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到收藏夹  您好!欢迎来到亿点网 亿点网| 网站导航| 投稿入口| 客服中心
您的位置:亿点网 > 旅游 > 人祖山 > 人祖文化 > 关于人祖山初步考察报告

关于人祖山初步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2019-09-08 18:32    来源:亿点网    作者:考察组    浏览:
0

​县委、人大、政府、政协:

根据县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决定,为了迅速摸清我县人祖山一带自然资源和文物古迹,取得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可靠资料,组织了综合考察组,于十二月四日至十四日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考察。考察组成员由来自县政府、林业局、区划办、文物站及邀请的省林业厅保护处、山西省农业大学林学系等单位的10人组成;考察着重水文地质、森林植物、动物资源和文物史料的调查研究。现将考察结果分项汇报如下:

一、水文地质资源

人祖山位于吉县县城北偏西方向,主峰高1742.4米。山势陡峭,岩石破碎,地层简陋,构造复杂,节理裂隙发育,岩石风化较烈;山脉走向呈北西向南东伸展,沟壑交错,地形显得十分破碎,地势是东北高、西南低,倾向黄河;本区主要发源的河流有南河沟、田原河、文城河等,均顺地势向西直入黄河。

(一)地质

从地理单元上看,该区位于吕梁山脉西翼,岩石裸露,风蚀较烈,黄土基本上全部剥蚀。主分水岭走向为北西,次分水岭以树枝状不对称地排列,形成沟壑凸陷。

新生界:

第四系Q3,,马兰黄土。该区不甚发育,以风成为主,水成沉积次之,主要由亚粘土、亚砂土组成。由于新构造时期此区已全部褶皱断裂,基础岩层差异很大,黄土沉积厚薄不一,有的地方几米,几十米,最厚可达百米左右。主要分布在上、下曹花坪附近,其它地方已全部被剥蚀,但该区黄土多含植物根和蜗牛是一大特点。

中生界:

三叠系:T3Y2、T3Y3(即二段、三段)。此区比较发育,属陆相沉积,主要由浅肉色、黄绿色长石砂岩和灰紫色、黄绿色砂质泥岩、页岩呈互层出现,偶见夹有结晶砾岩,但很不稳定,多呈透镜状。从岩石分布上看,愈西愈新,愈东愈老,但无火成岩侵入。

(二)地质构造

从大地构造单元上看,此区属于山西陆台和燕山准地槽的西南臂部过渡地带,吕梁山背斜的南端西翼。吕梁运动之后,从中生代开始,到燕山运动,该区岩层全被褶皱,应力由东而西,构成无数个块状断裂。即:北西向构造线两条,径向构造线一条,北东向构造线三条。这些构造线,多属走向断裂,几乎又都于黄河平行,形成一个网络状构造体系。但由于基地太古界岩层坚硬,又无火成岩侵入,只是受了应力的互相强烈的震荡,严重破坏和改变了原来的岩层产状和岩性结构,形成了很多褶皱凹陷和各不同轴向短背斜和小向斜构造。如:洞沟附近的背斜和下曹花坪附近的向斜等。

(三)水文地质

该区是燕山运动时期隆起的单斜构造(宏观),由砂岩、页岩、泥岩等构成多层含水层。一般富水性极弱,原因是岩层产状平缓,支离破碎,风化裂隙发育,致使储存和补给条件较差,地下水多以泉水形式排泄,在地形低洼处基岩中能揭露到自然水。该区水资源分布情况如下:

人祖山泉,水位标高约一千六百米左右,泉水从岩石节理裂隙和层间裂隙中流出,属下将泉,泉水流量约为0.218公升/秒,昼夜涌水量约20立方米左右,能解决1000余人的生活用水。又如上、下曹花坪泉水,水位标高1000米左右,流量约为0.4公升/秒左右,昼夜涌水量约35立方米左右,还有龙王庙泉、樊家山泉等,水位标高均在1000—1200米左右,涌水量均受气候影响而变化。

