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新闻文化评论演艺院团文物特产钩沉非遗汽车艺苑历史娱乐画家书法家旅游游记收藏美食
亿点网 > 文化 > 正文

唐诗里的山西

发布时间:2023-06-22 20:51  |  来源:山西日报  |  作者:程郁缀

诗歌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浩若烟海的歌谣诗词,沉淀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涵养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在抑扬顿挫和平仄格律之间,构建了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图谱。唐诗,在诗歌百花园中如同葳蕤芬芳的茂树繁花,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凝聚着刚劲挺拔的时代精神、真挚浓烈的人间情怀与美好和谐的自然观念,成为人文精神的“基因图”、思想道德的“定盘星”、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文明桂冠上的璀璨明珠。

在奔腾不息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诗歌如同一朵朵激越的浪花,闪耀着智慧和理想的光辉。在唐代诗坛,山西籍诗人占据重要地位。初唐的王绩、王勃,盛唐的王维、王昌龄,中唐的柳宗元、白居易,晚唐的温庭筠、聂夷中,一代代贤达俊杰、官绅士民,用他们的如椽巨笔书写赤子情怀,展示了三晋文化的风骨神韵,歌咏了表里山河的壮美图景,留下了脍炙人口的隽永篇章,是我们传承弘扬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教材。

1.jpg

刘晓勇 摄 

壹 《诗经》与《楚辞》

《诗经》和《楚辞》作为中华民族先秦时期的文学产物,就像两条大河灌溉着后世文学的田园,后来的诗歌、戏剧、散文、小说,没有一个不受其滋养。而唐诗作为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也深受其影响。

《诗经》,从时代方面讲,主要是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的诗歌总结。从地域方面讲,《诗经》主要是北方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结晶。《诗经》中的15个诸侯国,主要分布于现在的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和陕西等。从作者方面讲,《诗经》是以民歌为主的集体歌唱,具体作者已无法考证。从内容方面讲,《诗经》主要是反映社会现实和男女爱情的民歌。《诗经》中《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大意是说“你不劳动,为什么你们家有那么多粮食?你不打猎,为什么你们家里挂了那么多好的兽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对那种劳而不获、获而不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早在两三千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对劳而不获、获而不劳、多劳少获、多获少劳等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诗经》中《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千古绝唱,只要人类存在,这就是最伟大的诗篇。另外,比如《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顺着河流向上游去追求她,“道阻且长”,道路崎岖而又遥远;“溯游从之”,顺着河水向下游去追求她,“宛在水中央”。写出了对追求美好事物可望而不可即、可求而不可得的美好心态。

《楚辞》主要形成于战国中期,是长江流域和南方文化的结晶。中国的诗歌,从《诗经》到《楚辞》,是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歌唱,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是一个伟大的飞跃。《楚辞》的内容主要是屈原的思想,其精神主要分三个方面,即热爱家乡、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纯洁自己、自我修养。第一个精神是热爱家乡、热爱祖国。这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留给我们炎黄子孙的最伟大的精神遗产!第二个是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虽九死其犹未悔”,哪怕是九死也绝不后悔。这样一种为了伟大的理想而九死不后悔的精神,正是我们成就事业的一个最重要的保证。第三个是自我修养、一尘不染的品格。《楚辞》中最伟大的作品是《离骚》,它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最长的、最伟大的、最恢宏瑰丽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屈原在《离骚》中说:“民生各有所乐兮”,这里的“民生”不是指民生疾苦,而是指人生。“余独好修以为常”,我唯独跟别人不一样,我喜好修养自己,以为常行、以为常态。

贰 汉乐府诗与建安诗

汉乐府民歌对后世诗歌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公元前112年,乐府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负责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代叫作“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并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创了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在汉乐府民歌的滋养下,直面人生的汉代诗人创作逐渐活跃起来,从开始时的模拟到创新,为建安诗坛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诗家所推崇的建安风骨、魏晋风骨,又是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运动的一面旗帜。到盛唐,伟大诗人杜甫记事名篇所作的三吏、三别等不朽诗章,到中唐,白居易、元稹标举的新乐府运动,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都在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中起指导作用。汉乐府民歌所开创的五言诗体,一直作为中国古典诗体的主流,以及汉乐府民歌在叙事技巧、语言艺术等方面对后世起到了显著作用。

