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新闻文化评论演艺院团文物特产钩沉非遗汽车艺苑历史娱乐画家书法家旅游游记收藏美食
亿点网 > 钩沉 > 正文

味道三晋:群趋于盐 以盐为聚

发布时间:2022-03-11 09:59  |  来源:亿点网  |  作者:李拉弟

在三晋大地,随便走进那一家餐饮店,从北到南,不论大小,你都会发现一个特点,家家餐桌上都摆有盐、醋调味品。

三晋人喜欢吃醋,那是名声在外,与地域有关,在华夏风情各异的醋中,以醇厚著称的陈醋无疑是名声最响的一种;这喜欢吃盐,这背后难道仅仅是“咸香咸香”调味一说吗?  

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表面看起来似乎只是一种调味品。但事实并非如此。曾经一度,盐的背后是权利、阴谋、财富和战争,甚至城市的兴衰也与之相关。

1.jpg

三晋有一句俗语:“能说会道离不了钱,五味调和离不了盐。”“能说会道”“五味调和”现在来看,似乎就是两个简单的词语,但从人类进化发展史来看,或许真隐藏人类社会进化的许多难解的话题。譬如:《帝王纪事》中记载帝尧一路从北到南的迁徙,究竟是为了什么?晋南一代为什么会出现晋国大批墓葬?……这些话题还有很多,姑且探讨一二。

关于盐的历史,现代公认的说法有这么几种:其一,相传海水煮盐的方法为山东半岛的夙沙氏发明的。其二,战国时期,秦国的蜀郡守李冰在带领人民修筑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时,组织当地人民开凿了我国第一口盐井——广都盐井,揭开了中国井盐生产的序幕。第三,宋代时期,四川人民发明了卓筒井。卓筒井是一种全新的、有别于大口井的新型盐井,是中国井盐凿井工艺技术的一项重大发明。第四,“川盐济楚”,是将四川的盐调往湖南湖北。

从这一段资料,实在看不出这对人类有巨大影响的盐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三晋有什么关系。

三晋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活动区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上古神话时期“女娲补天”的传说、三皇五帝时炎黄二帝,境内西侯度遗址、丁村遗址、太原镇城遗址(太原市最早的仰韶时期遗址)的发现都证明在远古时代三晋便有人类繁衍居住。同时各个历史时期,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尧、舜、禹都曾在这里活动;夏朝在这里建立(夏墟);春秋战国时期,三晋大地是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发生地,多的不胜枚举,

但说到“盐”,就会想到晋语中的“圪涝”(三晋点豆腐用的卤水),觉得很形象,或许道出盐的由来;还有盐路、池盐、让人惊奇动物对岩盐、盐水的舐饮,还有地方特色熟食“盐卤驴肉”,就是利用驴舐饮的生理本能烹饪一道地方菜,后来失传。典籍中还有“白鹿饮泉”、“牛舐地出盐”、“群猴舔地”、“羝羊舐土”的记载、传说都说明了这一点。这就拉扯上个“卤”字,让意义非凡。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在中国历史上,早在轩辕黄帝时,就已有仓颉造字的传说,对盐的历史进行追根溯源,可以溯推到夏代,在周代,咸味已是"五味之一"。关于“盐”与“卤”的汉字源流,从殷商时期的甲古文和金文。也就是在现存的《甲骨文编》和《金文编》里都没有发现“盐”字。

3.jpg

2.jpg

甲骨文、金文中找不到“盐”字,却有“卤”字。西周穆王时(公元前976年至前922年)的“免盘”上刻有铭文:“锡免卤百”。出现在汉代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里第十二篇上的“盐”字。许慎这样解释说:“盐,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同时在引用《周礼》“盐人掌盐之政令”之后说:“有出盐直用,不沫治者”。可以看出,“盐”和“卤”指的是同一物质,但二者亦有区别,按许慎的说法,自然形成的称“卤”,只有经过人力加工而成的才称之为“盐”。所以,就是在同一个产盐区,从自然形成的“卤”到自然结晶、人力加工的“盐”之间,还应该存在着一个发展过程。

1.jpg

早在上古时期,盐是比金子还值钱的“天藏之物”,可以说“得盐者得天下”。“炎黄子孙”,这一中国人特定称谓的出现正是因为盐——对盐的争夺导致炎黄合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华夏民族”。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两个原始部落的首领炎帝和黄帝是在“阪泉之战”后整合到一起的。随后黄帝与炎帝联手,通过“涿鹿之战”,打败了东夷九黎族首领蚩尤。从此中华大地上的大小部落走向联合统一形成“华夏民族”,从而进入农耕时代,古人常用部落或联盟首领的特长、或开创性的文明功绩敬称,华夏或许是最早推广采摘种植的首领“华” ,最早推广农耕生产的首领“夏”的合称。就像尧帝最早推广的陶器,进而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爆发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史记》看到:炎帝欺负四邻诸侯、蚩尤作乱不听话所致。从另一个角度当时时代背景、生产力条件分析,部落之间的争执大多都是因掠夺食物自然资源而发动的战争,毕竟“民以食为天”。

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云:“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阪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清蒋兆奎在《河东盐法备览.艺文篇》称:“轩辕氏诛蚩尤于涿鹿之野,血人池化卤,使万世之人食其焉。今池南有蚩尤城,相传是其葬处。”或许还可以从池牛村的村名由来,读懂千古传播蚩尤的神话故事

