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到收藏夹  您好!欢迎来到亿点网 亿点网| 网站导航| 投稿入口| 客服中心
您的位置:亿点网 > 旅游 > 人祖山 > 人祖文化 > 考古遗迹的证明

考古遗迹的证明

发布时间:2019-09-08 18:56    来源:亿点网    作者:亿点    浏览:
0

​被列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的吉县柿子滩旧石器遗址群,“是我国目前发现的距今2万至1万年间,现存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埋藏遗址。”同一时期的遗址在人祖山中亦多有发现(如造化坪、水獭坪等)。地球第四纪冰河期之后,全球性的洪水退却时期大约是2—1万年前;女娲、伏羲在人祖山——柿子滩的活动年代也是2—1万年前,这当然并非简单的巧合。正是2—1万年前女娲部族和伏羲部族确实在人祖山柿子滩一带生活和发展过,才有了今日柿子滩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也才有了万年前“女娲岩画”的发现。

靳之林先生在他的大作《抓髻娃娃》中也提及这幅女娲岩画。刘毓庆教授在《吉县女娲岩画考》一文中说:“我认为这是一幅中华之母——女娲的画像。靳之林先生说:抓髻娃娃的原型是女娲,此画是抓髻娃娃的原型。足见这个论断是对的。”国际岩画委员会执委陈兆复先生曾说:“岩画是描绘在岩石上的史书”;“大多数形象都是非常写实的”;“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期所得。”根据陈兆复先生的观点,我们可以说:柿子滩女娲岩画,既是一部记载女娲氏族的历史书,也是一幅女娲部族万年前的生活图。发掘报告介绍此岩画说:“头圆形,顶扎双髻,两耳突出,双臂平举肘向上,右手似举一物。躯干丰满,袋状乳房向两侧下垂,下腹部与两腿连接处留一圆孔未涂色,象征女性生殖器,各处皆用赤铁矿粉涂抹,唯两腿肥胖作分立状用红色线条绘出。头部上方有七个呈弧形分布的红色圆点,两腿周围分布有六个圆点。”有专家认为,这幅岩画上为“补天形”,下为“造人形”,表现了神话传说中女娲的两大功绩:一是造人,一是补天。吉县挂甲山还发现了被专家认定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伏羲岩刻,其人物头饰有三根鸟的羽毛,说明伏羲氏族是崇拜鸟的东夷族。吉县柿子滩遗址考古发掘中还出土了大量的石制品、动物化石、精美的蚌质穿孔装饰品、多处用火遗迹、造火器等等。这些古人类生活遗迹,说明女娲部族和伏羲部族一万多年前在这里不仅已经过着定居生活,而且开始了最早的农耕生产;不仅会用火,而且发明了取火用具,早期的人类文明在这里已经诞生。

为什么远古的人会选择在吉县人祖山周围柿子滩一带生存和繁衍呢?因为这里有适合远古人类生存的优越自然条件:人祖山动植物资源丰富;山脚下的柿子滩处于与黄河交汇的清水河边,河道因地势与石质等条件的制约,弯来扭去,造成水流平缓的河床,是鱼类生存繁衍的最佳之地。这正是以狩猎采集和捕鱼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远古人类理想的生存之地。加之柿子滩靠西的石质高岩下,有一个深达数米、长达百米的崖龛,为还不会建造房屋的早期人类提供了理想的居住之地。这么好的天然环境,当然成为生活在人祖山的先人们生存繁衍的首选了。

我们认为:女娲是生活在人祖山一带最早的始祖神。一万多年前,女娲部族和伏羲部族在这里相融合,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中华人类的史前文明,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责任编辑:亿点网)
  •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