建安是东汉献帝朝最后一个重要年号,从公元196年到公元220年。这25年是汉代东汉的最后时期,但在文学史的角度,它可以作为一个崭新文学时代的开始。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国诗歌史上千古咏颂的名篇。毛泽东曾经写过词《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里说的遗篇就是曹操所作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面这八句都是实写大海、实写山水。随着“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大海掀起了万丈狂澜,诗人头脑里联想的大门被打开,写下了千古咏海名句,一共是四句,16个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出在大海里,落在大海里;灿烂的星星和银河,浮沉和倒映在大海里。太阳是宇宙中最灿烂辉煌、最伟大充实的形象,宇宙中没有比太阳更灿烂辉煌的东西了,但就是这个最灿烂辉煌、最伟大充实的形象,它出在大海之中,落在大海之中,仿佛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大海的怀抱,极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海包孕宇宙、吞吐日月的壮阔气势。

叁 六朝诗

诗歌发展到六朝又有了新的变化,五言诗逐渐成熟,七言诗开始得到更多关注,而近体诗的出现,更是代表着诗歌从古风转向律诗。可以说六朝时期,不仅使诗歌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更是为唐诗的兴盛做好了铺垫。六朝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二个辉煌的时期,文学、艺术、绘画等,都取得了灿烂的成果,涌现出不少的诗人名家。其中,陶渊明最具代表性,中国25部正史中《晋书》《南史》《宋书》三部都有他的本传《陶渊明传》。

陶渊明29岁以前主要是读书。他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这里的“不求甚解”并非贬义,而是陶渊明读书的方法,即读书要抓住文章的大意,不要钻到字句的牛角尖里。所以他读书时一旦领会到某一种意思,便高兴得忘记了吃饭。陶渊明的这种读书法,我们就称之为不求甚解法。从29岁到41岁,是陶渊明第二个时期,即仕隐反复期。他有一首诗叫《归园田居》(其一)中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里的“一去三十年”,实际上是一去十三年,即从29岁到41岁,首尾加起来正好是13年。这13年中,他仕隐反复了三四次,这个时期著有《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41岁到63岁是他人生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他写了著名的散文《桃花源记》。这一时期他生活在田园中,再也没有出来做过官,他以满腔的热情来描绘和歌颂各种田园的美好,在中国诗歌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田园诗。“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展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把最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写到文人的诗中,热情地进行讴歌。

肆 唐诗

唐代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唐诗中一共有2200多个诗人,数量空前。但是能够说明那个时代诗歌很兴盛的原因,还在于他们的身份遍布社会的各个阶层。皇帝会写诗;唐太宗、唐宣宗等都写得很好。皇后会写诗、妃子会写诗,比如武则天的《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大臣写诗、将军写诗、文人学士更写诗;种田的农夫写诗,打柴的樵夫写诗,捕鱼的渔夫写诗,和尚也写诗。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到处都能听到吟咏诗歌的声音,这最能说明这个时代诗歌的鼎盛。

唐朝诗歌最鲜明的特点是重情趣。唐朝的诗人用自己情感来感受生活,特别是盛唐诗歌中充满了一股激情,奔放着一种积极昂扬、奋发乐观的旋律。诸如盛唐人一出口就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等。所以我们读唐诗如饮美酒,充满了激情。而宋代的诗歌,其特点则是重理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人善于把生活中的哲理提炼出来写到诗中。给人的不是激动,而是回味、是思索、是启迪。我们可以举两首诗歌来说明,这两首诗题目完全相同,叫《咏柳》,都是七言绝句,描写的对象都是初春刚刚到来的柳,但是表达的情感情趣却迥然不同,判若云泥。唐代这首《咏柳》作者是贺知章,诗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读一下子就感到春天到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勃,使人非常兴奋。“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那一排排整齐的、鲜嫩的、透亮的绿叶,是谁把它剪裁出来的呢?是大自然的能工巧匠,精心剪裁出来了一排排整齐、鲜嫩、透亮的绿叶。这首诗,一是层次清楚,从整体写到具体,从全部写到局部;二是题为咏柳,实则颂风,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巧借柳枝相形容。我们再看宋代人曾巩也写过一首题目相同的《咏柳》诗,他说:“乱条犹未变初黄”,经冬之后那乱七八糟的柳条,还没有改变最初的鹅黄色。春天到来后,未名湖边的柳树一开始不是绿的,是黄的,金黄色的。说明春天刚刚到来,就是这个柳条,“倚得东风势便狂”,倚仗着东风,东风就是春风,便疯狂地飘舞起来了。狂到什么程度呢?狂到“解把飞花蒙日月”,解把,就是想把;飞花,就是柳絮,想用自己白毛毛的柳絮啊,把太阳和月亮都给遮起来;你不要狂得太早了,“不知天地有清霜”,不知,就是你知不知,是反诘句,你知不知道春天后面是夏天,夏天后面是秋天,等到秋天一来、秋风一起,清霜一降,就黄叶飘零了。