综上所述,各含水层的唯一补给来源是靠降水。据考察分析,此区地质构造颇为复杂,多数断层又平行于黄河,裂隙又互相贯通。地下水和地表水都具备了良好的径流和排泄条件,并以紊流运动形势排泄入黄。

二、森林植物资源

这次考察时值冬季,阔叶树已全部落叶,给植物调查带来一定的困难,无法采集标本。且由于十二月八日晚降雪后无法上山,故而调查不够详细。经初步查对,人祖山地区木本植物约有六十余科、一百五十余种,森林面积二十余万亩。

据考察组所见,这里生长的木本植物主要有侧柏、白皮松、白桦、红桦、鹅耳枥、栎类二种、榛子、漆树、栾树、三角枫、五角枫、青榨、刺玫、野蔷薇、素线菊、山楂、山杏、山桃、奈子、山果子、樱桃、杜梨、山定子、稠李、山杆、石杆、白杆、暴马丁香、桑树、山杨、山柳、胡枝子、杭子箱、国槐、胡颓子、沙棘、臭椿、梅树、卫芽、南蛇滕、红瑞木、黄栌、荆条、文冠果、山石榴、天南星、忍冬、金银花等。据群众反映,还分布有杜仲、五味子、暴杆和不知名的滕本植物三种。

从调查来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此处未见有天然油松林分布。

(二)在半阴坡出现我省少见的梅树纯林,面积20至30亩不等。

(三)海拔1100米以上,白皮松更替侧柏的效果良好。

(四)白皮松纯林生长良好,杆形通直,干闭度0.6左右。

(五)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带比较明显:

1、沟川植被:海拔675—1200米之间,主要分布着荆条;1200米以上主要分布着酸柳、山杆、山楂、山柳、山葡萄等。

2、阴坡植被:海拔800—1000米之间多为侧柏纯林;1000—1300米之间,随着高度的增加,由侧柏和白皮松混交林逐渐变成白皮松纯林;1300米以上,出现白桦林和白桦与其它阔叶树的混交林。

3、阳坡植被:海拔800—1200米之间大都生长着侧柏纯林;海拔1200—1500米之间,半阴坡有成片的梅树林,阳坡上多是侧柏、橡树和其它阔叶树的混交林;海拔1500米以上,以橡树纯林为主。

三、森林动物资源

这次森林动物考察,主要是虎、豹等猛兽类,但由于小组活动人员较多,对动物产生了恫吓作用,未能见到虎豹类猛兽。但在考察中,见到如下景象:

(一)十二月七日在寨子岭发现豹子的粪便;

(二)十二月十日在人祖山主峰下的沟内雪地上发现了大野猪的蹄子印;

(三)十二月十四日在下坪村前雪地里,发现有豹子的蹄印和被食兔子的血迹和尾巴;

(四)十二月十四日当我们走进龙王庙时,有动物将大石块从山上撞下,落在我们走的路前,但未见野兽踪迹。

除上述情况外。据群众报告:

一九七五年,在人祖山一带曾见到黑熊。

一九八三年春,曾在西河沟一带见到老虎。

一九八四年春季,当地群众曾见到蟒蛇并知道蟒蛇洞三十余处。上坪村侯来喜于一九八四年夏天,在上下坪之间的路边见到蟒蜕一只,其蜕皮干后粗约六公分,长一米五以上。现已由省林业厅王汝清同志带回太原鉴定。

四、文物史料

据考察所获:

(一)于上、下曹花坪村捡到旧石器时代之石器数件,有一村民拾石斧一个。由于该村民外出,未能见到。

(二)在山梁下部、沟崖等处发现古人类居住痕迹五处,未发掘。

(三)在苇子沟梁顶有一石寨,可容三百余人居住,其后山石上刻有“天复二年正月十六一州人户在此避难”之铭记,距今已一千余年。

(四)所见文物古迹之处均有纪念伏羲之意,包括谢悉大庙彩绘上见到的人头鱼身图,都和古代史书上伏羲氏之记载吻合。似乎是一万年前伏羲部落在此生活的见证,伏羲氏之妹女娲在此安居也有可能,尚需仔细考证。

以人祖山顶的人祖庙为中心,周围20余里内,有庙十六处,佛像均为泥塑彩描:

