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新闻文化评论演艺院团文物特产钩沉非遗汽车艺苑历史娱乐画家书法家旅游游记收藏美食
亿点网 > 文化 > 正文

穿越千年 走进艺术的圣殿仰望经典

发布时间:2023-11-02 16:48  |  来源:亿点网  |  作者:史莉

守护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9月21日下午,太原市工人文化宫广场人流如织,群贤毕至。一块以长子县法兴寺北宋法光地菩萨头像和唐周昉《簪花仕女图》里的仕女为背景图案的大型广告牌矗立着,由中宣部原副部长胡振民题写的“仰望经典”金色大字分外引人注目。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座无虚席,盛况空前,来自省城文化艺术界的名流大家,参加全省关工委青少年党史教育经验交流会的同志,来自全国各美术院校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获奖及入展作者,来自省城各大专院校书画专业的学生,兴高采烈济济一堂,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仰望经典”中国古代优秀绘画书法雕塑作品临摹展暨颁奖典礼拉开帷幕。

16.jpg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胡振民,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志川,山西省关工委主任、本次展览组委会主任李政文,山西省关工委执行主任安焕晓,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杨安和,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山西大众书画院院长王雅安,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姜新文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

“经典,是湖北云梦一间小屋里如豆的油灯,一位叫喜的秦国小吏,翩翩移动的笔尖。一千余枚秦代的竹简,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经典,更为我们揭开了多少历史的尘烟。”“经典,是《峄山刻石》的流光与使转,车同轨,书同文,丞相李斯,以铁画和银钩展现了一个民族文化认同的历史承传。经典,是何尊内那十二行深深浅浅的铭文,“宅兹中国”,是民族记忆中,第一声对“中国”的呼喊……”主持人饱满深情地朗诵书法家赵维勇创作的颁奖词《让我们仰望经典》,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的诵读令全场嘉宾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如雷掌声经久不息,诗情画意墨韵在大剧场内充溢弥漫。

17.jpg

18.jpg

本届活动共征集作品1211件,其中绘画作品470件,书法作品668件,雕塑作品73件。作者遍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涵盖中央美院、清华美院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等全国70余所美术院校和美术教育机构、研究单位。据展览组委会介绍,本次活动对参展作者和具体临摹的作品都有严格要求标准,绘画类的作者均须为全国各省或中国美协会员或美术院校的在读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所临摹作品都是载入中国美术史的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作品要求通临原作,尺幅要求与原作相同。

19.jpg

展览评审委员会主任、省书法教育研究会会长张铁锁介绍展览情况时说:“此次‘仰望经典’临摹展,我们将古代绘画、书法、雕塑三个艺术形式,放在同一个展厅同时展出,尚属近年来首次!此次活动对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系统了解祖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同时,本次临摹展将全国艺术院校绘画、书法、雕塑专业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作为参展作者主体,其本身对广大青少年学生也是一次难得的向祖国优秀艺术经典学习、实践的体验。”

20.jpg

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李政文说:“仰望经典”大型书、画、塑综合临摹展是一次以全国性的高校青年艺术精英为主体,广大社会美术爱好者踊跃参与的一次高层次文化活动;是山西关工委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的实践中,结合自身实际支持开展的一项独创性的活动;也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和视察山西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

颁奖典礼结束后,胡振民宣布“仰望经典”中国古代优秀绘画书法雕塑作品临摹展开幕!

1.jpg

这是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也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深度对话。富丽堂皇的展厅,289件传世名作临摹作品交相辉映、流光溢彩、璀灿夺目。


艺术作为一种独特文化形态,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艺术来源从远古时期开始,就始终参加和推动着人类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各个发展阶段。它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成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象征。

中国的绘画,可从伏羲氏造八卦说起。这八卦配合起来,可以表象宇宙间种种事物的形和意。

孔子曾看见周的明堂壁上画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各有善恶之状,以垂兴废之戒”。

汉末曹植论画 “礼教-政教”功能所说: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暴主,莫不悲惋……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

