游记收藏美食
亿点网 > 文化 > 正文

寒食清明节是旅游的节日

发布时间:2022-04-04 17:12  |  来源:亿点网  |  作者:杜国华

1.jpg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4月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山西省委省政府、中央电视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书协、中国美协、山西省电视台、晋中市人民政府、介休市人民政府、绵山风景区等单位共同举办的“我们的节日——寒食(清明)文化节”。将绵山作为“寒食清明文化之乡”(中国民协颁发证书及牌匾,山西省文化厅颁发“寒食清明文化”为省十大文化品牌)。自此寒食清明文化之乡的源地也尘埃落定,花落介休绵山。

1.jpg

2005年6月17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联合下发文件《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明确指出“积极倡导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节日理念,努力发展健康向上的节庆文化,引导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传统节日习俗,剔除封建糟粕,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传统节日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寒食清明节演绎了国人对祖先的思念,对先贤的崇敬,对宗族、民族及国家命运的祈祷。针对目前寒食清明文化在民间的传承环境与发展现状,很有必要提升寒食清明文化的特质与精神品格。大力弘扬寒食清明节的文化精神,以此来强化其固有的文化活力,要加强学校教育,开展寒食清明文化精神的宣传,并在学生当中开展健身活动,扩大祭祀英烈的范围(抗日救国、抗美援朝),扩大寒食清明文化的影响,通过多种方式重建民众对寒食清明文化的价值观,使其内涵广为人知。

1.jpg

说起清明节,就不能不谈到寒食节。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贤人介子推的。春秋时晋文公(重耳)与介子推等诸臣逃亡去国十九载,返国后封赏功臣,独介子推无封无赏。子推邻居解张作《龙蛇歌》而讽之:“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返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雨露。一蛇羞之,槁死于中野”。子推遂偕母隐于绵上山(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子推抱树焚死。时人为悼念子推,于其忌日禁火冷食。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节。介子推之事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1.jpg

“清明”一称最早记载于周代,在汉代作为节气而真正形成。西汉完整记载二十四节气的《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公元105年,汉武帝命太史令司马迁等制订了《太初历》,从此,中国历法两千多年再无大的变化,这对于清明节的具体日期确定在公历4月5日前后,起到了重要作用。“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三月天。”关于清明,《岁时百问》讲:“万物生长于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三统历》云:“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明·张岱《夜航船》亦讲:“清明万物齐于巽。巽,洁也,齐也。清明取洁齐之义。”时至清明,已入深春,莺飞草长,清波粼粼,桃红柳绿,风清景明。所谓“交”清明,就是进入了清明这个节气,节气也称气。古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清明三候是早在《逸周书·时训解》即有记载:初候桐始华(华,即开花);二候田鼠化为鴽(ru),牡丹华;三候虹始见。(鴽是鹌鹑一类的鸟,“田鼠化为鴽”,是古人的一种错误认识。)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寒食节大致在清明的前一二日,亦有前三日之说。南朝·梁·宗懔(lin)《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隋·杜公瞻注:“按历合(寒食)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介子推三月五日为火所焚,国人哀之,每岁暮春为不举火,谓之禁烟。”到唐代朝廷明文规定,寒食节禁火三日,具体日期为:冬至后一百零四天(俗称“大寒食”),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俗称“官寒食”),冬至后一百零六天(俗称“小寒食”)。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坟,但冬至后一百五日最盛。”在山西大部分地区(太原至介休一带)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到了唐代,寒食与清明两节由于日期相近,便逐渐融为一体,几乎成为“同一个节日”。唐·元稹《连昌宫词》云:“初届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俗谚亦云:“冬至离春四十五,一百零六到清明。”也就是说,冬至后一百零六天,既是寒食节,又是清明节,可见两节已渐渐“合二为一”了。据唐·杜佑《通典》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制曰:“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同拜扫礼。仍编入五礼,永为恒式。”至此,寒食节被作为“用展孝思”的“法定节日”确定下来。俗话说:“清明到,儿尽孝。”唐·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寞重泉哭不闻,潇潇暮雨人归去。”由于寒食节禁火,故清明节取火曰请新火。“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在清明这一天,皇帝亦将新火赐予近臣,以示恩赏。唐·韩翃《寒食》诗写的便是公侯大臣受皇宫赐火:“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民谚常说:“清明谷雨两相连, 浸种耕田莫迟延。”在初唐时期,寒食节就已经风靡全国,不仅“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寒食节、清明节成为“法定假日”,亦始于唐代。据宋·王溥《唐会要·休假》:“(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二月二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又曰:“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公元790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日。"”寒食一日,再加前后三日,共计七日假,相当于近年来的“黄金周”啦。宋承唐制,寒食节、清明节亦放假七日。北宋·庞文英《文昌杂录》:“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而民间以(冬至后)一百四日始禁火,谓之私寒食,又谓之大寒食。北人皆以此日扫祭先茔,经月不绝,俗有"寒食一月节"之谚。”西周以来,墓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认为“夫祀,国之大节也”,孔子甚至说:“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古人对祖先“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从而使节俗上升为礼俗,祭祖成为约束和衡量人们日常道德规范的依据。汉代风俗与礼俗开始融为一体,《后汉书·明帝纪》注引《汉官仪》云:“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寝于墓侧,汉因而不改,诸陵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寒食清明节祭祀祖先的真正源头,正是延续周秦习俗而来的墓祭习俗,只不过,在周秦乃至两汉,这种祭祀祖先的活动并没有明确在寒食清明日,更谈不上寒食清明节了。所以寒食清明节祭扫只是其众多祭扫之一。寒食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源自于晋文公朝绵山介子推)、亲近大自然的有益旅游活动。