三晋从北到南的盐堡、池盐,是远古的地质构造变化的缩影,是一种不可抗拒的伟力,具有地理标识性土地、物产,与地壳板块的挤压,形成了盐卤、盐湖。就像《诗经•南风》里描述的那样,适时的南风吹过,小精灵般的结晶体吸引了茹毛饮血的先民,这是一种机缘,促成了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然后统治者为了争夺盐卤、盐湖,展开了一场场部落冲突,流血千里,伏尸百万, 蚩尤的血,解州的“解”,其实都是人们由场场恶战想象来的传说故事。

再看看“阪泉”和“涿鹿”这两个地点,到底在哪儿?典籍中记载:古冀州。三晋属于古冀州。

《天工开物•池盐》:凡池盐,宇内有二,一出宁夏,供食边镇;一出山西解池,供晋、豫诸郡县。解池界安邑、猗氏、临晋之间,其池外有城堞,周遭禁御。一语道破天机!

“群趋于盐,以盐为聚。”解县盐池是古代中原各部族共同争夺的一个目标,拥有盐池就有话语权,号令各部族的资格。“唐尧”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唐”汉字源流更加印证了这段历史。

1.jpg

上世纪40年代出版的《国史大纲》有这样一句话:“阪泉在山西解县盐池上源,相近有蚩尤城、蚩尤村及浊泽,一名涿泽,即涿鹿矣”。这就更加落实了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是“盐之战”观点的。同时还证明了《帝王世纪》中帝尧迁徙的记载:“帝尧始封于唐,今中山唐县是也。尧山在焉,唐水在西北,入唐河。后又徙晋阳,今太原县也,于周在并州之域。及为天子,都平阳。”这一路也是奔盐而去。

尧、舜、禹先后成为号令华夏的帝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在盐池附近的平阳(今山西临汾)、蒲坂(今山西永济)、安邑(今山西运城北)筑城。尧、舜、禹为何要在这些地方筑城?不言而喻。

4.jpg

到了春秋时期,当年引发原始部落征战、迁徙,促成华夏民族形成的盐,继续发挥它所具有作用。当时解县盐池为晋国所有,《左传·成公六年》称,池盐为晋国“国之宝也”。资源充实池盐为晋国引领春秋五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纵然《吕氏春秋·节丧》从孝道观点阐明选择葬地的目的是为了尽孝子的心意,选择高燥避水埋葬深一点的地方,让死者安息。也就不难理解在曲沃、翼城、绛县等地发现的晋侯墓群,以及晋国历代王侯的用意。

在盐与国家利益捆绑到一起后,盐更成为历代统治者兴盛、战争走向的隐性力量。甚至把记录了对经济的利弊展开全面激烈的辩论称作“盐铁论”,由此可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盐与江山社稷能否稳定息息相关。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谚语似乎告诉我们,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农耕年代,除盐之外的六种必需品都可以自给自足,惟独盐是必须购买的商品。

口味偏重,油厚咸香是三晋饭菜的特点,在爽辣刺激的四川菜,鲜香脆嫩、突出原味、咸鲜为主的山东菜,清淡求鲜、淡中求美的广东菜追求本味、清鲜平和的淮扬菜四大菜系的围攻下,三晋饭菜给食客留下的印象确是五花八门的汤食,而它的灵魂是盐醋调和!一碗饭菜融五谷滑嫩、五果味汁、五肉醇香、五菜鲜美于其中,从膳食理念角度出发,是走在饮食的前端,最重要的是冥冥之中控制每日盐的摄入量。

《尚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若作和羹,尔唯盐梅”意思是想要熬制美味的羹汤,需要咸酸适宜,或许这就是烹饪的最高境界,八个字勾画出是原始简单烹饪阶段的真实画面,盐醋相伴,自古就是烹饪的绝配。


本文链接:https://www.ydwsx.com/article/ɡouchen/2022/03/1616.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雷锋:一座时代的灯塔
相关图集
相关文章
味道三晋:群趋于盐 以盐为聚
在三晋大地,随便走进那一家餐饮店,从北到南,不论大小,你都会发现一个特点,家家餐桌上都摆有盐、醋调味品。三晋人喜欢吃醋,那是名声在外,与地域有关,在华夏风情各异的醋... 钩沉 2022-03-11 09:59:05
雷锋:一座时代的灯塔
雷锋,为人民服务的典型,曾感动了一代中国人,这个熟悉的名字在我们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至今仍然是中国人和世界善良的人们的榜样。中国为产生这样一个人物而骄傲。树立雷锋... 钩沉 2022-03-09 14:34:32
古代的碎银子是怎么来的?
古代的碎银子,统统都是拿专用的剪刀从整块的银锭上剪下来的。在很多古装影视剧中,大侠们在饭馆、酒馆结账时,都会拿出一整锭银子,往桌子上一放,豪迈地说道“小二结账,不用... 钩沉 2022-03-05 21:10:15
大同钱庄“福增祥”的前生今世
解放前的银号均是私营性质的,多是相当富足的老财开办的钱庄。听母亲讲,我的姥爷年轻时就在大同一家中等规模的钱铺供事。他从学徒开始,再顶柜,升掌柜,在这家旧大同城内较注... 钩沉 2022-02-23 20:25:10
源远流长的三晋面食
一说到山西,就能想起三家分晋的故事,还会想到积厚流光的三晋面食,还有与之配套的调和、浇头烹饪技术。三晋是山西的别称,三晋的历史文化与面食历史源远流长,与其所处地理位... 钩沉 2022-02-21 22: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