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新闻文化评论演艺院团文物特产钩沉非遗汽车艺苑历史娱乐画家书法家旅游游记收藏美食
亿点网 > 文化 > 正文

开学,有些话我非说不可!

发布时间:2020-03-11 16:15  |  来源:网络  |  作者:静萍

开学可以延期,生长不可暂停
 

三月花儿开了千万朵,但我们翘首盼望的开学季,还是没有真正到来。关于开学,有些话我非说不可!
 

 生长不可暂停 

教书育人这件事,我们曾经追求过快进,却从来没有想过暂停。如果不是新冠疫情,亿万个孩子早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读书,写字,升旗,做操。

春天来了,开学可以延期,但生长不可暂停啊!万物皆在生长,我们的孩子,总不能在家躺着,看看书,看看云,看看电视机,再看看天花板吧!

也有人提出了“集体留级”的概念,莫说集体留级了,即便集体回到私塾时代,只要是大家同进退,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但我们不能不知中国之大,疫情各有缓急,条件各有优劣,总有一些学校要先打开校门。而教育最忌争先恐后,只要前排的人站起来了,后排岂敢纹丝不动?

郑也夫在《吾国教育病理》中说,教育仍是不可多得的阶层上升之路,这种筛选机制一旦倚重考试,教育的“军备竞赛”就无法停止。

所以,孩子一日不开学,我们便一日难安。

既然该背的书还得背,该考的试还要考,那就还是前行吧!编成各种队形,穿越各种困境。
 

 活着重于泰山 

最最最最盼开学的,就数初三和高三学生的家长了!

他们建议“双三”先开学,理由是考试季正在快马加鞭地赶来。可是,“双三”学子的命和初一高一学子的命一样,都是爹妈所生啊!万一有个万一,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代价。

我们既然拥护“活着就是一切,一切为了活着”,那么,花儿朵朵只开一次,就更加不可藐视。

不能不承认,上学考试很重要,及第登科很重要,光宗耀祖很重要……但是,若将它们放在生命的天平上,一切轻如鸿毛,活着才重于泰山!

学海无涯,苦作舟可以,不要命可不行!如果我们连孩子的生命安全也无法保证,考上清北考上哈佛又怎样?

我想起,主持人杨澜接受采访时,曾被问“生命中什么最重要”。我以为一个明星主持人会吐出一个令我们仰望的伟大名词,然而没有,杨澜毫不犹豫地说:健康是我的底线。

在此奉劝那些哭着嚷着要开学的家长,新冠狡猾,稍安勿躁!只待乌云消散,校园的大门,就和百花一起开了!

 不可阻挡的网课 
 

等待漫长,幸好有网。

这个特殊的开学季,网课,终于将课堂一网打尽了。至少,网络课堂能让教育能在另一条轨道继续前进,或快或慢,或有待改进,却也是权宜之计。

有人痛恨,说没有情境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我绝非网课的拥趸,也热爱校园思念教室,但我却坚信——网络课堂一定会成为未来教育的普遍形态。

没错,老师在讲台上与学生相视一笑,学生与学生在操场上跑步做操,那的确是教育最生动美好的部分。但不要低估人工智能的趋势,我们所担忧的授课情境、师生互动、团队协作等问题,一定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逐渐解决。

我记得马云曾在他的卸任演讲上说,我们居然会付钱给一个名叫“闻香识女人”的淘宝店主,买一个你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再经过千百公里,通过一个你不认识的快递小哥到了你的手上。

这就是时代,我们通通被它的滚滚洪流裹挟着飞速向前。

我们从前不相信但后来不得不相信的事情多了去了——不相信马车会消失,不相信人类会登月,不相信电脑能谱曲,不相信上网能买菜。就像我们曾经态度鲜明地禁止孩子碰手机,却始终未能抵御手机的渗透。君不见,现在布置作业用手机,统计信息用手机,交作业用手机,发通知也用手机……除非立法禁用,否则谁也无法独善其身。

天啊,到底是什么令我们沦陷?我也想静静!

网课来了,师生不相见,有点伤眼睛,没有人真正喜欢它,如同没有人真正喜欢高速运转的城市和疲于奔命的生活。可是,谁又能阻挡车轮滚滚呢?

如果没有比网课更好的选择,那就心无旁骛地上,心悦诚服地上。毕竟,这也是对于四季对于自然的一种顺应。

 大国教育的胸怀和境界 
 

网课也是课,是课就要学知识,开眼界,明真理。

这个劫后余生的春天,课业固然重要,但一定还有比数理化更重要的学问,是我们必须和孩子一起学习的。比如与自然万物的相融共生之道,小到养几尾鱼,大到种一棵树,无需说教。有些道理,他们经历了,自然就懂了。

为了成为一个热爱生活且灵魂有趣的人,他们还可以学做菜,学烙饼,学插花,学所有娱己娱人的事儿。

当然,还有一堂大课非上不可,那就是教会孩子们胸怀家国,铭记教训。他们应该知道封小城救大国的悲壮,知道十七年前的非典往事,知道上世纪的西班牙流感,还有席卷欧洲的致命鼠疫。

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主人,未来,他们也许还会面临天灾人祸的大考,惟有以史为鉴才能事不过三啊!

我想,这就是大国教育应有的胸怀和境界。

本文链接:https://www.ydwsx.com/article/culture/2020/03/629.html
上一篇:抗击疫情,山西文艺积极响应
下一篇:姐妹还在历劫,我们怎敢过节?
相关图集
相关文章
同学情
老同学王钢印因事自晋来京,我正好也在京,京中老同学吴献斌约我俩去游清东陵,并打电话问天津杨巨平同学归国否,听说回来了,就决定从遵化去看他。车一上路,我不知怎么就想起... 文化 2022-01-02 21:56:01
家乡腊月的味道
桌上的日历像风吹似的呼呼呼365页就掀到头。这不又进入腊月,每当此刻,我就想起家乡腊月的味道。我的家乡在山西的最南边,西傍黄河古称河东。是舜帝、禹王的故里;忠、勇、仁、... 文化 2022-01-02 20:13:47
又见忻州古城
2021年12月11日,大雪节气后的第四天。上午10时,我随太原中学教师忻州古城文化考察团来到忻州古城文化考察。这个季节的北方城市—忻州,已经是挺冷了,但是大家热情高涨,全然不... 文化 2022-01-01 21:20:28
好好过端午
今天端午。夏雨洗过的傍晚,粽叶分外香,香在鼻尖,甜在舌尖。端午不游山不玩水,再不多吃几个粽子,就是辜负了节日的美意!每逢端午祭屈原,总有几分悲壮凄美,两千多年依然丝... 文化 2021-06-14 21:07:16
史记 袁隆平列传
袁公隆平者,九江柴桑人也,庚午(1930)年生北平。当隆平之生也,国家扰攘,四海不宁,其明年,日寇拔奉天,旋陷三省,兵锋直指燕蓟。隆平因从父母南渡,过黄淮,穿长江,憩于江... 文化 2021-05-25 22: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