(一)人祖庙:又名金山寺,位于人祖山顶,海拔1742.4米,创建年代无考。在人祖殿中发现木箱两个,内装人骨,箱上墨书记载:明朝正统年间,庙被天火所烧,重修之,装皇骨于箱,埋在人祖泥像之下。早年石碑已风蚀无字;人祖庙之下石龛处名南天门,石上刻有“伏羲岩”三字。此一巨石又名卧云石,据石刻记载,周围有小殿数座,内置铜佛,如今铜佛散失,只见断壁残痕。

(二)宝光寺:位于人祖庙西十里,坐落在云台山中,有云绕如台之意。明万历三十二年创建,为陕西宜川赵子如隐居之处。

(三)石云洞:位于人祖庙西南十五里,坐落于虎逸山下,亦名洞沟,康熙五年创建。传说有一石洞可通龙王庙。民国初年,山东省主席韩复渠之五哥,外号韩老五,化装成道人,带一小徒,来此庙居住半年多,后盗宝而去,庙院内有一桑树,高12米,胸径83厘米。

(四)伏羲庙:位于人祖庙西南十里,上曹花坪村之南,已毁,有碑。

(五)隐真庵:位于人祖庙西南十里,上曹花坪村南,为一姑姑庵,已毁,有碑。此庵前有清代禁赌石碑一座。

(六)文公祠:位于人祖庙西十五里,下曹花坪村西北,清嘉庆十七年建。祠内有晋文公塑像一尊。

(七)南龙王庙:位于人祖庙西南二十五里处,已毁,尚有庙院。

(八)北龙王庙:位于人祖庙北十里,当地名为龙王庙沟。

(九)观音堂:位于人祖庙西南二十五里,樊家山村南三里处。清乾隆年间建,仍有塑像。

(十)娘娘庙:位于人祖庙西南约三十里,樊家山村南一里处,清同治十二年建。有损。

(十一)孔山寺:又名窟窿寺、风山,位于人祖庙北二十里,距支家山村东十五里。明代建,内有玄天洞、三大士、观音洞三殿,石碑四通。

(十二)黑虎庙:位于人祖庙西北二十里,支家山村东南五里,地名老虎梁。庙内祭山神。

(十三)天神庙:位于人祖庙北二十里,支家山村西北三里处。内供伯王、龙王、娘娘、土地四神。

(十四)五道庙:位于人祖庙西二十里,地处豹子沟底,清道光时建。庙内塑像齐全,彩绘。

(十五)高庙:位于人祖庙西十里,全庙建在一兀立石峰上,四周深渊,只有一石阶路可通,石阶一百六十二阶,石阶两旁原有石栏杆,已大部落入沟内。庙院内有一石凿水井。

(十六)庖羲庙(故宫):位于人祖庙南二十里,庖山顶,未考察。

这次综合考察后,我们有如下的看法和建议:

一、人祖庙一带自然植被良好,风景优美,其山虽系吕梁,却有太行之势;从苇子沟远眺,一眼尽收十四个山峰,极为壮观;树种繁多,垂直分布明显,可供科研;文物古迹成群,且有伏羲传说;森林动物较多,有的属省内首见。所以,人祖山是稀少的可以文化地理为中心的旅游开发胜地。它可以和南村坡、壶口等地连为一大型人文地理旅游区(若辟为旅游区,山上树木禁伐,森林不被破坏,动植物资源就会得以保护)。

二、对人祖庙等有价值的文物,可募捐基金进行整修,申请登记,予以保护。

三、由政府提出建议,报有关厅局,将人祖山一带列为自然保护区。

四、设法修通庖山至人祖山的便道,并由专人看管,给上级领导审查和开发利用人祖山资源以方便。

五、鉴于人祖山一带具有极大的文化地理意义,拟于一九八五年五月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详查,提供详细资料和开发利用规划。

六、在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吸收吕梁林局、屯里林场人员成立“人祖山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领导组”,统筹各项工作。

以上报告妥否,请审查。

人祖山综合考察组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责任编辑:亿点网)
  •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