从色彩学的角度,中国山水画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青绿山水,一种是水墨山水。青绿山水早在隋唐时代已经取得很高成就,五代、两宋获得了新的发展,涌现出一些著名的画家和作品。王希孟是北宋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其代表北宋宫廷画院青绿山水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高51.5cm,长1191.5cm。用一幅整绢画成,无作者款印,有清弘历(乾隆)题诗,后隔水有宋朝蔡京的题跋,尾纸有元朝李溥光的题跋。打开卷轴包首,引首即可见朱红印章数枚,以及卷首题诗。开首高山之巅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崇山峻岭,移步换景,渐入佳境。“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徽宗政和三年四月,天才少年、18岁的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在徽宗的亲授下,绘成旷世绝作《千里江山图》,不久英年早逝,成为千古绝唱。

12.jpg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只公开展出过三次的《千里江山图》,本次展览作为特展作品,临摹作者郑淑芳说她过去临摹局部没觉得辛苦,这次通临全卷始觉工程浩大。首先用绢用墨用笔用颜料等各项材料就需十分考究,开始动笔后,仅过铅稿就花费了三个月时间,待勾墨稿已是跨年,到可以进入上色阶段已是今年的五月份,为赶进度,曾利用中午午休时间匆匆来去于工作室和单位,几次差点晕倒,才稍缓节奏。《千里江山图》的魅力在于你走进去了,就不想出来,它不仅仅是青绿山水的经典与代表,画中的线条同样具有丰富的变化,浓淡干湿焦,墨色的层次分明在勾线完成后就已大放异彩,层峦叠嶂,起伏连绵,加之烟波浩渺,在此时即令人神往。而进入上色阶段后,更是发觉画面中光影的精妙,树有影,人有影,山石有明暗,亭台楼榭无不将光影表现得尽致。为使画面通透,在用色上慎之又慎,惟怕过之令色滞,亦是十数遍地罩染,在山色上为使其有浓厚苍莽的生机,都是一遍一遍地积染。郑淑芳表示,今日得以展现在观者面前的这一部分,与原作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却也只能是在下一步的临摹中继续探索、学习,能得经典之万一,能为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尽一份心力足矣。

《清明上河图》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高24.8cm,长528.7cm,藏故宫博物院。本次临摹展,一共有一等奖获得者易凡、二等奖获得者张子鸣、三等奖获得者信瑞婕、入展作者陈波的四幅作品入选。

9.jpg

山西大学研究生信瑞婕耗时两个多月完成了《清明上河图》,她说:“在那些夜晚里,我趴在地上,看着画作慢慢成形,疲惫与成就感拉扯着我,这样的感受一直到作品完成的最后一刻,我在灯下看着这幅长卷,我的心与汴河百姓一起波澜壮阔。”

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唯一传世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画卷,它的存在,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绘画史、艺术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三等奖获得者李菲说,《游春图》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山水画承上启下的代表作品,不仅仅在于画面呈现的内容,更在于它异于前人的创作手法和审美取向,展现出了于方寸之地尽显千里之姿的艺术特点。全图无处不展现着一种空间之美,人物、山水疏密安排十分得宜,展现着自然界的交替、交换与重叠。

北方山水画派之祖、山西沁水人、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画家荆浩,曾隐居于太行山洪谷,不仅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还为后人留下著名的山水画理论《笔法记》,其传世名作《匡庐图》为绢本墨笔画,图上有南宋高宗赵构所书“荆浩真迹神品”六字,另有元人韩屿和柯九思两人题诗,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次展览共有三幅《匡庐图》临摹作品展出。作者分别是三等奖获得者郝彩红、入展作者许金宝和康志杰。康志杰说他第一次见《匡庐图》便被其中的山色水景所震撼,仿佛画家坐在云端远处所画,感觉画面有一种极强的纵深感,是一种全景的收录,与现在的超大视角有所相似。且画中技法多样,难以捉摸,在临摹之中有不少难度。其中的山水各有特色,体现了多样的山川,水色流通贯穿画面,仿佛有江上之清风。

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国宝级文物、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于1350年创作,为纸本水墨画,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以横幅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秀丽的山光水色,集中体现了作者勾勒、皴擦、点染的高超技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清初吴其贞推崇为“亘古第一画”。

