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到收藏夹  您好!欢迎来到亿点网 亿点网| 网站导航| 投稿入口| 客服中心
您的位置:亿点网 > 旅游 > 人祖山 > 人祖文化 > “隔山穿针”“问天”成婚

“隔山穿针”“问天”成婚

发布时间:2019-09-08 19:03    来源:亿点网    作者:亿点    浏览:
0

​在距离人祖山主峰西侧七、八公里的地方,就是它的馀脉风山,其海拔高度要比人祖山低150米左右。风山山势壮观,山上山下是一片苍茫无际的白皮松树林海;山体绝壁之上有一眼很大通透山洞——“风洞”,方位是坐落西北、面向东南。洞口的高度约有5米,深度也在5米左右。据洞口一块石碑记载,此山名为“孔山”。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曰:“河水南迳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当其冲飘也,略无生草,盖常不定,众风之门故也。”(《水经注疏》上册279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可见早在一千七、八百年前,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就曾经闻名来过这里。洞旁有庙——“孔山寺”,当地人又叫它为“透窟窿寺”,寺庙中有玄天洞、大士洞、观音洞等建筑,另外有三、四间房屋。它的创建时间已经渺不可考,曾经在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和清朝咸丰二年(1853年)重修。据庙中的残碑记载:重修时曾有来自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的善士捐资,说明这座祭祀女娲和伏羲的人祖山自古以来就享有盛誉,声名远播。

当地民间流传的女娲、伏羲“隔山穿针”故事也饶有趣味:据说远古时期的特大洪灾过后,女娲和伏羲为繁衍人类,议为婚姻而征求“天意”,采用了“隔山穿针”的办法,即二人分别站到一个山头的两侧,女娲手中持“针”,伏羲手中持“线”,伏羲抛出的线头竟然准确地穿入女娲手持的针孔当中,于是二人就此成婚。

在人们的印象里,妇女从事缝纫所用的“针”是由坚硬的钢、铁原料造成。而中国古代铁器的出现是在距今20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远在距今10000年左右的女娲时期,怎么会有“钢针”或“铁针”出现呢?实际上,女娲所持之“针”乃是鱼骨或兽骨之“针”。女娲、伏羲所处的年代,虽然也有了采集植物或树木果实以供食用的活动,但尚未全面进入农耕文明时期,正处于古代人类茹毛饮血的渔猎阶段,不仅人们的食物来源是以水中的鱼虾和山林中的禽兽为主,而且还要以禽兽的皮毛或编制的草衣来抵御冬天的寒冷。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发明了用鱼骨或兽骨磨制而成的骨针连缀毛皮或草衣的简单缝纫技术。同时, “隔山穿针”,也有以“针孔”暗寓女性生殖器,以“线头”暗寓男性生殖器的用意,与 “滚磨成婚”以“磨杵”代表男根、以“磨臼”代表女阴的道理大体一致。

(责任编辑:亿点网)
  •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