伍 “半部唐诗在山西”

三晋大地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自古便是文人雅士辈出的文化名邦。由隋至唐,是山西诗坛上史无前例的活跃时期,在这一时期,受民族互动与外来文化等影响,山西诗坛英才辈出、成就斐然,名家之众、名作之多难有出其右者。可称为唐诗开先河者的王绩(585年—644年),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官宦世家,隋末大儒王通之弟,自幼好学、博闻强记,生性桀骜,是成就改变北朝文风第一人。“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649年或650年—675年或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脍炙人口。久负盛名的《凉州词二首》作者王翰(687年—726年),字子羽,晋阳(今太原)人,才智超群,举止豪放,其诗多以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家喻户晓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盛唐名重一时的著名诗人王昌龄(690年—756年),字少伯,山西太原(也有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出塞》《从军行》流芳百世。“诗佛”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山西永济人,存世诗作400余首,官至尚书右丞,以《使至塞上》《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为代表作。卢纶(约737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有《塞下曲》《和张仆射塞下曲》之作。负有盛名和影响深远的诗人、文学家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祖籍山西太原,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长恨歌》《卖炭翁》等代表作。“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祖籍山西永济,一生所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代表作有《江雪》《田家三首》等。《菩萨蛮》的作者温庭筠(约812年—870年),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此外,还有宋之问、王泠然、柳中庸、杨巨源、吕温、司空图、聂夷中、王驾等诗人产生于山西这块沃土,可谓灿若星辰。

与群星璀璨的山西诗人群体相对应的是诗词作品的喷薄而出、俯拾皆是,边塞诗、送别诗、田园山水诗、乐府诗等无不涉猎。晋语区是唐诗的重要产区,《全唐诗》中记录的山西诗人作品有5000多首,占据总量的十分之一,文学史上因此有“半部唐诗在山西”之说。诗歌成为三晋大地文人墨客涵养智慧的深泉、觅寻文化的航标、登攀思想的峰峦。王勃“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顾影自怜与高洁孤秀;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粗犷与宏阔瑰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的恬静优美与隐逸超然;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气势豪迈与真挚浓烈;白居易“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愤懑同情与沁人心脾……字斟句酌,用心良苦,或气壮山河、声若雷霆,或平易流畅、唱叹有情,或扣人心弦、发人深省,无不凝结了刚健振拔的时代精神、真挚浓烈的人间情怀与美好和谐的自然观念。

一部全唐诗,半部山西史。山西,在中华文化辉煌壮阔的大舞台上,继承与创新,分享与共赏,用诗行词句的瑰丽唯美,铸造了三晋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文化乡愁,为中华文明史谱写出一页壮丽华美的篇章。


程郁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唐诗宋词》《唐诗讲读》等,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和见解,曾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国教育电视台“国史演义”栏目,主讲古典诗歌赏读。

本文链接:https://www.ydwsx.com/article/culture/2023/06/1732.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史记 黄永玉传
相关图集
相关文章
唐诗里的山西
诗歌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浩若烟海的歌谣诗词,沉淀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涵养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在抑扬顿挫和平仄格律之间,构建了中华民族绚丽... 文化 2023-06-22 20:51:26
史记 黄永玉传
黄永玉,湖南人,甲子岁(1924年)生于常德鼎城,祖籍凤凰。初,黄公以侠自任,亦尝犯人,慨然以为江湖不足平也。十二岁,以家贫,黄母曰:“家中口多粮寡,奈何?”永玉叩头向... 文化 2023-06-15 09:08:41
《郭存魁书法作品集》出版发行
近日,《郭存魁书法作品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郭存魁书法作品集》由沈鹏题写书名。郭存魁,1951年生,和顺县人,中国书协会员,山西书法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山西老年... 文化 2023-06-01 12:42:06
“山西文化记忆”词作书法展开展
5月29日,在中国共产党诞辰102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由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和山西省广播电视协会共同主办的“山西文化记忆”词作书法展在太原市图书馆开展。据介绍,本次展览将山西省... 文化 2023-05-29 23:12:02
郭存魁书法作品展在孝义举办
丹心报乡梓,笔墨写春秋。5月18日上午,“不忘初心,回归本源——郭存魁书法作品展”在孝义体育馆开幕,由沈鹏先生题写书名、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郭存魁书法作品集》同时首发... 文化 2023-05-18 18: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