1.jpg

于丹教授曾经说现代人很怕孤单,因此“就连寒食清明节也发‘快乐’短信,这已经远离了慎终追远的生命尊严”时,于丹教授认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嘛,而你却“居然将一个清明节也过得那么热闹”,不是没心没肺么?但我要说,真的这么以为的话,则此言差矣。那个似乎只该悲从中来的清明节,只是杜牧笔下的清明节,由于唐代以后,寒食、清明既是“法定节日”,又是“法定假日”,所以除了祭祖扫墓而外,尚有春游、踏青、插柳、放风筝......众多风俗。唐玄宗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蹴鞠”,蹴是踢,鞠是球,类似今天的足球。唐时宫中每年寒食节宫嫔竞秋千,《开元天宝遗事》:“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唐玄宗称之为“半仙戏”。张籍《寒食内宴二首》之一:“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赴“国宴”,大家一起吃冷饭。宫中美人表演打马球。王建《宫词一百首》之八十一:“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宫中女性在寒食节的时候玩蹴鞠游戏,也称“白打”(有认为是指两人对打,亦有认为是指非对抗性玩法),优胜者受赐金钱,称“白打钱”。张说《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便幕那能镂鸡子,行宫善巧帖毛球。”据《玉烛宝典》和《荆楚岁时记》等书记载,寒食节将鸡蛋(应该是熟的)染上彩色,并且加以雕镂,放在盘子里摆设或者相互馈赠。毛球是用皮子制作中间以毛填充的一种球,足踏或者杖击为戏。罗隐《寒食日早出城东》:“不得高飞便,回头望纸鸢。”纸鸢就是风筝。杜淹《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寒食东郊道,扬鞲(gou)竞出笼。”在寒食这天斗鸡。张说《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斗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斗鸡,打马球。皮日休《洛中寒食二首》:“击鞠王孙如锦地,斗鸡公子似花衣。”打球、斗鸡。李山甫《寒食二首》之一:“风烟放荡花披猖,秋千女儿飞短墙。绣袍驰马拾遗翠,锦袖斗鸡喧广场。”荡秋千、打马球、斗鸡。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踢球、荡秋千。卢纶《舟中寒食》:“斗鸡沙鸟异,禁火岸花然(燃)。”禁火时节,花朵绽放,就像点燃的火焰。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之十六:“何处春深好,春深寒食家。玲珑镂鸡子,宛转彩球花。碧草追游骑,红尘拜扫车。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在鸡蛋上雕镂图案,击打鲜艳的彩球,踏青,祭扫,荡秋千。骆宾王《镂鸡子》:“幸遇清明节,欣逢旧练人。”“旧练人”指的是熟练掌握雕卵技巧的人。谚云:“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又云:“清明去踏青,不害脚疼病。” 

1.jpg

晚唐诗人温庭筠的《清明日》在历代一百余首清明诗中,一枝独秀:“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马骄偏避幰(xian),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温庭筠此诗,便是写人们在清明节外出踏青的喜悦心情,短短四十字,充满诗情画意,画面丰富多彩,叹为观止。唐末诗人韦庄的《长安清明》,写清明时的人事和景物,语言清新:“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此诗妙在尾联点出“风光似昔年”,“记得承平事”,透露出对盛世的怀念。在唐代以前,没有任何朝代为寒食清明节安排专门假期休闲,规模如此隆重,习俗如此丰富,而唐朝人的寒食清明情怀,也因为诗歌的鼎盛、辉煌,诗人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情怀,而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足可窥见灿烂、繁荣的大唐气象。