《富春山居图》本次展览共展出四幅临摹作品,作者分别是一等奖获得者李家慧、三等奖获得者季雪慧、入展作者白光君和范芙荣。

10.jpg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李家慧说起这次的临摹体验,深切体会到是与古人黄公望,也是与城市之外自然山水的一场对话。在这次长时间临摹过程中沉下心,来体会古人的笔墨,使自己受益和体会良多,增强了自己对笔墨及山石草木表现方法的理解,从而做到古为今用,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创作中去。

《八十七神仙卷》是传为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绘制的一幅绢本白描长卷,现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气韵生动”是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该画作线条严谨、简练、流畅,有的线长达几米。画家运用了大量长线条表现出仙人的飘逸之感,巧妙运用长短对比、疏密对比的手法,使得人物与人物彼此联系又区别开来,用线条来营造出画面处与空白处的对比。该画作为白描作品,虽未着任何色彩,但由线条营造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得整个画面丝毫不显得单调,充满了空间表现力,人物显现出迎风起舞、衣袂飘飘的动感,给人一种缤纷的感受。

21.jpg

共有三幅临摹作品入展,作者是一等奖获得者熊文勇、优秀奖获得者范桂立、入展作者吴凯铭。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本科生吴凯铭说,这一幅《八十七神仙卷》是他在大二期间的结课临摹作业,开始着手临摹就被它的难度系数所震惊,临摹过程中一度想要放弃,最后还是坚持完成了临摹。《八十七神仙卷》内容丰富,对控笔的要求也很高。作品以独特的白描手法,充分发掘了线条的流动感,立足于东方绘画体系对线条的精妙把握,采用了十八描中的高古游丝描、铁线描、琴弦描、行云流水描、曹衣出水描和钉头鼠尾描等线描技法,整个画面在万千绵密又灵动的线条之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富有震撼力,是中国绘画“骨法用笔”的完美诠释。

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晋文公复国图》,南宋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北宋赵佶的《写生翎毛图》,赵佶摹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明边景昭的《竹鹤图》,五代徐熙的《雪竹图》,唐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李公麟的《维摩演教图》……167件绘画临摹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让观者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14.jpg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早在商朝中期,青铜器上便已出现铭文,比甲骨文还早。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的西周青铜器文物珍品——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曾轰动一时。毛公鼎和散氏盘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其长篇铭文著称于世。

2800年前,周宣王为表彰虢国季子白的战功,用青铜器特制一盘,赏赐给季子白,被称为虢季子白盘。虢季子白盘现珍藏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呈长方形,盘底刻有111字的铭文,是西周艺术的珍品。河北美术学院本科生赵爱梨在临摹虢季子白盘铭文过程中,详细了解西周文化,仔细校看111字的铭文,她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过程。

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片写的叫“版牍”。它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国文字的主要书写载体。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古代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初,废六国文字,规定“书同文字”,并令李斯改大篆为小篆,为书写方便,又从小篆体生成便于书写的隶书。里耶秦简大部分文字字体属于古隶,是篆书过度到隶书的中间阶段产物。里耶秦简格调高古,上通箓书,下接隶书,既具备篆书的特征,又有隶书的灵动。其为官方统一文字的产物,其书写者是由官方经过考核而选拔的书佐来完成。因此,里耶秦简的书写水平和艺术风格更为经典。

23.jpg

在临写里耶秦简的过程中,入展作者柴卓杨认为书写的自然感和流畅感要比取法、结构等更为重要,简牍本身就是在书写自然的情况下完成的自然书写,其中所记录的基本都为官职文书、土地买卖、法律政策、医疗文件、日常所记等类,若是极度讲求笔法结构等硬性要求,临写出来的作品必将失去一份天真烂漫的活泼感。当然,也不能刻意的忽略笔法结构等必然要素,只有将这些基本的条件过关之后,再去追求返璞归真的自然书写,呈现出来的才是“书初无意于佳乃佳”的佳作。

