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祖先究竟在那里?人类的最早文明是什么时候在哪里诞生的?人祖是谁?传说中的女娲、伏羲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等等。对这一系列问题,自古迄今已有许多文人学士、哲学大家、历史学家、文物专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做出回答,其结果有哲学的、历史的、神话的、传说的、文学演义的等等,不可胜数。
纵观古今各家之说,依据近些年在山西人祖山周围考古发现的古人类生活遗迹,我们认为:女娲,是人祖山地区最早的始祖神。伏羲是后到人祖山地区的。女娲部族和伏羲部族在这里相斗争、相融合,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史前文明。她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在研究女娲、伏羲“兄妹成婚,创始婚姻”问题时,我们注意考察了二人之间的关系。《女娲“抟土造人”圣地——“汾阴脽”》(《世界》月刊2006年第3期)一文认为:伏羲是骑乘“白龙马”,从陕西境内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经由临猗县北赵村,在晋南万荣“汾阴脽”与女娲相识成婚。二人过去并无任何关系。又有安徽大学刘信芳先生在《楚帛书伏羲女娲考》一文中根据《长沙“子弹库”楚帛书》释文考证得出结论:“伏羲与女娲各有居处之地,各有姓氏”,可见女娲、伏羲并不是过去人们所谓的“兄妹关系”。(《简帛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
从远古时期起,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经历了“杂交乱婚”、“走婚制”和“对偶婚姻”等三个阶段。其中“杂交乱婚”阶段十分漫长。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尚处于“从猿到人”的低级阶段,异性之间的婚配、交媾没有任何约束。《吕氏春秋·恃君览》说:“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众生群处,知母而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为了排解和发泄难以压抑的性欲,甚至有人把驯养的动物如猪、羊、狗、狐一类当作交媾的对象。《山海经》所记述、描绘的各种畸形、怪胎,大概就是由此而来。以后逐渐进入“血缘群婚”阶段,虽然由于生计所迫,人们分为一个个血缘家族,但仍然实行家族之间的“杂交群婚”制度。在考古发现的古代岩画中,就有不少“野合交媾”的画面。在上个世纪中叶以前,北方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甘肃、内蒙等“女娲信仰”地区,都流行着每年清明节或“女娲诞辰”前后,到野外“游春、踏青”,已婚或未婚的青年男女借机择偶、野合、偷情、成孕的古老习俗。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诗句,就是对这一古老习俗的生动描写。
在“杂交乱婚”阶段以后,古代婚姻进入“走婚制”时期。它的主要特征是仍然保持了“母权”在家族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妇女的尊严和生存的基本权利也得到了长期、有效的保证。对女性的“丈夫”而言,只是在“母系家族”中居于从属地位。西南地区苗族、瑶族、纳西族等至今所保持的婚姻习俗,仍然保留着上述古老婚姻习惯的印记。在北方地区,作为“母系部族”象征的“走婚制”婚姻虽然早已消失,但时至今日,在黄土高原山西的一些地区,女子一方的“舅公”仍然被丈夫一方尊称为“上府头”,在双方的关系中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他光临外甥女婿家时不仅要以“上客”接待,而且可以为自己家族的女儿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对外甥女婿进行批评、斥责,甚至打骂或其他形式的责罚;女子去世后,如果不经过女方“上府头”的亲临告别,甚至不可以人殓或埋葬。可见“母系部族”婚姻制度的影响之深。女娲、伏羲“隔山穿针”、“滚磨成婚”的传说,意味着古代“对偶制”婚姻制度的创始和诞生。女娲“抟土造人”的“汾阴脽”和人祖山都是位于山西吕梁山区的黄河中游腹地,不仅有山、有水,可渔、可猎,而且气候温和、林木繁茂,有利于古代人类的“母系部族”生存居住。当时已经或尚未实行“走婚”制度的“母系部族”首领女娲,对东渡黄河、来自西北远方羌族地区的英俊青年男子伏羲,肯定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把他留在身边,成为“近身男侍”,并在人祖山举行“隔山穿针”的“问天”宣告仪式以后,正式成为夫妻,这是非常可能的事情。
从这两则传说的时空顺序而言,“隔山穿针”传说带有明显“渔猎时期”的印记。这则传说应该是产生在带有“石器文化”色彩的“滚磨成婚”传说之前。相对而言,“合烟成婚”传说应该是后来黄帝时期驱逐“九黎”和尧、舜时期驱逐“三苗”,造成少数民族南迁以后产生的说法。
据《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的文字记载,女娲乃“夙沙瞿子之子”,她和伏羲成婚后“生有子四”。这一记载可以与山西长治县流传女娲“炼石补天”时站在“天台山”(又名“望儿台”)台上远眺洪洞侯村,想念留在家乡的两个儿子的说法得到部分印证。又据古代文献记载,女娲不仅“创始婚姻”,而且有“正姓氏”之举。因为她与伏羲是在吉县人祖山的“风洞”结成婚姻,所以后来产生了二人同为“风”姓的说法。这可以视为中国古代姓氏制度创始和产生的源头。由于人祖山地处黄河中游地区,古代气候温暖潮湿,林木繁茂,多有蛇类。女娲从蛇类的交尾相配受到启发,乃以“蛇”的形象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并留下了她与伏羲“蛇身人面”交尾相配的永久图腾。
女娲和伏羲以“隔山穿针”或“滚磨成婚”的方式征求和询问“天意”,说明当时的中华民族祖先已经意识到此前实行的“血缘婚姻”和“近亲结婚”对人类生命遗传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这意味着中华民族的祖先科学思维的萌动和产生,也意味着“对偶制”婚姻和人类社会“家庭”制度的开始和诞生。由此开始,中华民族的光荣祖先正式告别和脱离了嗜欲放纵的“动物兽性”,由两性之间“杂交”、“乱婚”的愚昧、野蛮低级状态,一步一步地走向健康、理性、科学、有序的文明之境。女娲和伏羲“创始婚姻”对地球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贡献至大至伟,人类的文明发展历史告诉人们:
母亲们是家庭围绕旋转的枢轴,母亲们是世界围绕旋转的枢轴。国家或者说人类能提供的最大的服务是培养一个家庭,健康的家庭是我们最大的民族资源。孩子拥有的最安全的保护伞是彼此互相尊重的父母,一个幸福的家庭是孩子幼时的天堂。其他事情或许能改变我们,但是我们始于家庭,终于家庭。不管多少人发明出多少社区模式,家庭一直在蠕变回缩。回顾一下你的生活,你会发现:令你最幸福的事情是家庭的幸福。回家并热爱你的家人吧!
(责任编辑:亿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