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到收藏夹  您好!欢迎来到亿点网 亿点网| 网站导航| 投稿入口| 客服中心
您的位置:亿点网 > 旅游 > 人祖山 > 人祖文化 > 山名“人祖” 风光旖旎

山名“人祖” 风光旖旎

发布时间:2019-09-08 19:04    来源:亿点网    作者:亿点    浏览:
0

​在山西晋南地区,自古以来就广泛流传着“人根之祖,出在吉州”的说法。原因是在吉县境内,有一座全国唯一的人祖山。

人祖山又名庖山、风山,位于山西临汾市吉县县城北30公里处,西南距离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约20公里;西距黄河约5公里,是一座挺拔雄伟的名山,它的主峰海拔高度为1742.4米,面积约203平方公里。

据清·光绪五年(1 879年)刊本《吉县志》(卷一·山川)记载:庖山,州北三十里。迤北而上,又三十里至绝顶。上建伏羲庙,塑伏羲、女娲二像。相传为庖羲氏故宫。又传伏羲始制婚姻之礼,名为人祖。一名人祖山。

又载:风山,州北九十里,大宁孔山逾南界有穴如轮,风气萧瑟,又名孔山。山下有寺。五代志:吉吕有风山。

乘汽车从吉县县城出发,沿309国道向西北行驶约15公里,在快到柏坡底村以前,沿栏干沟拐向西北,再行驶10公里左右,就抵达人祖山下。弃车攀登七八十米,就可以登上人祖山主峰——“伏羲岩”,站在主峰山顶极目远眺,只见树木满山,花草覆盖,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宛若人间仙境。

在“伏羲岩”上面,建有“人祖庙”一座,主体建筑为“娲皇宫”、“伏羲殿”,占地面积约4亩左右。十几年前,有人在破损的女娲塑像下面发现内装用黄色绸缎包裹着人骨的小木箱,木箱外面写着“大明正德十五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在此。皇帝遗骨,先人流下”等字样。有人曾认为这“皇帝遗骨”可能是“人祖”遗骨;也有人认为可能是朱元璋之孙、明初失踪的“建文皇帝”朱允炆遗骨。不过这都是揣测之辞,“遗骨”究竟是谁的,已经无从考究。比较可靠的是:在被人掏空的女娲塑像内的木桩上,写有“大明正德十五年”等字,在庙后还留有一块《重修包山伏羲皇帝正庙之记》的碑石,可见这座“人祖庙”曾经在明代正德十五年(1520年)前后进行过一次重修。

在“娲皇宫”南有一块突兀的大平石,名为“卧云台”,台下部原有刻字,但是已经剥蚀难辨。在台的中央有方、圆石窝,有论者认为代表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卧云台下是一片峭壁,上面刻有“伏羲岩”三个大字,刻字的时间为“大清同治甲戌暮春”(1874年);另刻有“舍身崖”三字,刻字时间为“大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可见在明清两代,人祖山曾经有过一段游人如织、香火鼎盛的时期。

(责任编辑:亿点网)
  •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