《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东巡时所刻,其形式皆为四言韵文,字迹横平竖直,布白均匀,点画刚健挺拔。在临摹过程中,书法三等奖获得者王春体会最深的便是空间处理与点画线质的塑造。《峄山碑》具有很强的秩序性,对称与空间均匀是其结构的最大特征,因此王春十分注意线条弧度、长短、粗细的一致性,避免破坏结体的对称。原碑单字空间的处理也表现了李斯书写时的理性,无论单字点画多少,字内线条分割营造出的空间留白基本是均匀的。王春十分注重中锋用笔且下笔果断,同时利用笔毫的弹性,加之手腕的转动,来保持线条的力度与流畅感。在书写中他更是十分注意书写节奏,在整体的统一中加入含蓄的变化与思考,以求得整体的和谐。

《祀三公山碑》是刊刻于东汉元初四年的一方碑刻,全名为《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又被称为《大三公山碑》。字体篆隶杂糅,似篆似隶,又称缪篆。艺术风格高古朴拙,有强烈的金石之气。其章法特点“竖有列,横无行”。在临习过程中,入展作者陈思霖将重心放在了《祀三公山碑》的整体关系上,同时,他并没有一味的临摹碑刻拓片,而是从清代大家中看到他们在临摹作品中的取舍,从而使其更多面的了解《祀三公山碑》。

王铎曾言“书不入魏晋,终成野道”。王羲之,世称王右军,东晋书法家、文学家,有“书圣”之誉。其《黄庭经》作为该时期的经典之作,成为小楷学习路上不可忽视的宝藏,其不仅展示了当时的审美风尚和书法技能,也为后世提供了崇古的标准与范本。回想此次临习,三等奖郝莎莎坦言,每每提笔都不敢含糊,临摹并非易事,需付诸大量的耐心与精力,在观察形态之时,更不可忽视认真思考,这次临摹展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一次难得的历练。她坚信执着与勤奋会创造出好的作品,也相信熄灭读书的光亮后,落在身上的不仅是月光,更有书法带来的安心与奇妙。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自公元五世纪起,彩塑艺术在中国寺庙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山西是我国现存各类古建筑最多的省份,共计4万余处,上迄唐代,下至民国,时代连续,品类齐全,享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称。

6.jpg

朔州市崇福寺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等奖获得者李国强今年7月对崇福寺弥陀殿胁侍菩萨进行临摹。先人的手法熟练而精湛,面部表情、衣纹飘动以及手脚的姿势,都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和艺术的韵味。在临摹过程中,他使用传统彩塑工艺打骨架,以草泥、棉花泥为主要材料,反复塑形、阴干、打底、着色,并运用了做旧手法。在遵从古法的同时也尝试了新型材料的运用,使材料的耐久性以及制作效率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在崇福寺弥陀殿临摹胁侍菩萨的经历,让李国强深刻感受到了彩塑艺术的魅力和挑战。他坚信,通过传承和创新,彩塑艺术将会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其独特的魅力。   

7.jpg                      

五台山南禅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寺中雕塑是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入选作者刘瑞杰此次临摹的是大殿主佛释迦牟尼佛主像,距今1200多年。释迦牟尼结跏跌坐于须弥座上,手式作禅宗拈花印,头部呈螺旋发髻,脸形方圆,面额丰满,身披袈裟,衣褶流畅,神态严肃慈祥,衣纹自然和谐,躯体比例适度。传统彩塑临摹是学习古代雕塑工匠传统艺术技巧的重要方法,通过临摹深刻体会到把握形体的神态结构造型的重要性。在临摹时要注意形体处在空间中合适状态,既要抓住第一感觉,又要深入观察,找出雕像的神态,抓住雕像之“魂”——精神气质。整体观察结合比较观察。从整体到局部、点到线每一个局部的整体的关系、高低起伏准确性、神情的入微刻画、唐代造型的饱满膨胀的质感。衣纹处理上要根据人的动态和结构形状确定其衣纹走向,注意主次有别、疏密有致、有虚有实有质感。只要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不断练习,大胆实践,才能掌握传统彩塑这门技艺,从而提高自己在艺术创作中思维的广度,创作出优秀的有生命力的好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运城博物馆考察时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仰望经典”展览评审委员会主任、著名书画家张铁锁在接受采访时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体现在当前的工作中,这次展览就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怎样利用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怎样加强文化自信,找回我们曾经的辉煌,用这种自信去更好地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面对新的挑战,新的机会,焕发精神动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几年前思路初步出来后,经过一段时间酝酿、构思、策划,反复征求方方面面意见,才最终形成现在的方案。