唐朝人的寒食清明节,超越前朝,开启后来,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成为气象博大的历史奇观。宋·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有句:“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唐·元稹《寒食日》亦云:“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因而清明或曰寒食庶几成为一个“旅游节”了。程颢(hao)笔下还有“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的清明节,看,玩儿得高兴,家都可以忘回。与程颢同朝的吴惟信还有“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那架势比今天的发条短信不知“快乐”几千倍。难道从那个时候起,人们就已经远离了生命尊严吗?是的话,则现代人的做法也没什么好责备的了。

1.jpg

如果说,程颢、吴惟信们的句子只是诗人的夸大其词,只有两三分却说成八九分,那么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所记载的寒食清明节盛况,完全是平铺直叙,可以进一步参照。我们看到,自寒食到清明那三天,从皇家到百姓莫不倾巢出动,致城内几空而“四野如市”。官方有官方的做法,“禁中前半月,发宫人、车马朝陵,宗室(庙)、南班、近亲,亦分遣诣诸陵坟享祀,从人皆紫衫,白绢三角子、青行缠”,官方行为嘛,费用当然“皆系官给”,全由公款埋单。普通百姓呢,在扫墓之后,“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来的时候,“各携枣糊、炊饼(介休有“蛇盘兔”“子推燕”“锅盔”“火烧”“富塌塌”)、黄胖(土偶玩具)、掉刀(战刀玩具)、名花、异果、山亭(泥制玩具)、戏具、鸭卵、鸡刍,谓之‘门外土仪’(专作礼品的土产)”。有轿子的,“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这三天之中,“但一百五日最盛”,所谓“一百五日”,就是从上年冬至开始数起的第一百零五天,正是寒食清明合二为一的这一天。整个节日期间,小贩与游客如影随形,“卖稠饧(介休贯馅糖)、麦糕、乳酪、乳饼之类”(庙会的形成)。傍晚走的时候,“缓入都门,斜阳御柳,醉归院落,明月梨花”;而“诸军禁卫,各成队伍,跨马作乐四出,……其旗旄鲜明,军容雄壮,人马精锐,又别为一景也”。寒食清明节时还有施钩(即拔河)、摔跤、踢毽子、掷沙包、打石块、斗鸡、吟诗、书画、谜语等众多风俗。

我想,这样的“旅游”这才是寒食清明节的真正内涵吧,后来的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把这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节”“越过越窄”、窄得只剩了扫墓。振兴传统节日的呼声动辄震天响,但我们的学者在传播文化的公开场合却还“开黄腔”,可知振兴之难。寒食清明节是旅游节!旅游的内容是什么呢?超越古人还是落后呢?旅游的怪相怎么更正呢?


本文链接:https://www.ydwsx.com/article/culture/2022/04/1643.html
上一篇:春来食野滋味长
下一篇:《玉兰七唱》雅俗共赏
相关图集
相关文章
春来食野滋味长
“白云深处憨眠好,野菜添油滋味长。”《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孕育了一整个冬天的各种食材在春天破土而出,开始展露美味的生机,古老民俗... 文化 2022-04-08 17:07:19
寒食清明节是旅游的节日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4月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山西省委省政府、中央电视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书协、中国美... 文化 2022-04-04 17:12:58
《玉兰七唱》雅俗共赏
三月京城,春风荡漾。位于石景山区的北京国际雕塑公园,银花紫萼,煞是骄人。这里正举办一年一度的玉兰文化艺术节。在公园中,有一幅隶书八条屏《玉兰七唱》格外亮眼。联与书作... 文化 2022-03-28 21:54:16
呵护未来
和煦的春风带来了百花的芳菲,绽放的生命绘上了明媚的颜色。宜人的时节,萌生云淡风轻的心灵;飘逸的幽香,挟裹远离尘嚣的空灵。孟母三迁,知善恶,学礼仪,春晖寸草造就了一个... 文化 2022-03-26 11:51:16
今日春分 春和景明
春和景明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3月20日,今日我们迎来春分节气。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春分是... 文化 2022-03-20 10: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