主题与方案定下来后,谁来临,就成了摆在组委会面前的首要问题。从关工委角度出发,展览组委会自然而然的就把目光投向了大专院校美术专业学习中国绘画的学生,这主要是他们本身就有学习和传承临摹古代绘画的课程,特别是到了高年级阶段和研究生阶段,他们的技法程度和他们的思想认识程度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所以才有可能更好地去面对经典。同时,也包括社会上一些有兴趣、有绘画基础的一些年轻的画家。

展览组委会开始向社会征稿之前,经典,什么算经典?组织美术史和绘画方面的专家一起来确定征稿方案,把《中国美术史》经过千百年来的沉淀并载入史册的经典作品中选择了中国古代优秀绘画作品134件,书法作品98件,此后,根据有些作者提议,并经组委会同意,又增列了绘画13件,书法4件,共计249件,作为临摹参考目录,通过网络向全社会公示。同时,还有经组委会专家组选定的15处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优秀雕塑作品作为临摹范围,也一并向社会公示。去年8月份发布征稿启示后,由于新冠疫情的泛滥肆虐,原定的截稿日期,又随着形势变化及时调整顺延。在征稿日期延长后,组委会又采取了发放材料补助费和增设组织奖两项措施,以此保证展览的投稿数量与质量。对于凡是选定大尺寸作品作为自己临摹对象以后,可以向组委会申请材料补助费。组委会根据画的尺寸,迅速发放材料补助费,此办法受到很大的欢迎。疫情稍微缓和之后,许多院校采取了集体组织、调整课程等措施。根据这种情况,展览组委会又增设了组织奖,中国艺术研究院、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等六个单位荣获组织奖。

这次来稿,全国涉及到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传统的八大美院、清华美院,共计有71个美术院校。投稿以前基本都经过各自院校筛选,展览组委会共收到绘画、书法、雕塑作品1211件。

为了把这些作品评好,展览组委会精选既有教学经验、又懂绘画、书法,还有评选经验的专家作为评委。这一次的作品,有许多是绢本,由于透明,展览组委会采用崭新的白色毛毡,作为衬垫,以保证所有作品的清晰度。在评选的过程中,采用每个评委一人一票,加当面评议的办法,只有全部评委取得共认的情况下才算数。开创了全国评选作品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好的作品一定是好多作者都争着临的范本,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有27件,《清明上河图》有4件。面对此种情况,组委会确定了同一件作品入选不超过3件,同一个奖项不能有两件的规定,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公平、公正。

书法经典作品的临摹范围上溯殷周,下至明清,上下跨度3000余年。在字体上,选择了正书,限定篆、隶、楷三种字体。展览组委会认为征稿的对象主要是年轻人,重点还是要从文字的源流上、从传统的经典上着眼,立足打好基础,认真学习经典,回避当今书坛上一些浮躁现象。从殷周的金文一直到小篆,再到唐楷,还有近年出土的简帛书,都放进来,临摹作品目录达到102件,并且要求是通临。

作品评选出来后,组委会欣喜地看到,每件作品都充分展现了作者认真严谨的临摹态度,收到了意想不能的良好效果。

雕塑特殊的表现手法和造型特点,难度和书法绘画相比,在制作的时间、运输难度、展出条件,都与书法绘画不同。因而雕塑只面向山西征稿。山西有着古代雕塑博物馆之称,晋祠圣母殿、平遥双林寺、太原崇善寺、朔州崇福寺,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和都天龙山石窟,有许多著名的国宝级雕塑作品。本次展出的43件雕塑作品就是出自全省15处著名历史文化遗产与古代寺庙,一经展出,就受到广大参观者的赞赏!


这一大型临摹展将我国古代绘画、书法、雕塑的经典作品汇聚到一个展厅展出,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观众观展后,强烈反应说这是以前从没见过的场面。

本次展览对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系统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同时,将全国艺术院校绘画、书法、雕塑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作为艺术家主体,其本身对广大青少年学生也是一次难得的向祖国优秀艺术经典的学习、实践和体验。

许多临摹作者感谢举办方为他们提供这次用心去感受经典的魅力、用笔去追寻古人墨迹的机会,他们给展览组委会的留言达47000字之多,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认为这个展览为美术、书法、雕塑界办了一件大好事,对促进浮躁的画坛回归传统、正本清源、吸收营养大有裨益。

“当今,难得有这样的经典展览。”“这是对传统文化一次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膜拜经典,后生可畏。” “经典永流传。”“叹为观止,精彩绝伦。”“仰望经典,再创辉煌。”观者纷纷留言。

22.jpg

山西省书协秘书长荆霄鹏留言:“书画延年。”

书法家杨国珍留言:“仰望经典,中华文脉有望!”

在社会各界观众强烈要求下,原定于10月5日截至的展览延期到9日才结束。

一场大展落下帷幕,观众还沉浸在巨大的喜悦和激动之中,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追摹古人得髙趣,别出新裁成一家。’临摹是学习传统的重要手段。中国书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古到今,无一书画大家没有经过临摹这一重要阶段。古人就是传统,这就是说在追求临摹古人的基础上,经过践行,融入自我,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成为一家。也可以说经过临摹走进传统,认真践行走出传统,自成一家。”著名书法家赵望进说。

山西荣诚友嘉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荣说:“这些经典之作,不仅凝聚了祖先的心血和智慧,更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这次展览,我们欣赏到这些珍宝的临摹作品,从中汲取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以此为契机,加强与各界朋友的交流与合作,为山西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和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顾秀莲在《“仰望经典”中国古代优秀绘画书法雕塑作品展作品集》的序言中说:“大学生利用自己所学,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通过一笔一画地临摹,在学习前人的同时,自身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不仅心灵得到启迪和升华,对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做到了由简单的欣赏到发自内心的敬仰与热爱。‘仰望经典’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书画展,更是一次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具体社会实践,是一次触及思想深处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是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的实践中,结合自身实际,支持开展的一项独创性活动。”

“愿此次临摹展能够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发挥积极的作用!”著名书画家、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铁锁如是说。


本文链接:https://www.ydwsx.com/article/culture/2023/11/1741.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行走蒲县
相关图集
相关文章
穿越千年 走进艺术的圣殿仰望经典
守护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9月21日下午,太原市工人文化宫广场人流如织,群贤毕至。一块以长子县法兴寺北宋法光地菩萨头像和唐周昉《簪花仕女图》里的仕女为背景图案的大型广... 文化 2023-11-02 16:48:15
行走蒲县
晋西锁钥,古称蒲国。南北凭百里之险,东西辟一线之天,诚河东之咽喉,亦西秦之门户,地处吕梁山麓,因帝尧师蒲伊子于此隐居而名之,曰蒲县。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植树... 文化 2023-09-23 22:43:32
这里的石头会唱歌
中条山下,盬盐湖畔,距运城东南方向20里许,有一片神奇的乱石滩。五年前,这里还是“乱石滚满坡,风大水干涸,草木难存活,鸟兽不造窝”的荒凉之地。2017年,一个叫王岚的女人,... 文化 2023-07-28 11:54:07
青城行
恼包村酷暑时节,出呼和浩特市向东北方向行驶20公里,与美丽的恼包村不期而遇。恼包村地处大青山南麓,隶属新城区保合少镇,全村959户3100人,由汉、蒙、维、满、回五个民族组成。... 文化 2023-07-18 15:32:40
唐诗里的山西
诗歌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浩若烟海的歌谣诗词,沉淀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涵养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在抑扬顿挫和平仄格律之间,构建了中华民族绚丽... 文化 2023-06-22 20: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