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新闻文化评论演艺院团文物特产钩沉非遗汽车艺苑历史娱乐画家书法家旅游游记收藏美食
亿点网 > 艺苑 > 正文

“世纪回望”­ 山西美术百年(三)

发布时间:2022-01-09 08:54  |  来源:亿点网  |  作者:王学辉

民国初期的山西美术家

民国以来,山西晋商富贾多在国内各地经商,也引进了不少当时国内书画名家的作品,丰富了山西的美术作品藏量,也促成三晋画坛之繁荣。当时的三晋画坛,以太原、晋中、襄汾、晋城等地最为活跃。声誉较突出的当数赵凤瑞、李铁如、陈凤标、梁晓峰、李逸、李模、常赞春、柯璜、郭翰丞、赵铁山、赵延绪、郝学儒、王彪臣、张友椿、卫天霖、李友芝、吴子超、邓相唐、刘子邻、原石民、董寿平、魏明亭、段体礼、力群等人。此外,光绪年间贾万琳的山水画《西湖十二景》极见工力;陵川人杨长森工山水,李文藻、杨舒善画;沁水人王国宾于书画无不精妙;高平人李东海、邵绣文、冯德延、崔贯青等人以善画山水、花鸟著称;阳城的民间画师马占元特别工于神仙画,县内的庵观寺院,随处可见他的作品;沁水人张书云以画花草羽毛见长,曾参加省城国画展览;郭心敬、王奇如亦工于国画。蒲县最有名的画师为李雨田、张效良二人。李雨田,民国13年(1924)后,和张效良一道为东岳庙作画,其擅长古代人物肖像及故事人物绘画,现存作品有东岳庙乐楼左壁画十二幅。张效良,蒲县克城镇人,16岁时拜师学艺,20岁被聘为东岳庙画师,现存作品《封神演义》 《三国演义》画集。襄汾也人才辈出:关庆丰,字登五,祖居唐公堡,自幼喜爱画画,临习名家作品,遂成扎实功底。山水近四王气息,又有自己风格,人称自为一家。贾志言,茍董人,字百熙,专攻花鸟,后习油画,20世纪30年代在天津卖画,后客逝天津。张湘,字洲,号汾崖逸士,大张村人,长于米点山水。1936年柯璜及当时明贤推荐其画,作品获晋绥物产竞赛奖。梁培芝,陶寺人,字紫阶,善山水,宗芥子园画谱,着新意。其弟培萱,善小篆,工金石。忻县城内南街的殷天明,绘画、雕塑皆佳,城隍庙山门外的一对泥马,就是他雕塑的。繁峙人陈芷青擅画花鸟,作品多有刊载。清末平遥城内有漆器铺十四家,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漆器大师名叫王春。王春大师继承了平遥漆器的全部传统工艺。在王春之后,又出现了闫道康、马永富、赵学林三位漆艺大师,时称平遥漆器的状元、榜眼、探花郎。到了20世纪初,平遥城出现了合成泰﹑晋源亨、京元通、公仁泰、富诚泰等多家漆器铺,漆器艺人队伍发展到300多人,其中以富诚泰漆器铺的名望最高,因为富诚泰出了一位平遥漆器艺术的集大成者——漆艺大师乔泉玉。灵丘美术界出过不少名人名作,如民国初年王庄村王九围的山水画、刘庄村刘书寿的《墨牡丹》、1924年北水芦村马九高的壁画,都是颇有影响的作品。

阎锡山自幼未能领略到母爱,最可憾的是母亲连小小的一张照片也未留下。因此,为其母亲曲月清作一幅肖像就成为他平生的一个夙愿。辛亥革命后,阎锡山做了山西都督,为母亲作像的愿望随之更加强烈。据说,他曾延请过一些画师为其母作过像,但倶不理想。当代山西著名画家赵延绪先生也曾为其母曲月清画过像。然而,画得最成功并为阎所钟爱的当属刘石生(五台河边村人,现属定襄)为其母画的像了。刘氏与阎是同村邻居,住在对门及世交,又是阎的属下,对阎氏家族有着较深的了解。加之,刘石生在书画方面颇有造诣,因此让他为其母画像再合适不过。

民国25年(1936)秋,刘石生因病回河边休养,阎即令其在休养期间为其母画像。画像难,难在一个“像”字上,况且是为一个故去近五十年的人作像,那就更难了。刘首先搜集有关资料,将阎的照片和其外祖父、外祖母、舅父、表兄的照片收拢,又遍访街坊邻里中的古稀、耄耋老人让他们指出其母与这些照片中的相似之处,了解她的行为举止和相貌特征,然后下笔做草稿。每做一幅草稿,随即征询众人的意见,直至众人都说神形酷似为止。这样的草稿竟作了数十幅之多,直至成像时,历时数月之久。像成之后,阎大喜,随即命人翻印复制,原画像仍交刘保存。嗣后,阎又让吴绍之送去山西省银行纸币五百元作为润资。抗日战争爆发后,阎锡山退往晋西,翻印的其母像遗失。

民国32年(1943)初夏,阎突然心血来潮,又命刘的夫人曲孝卿由晋西回原籍去取回原作,并由西北实业公司经理彭士弘和任子清陪同返并,辗转回到沦陷区的河边,将画像取回。抗战胜利后,此像就挂在阎的私邸太原东花园的客厅里。太原解放时,刘的堂弟刘玉明随解放军十八兵团进城接收时,还曾在东花园看到此像,后下落不明。

赵凤瑞(1858-1943),字岐卿,又字岐峰,晚号清凉老人,室名甓勤斋,山西五台人。师从河南陈明庵、江苏陈以耕、太谷丁玉川、山东徐寿昌,专攻翎毛花卉,临摹各种画稿不下5000余帧。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俱所擅长,尤工人物。光绪二十八年,馆太原纯阳宫。柯璜题其画云“落笔苍老,点染简洁,与时流之浮烟浪墨自有上下之别” “苍茫古拙,浑朴厚重”。

李逸(1860-1936),字铁如,初名兼金,自号萍便散人、萍根散人,别号青萍散人,山西汾城县西村人。被誉为县内民初一大地方画家,山水花鸟皆工,尤长于山水。生时,得者咸珍贵之,殁后,声誉益高,一帧可值数千金,京省业古玩者咸搜求之。曾在北京参赛获优等,名作有《深山藏古寺》《铁拐李卧像》 《白菊图》 《双鸭戏水》等。幼年读书,即好绘画。所画花鸟及绣像人物,常能惊动时人。得乔伯吉资助之,又得南柴村人吴江源、刘笃敬等指导,深思苦练,其画益进。数年之后,遂兼收众长,蔚为一家,逐渐脱去俗气,而为文人儒雅之画。于某年春,择地展览,聘请京师名流鉴赏品评,传为画苑盛事。有评其画在“逸品”之列者,因更其名曰“逸”,而字仍铁如。留京十年,其画超脱俗尘,褪尽烟火。1911年,由京至并,留二年归家。1917年,为汾城农桑局长。1927年辞归。此时期所作之画,功力深厚,为其画中上品。虽无在京时所作之精细,而苍劲浑厚尤过之。1936年冬病卒。

李模(1867-1933)、李时忠(1890-1967),山西长治人,父子均为晚清著名油漆画家。擅长油漆画及堆锦,创作的《南极仙翁》《福禄寿三星》 《八仙过海》 《唐僧取经》 《刘海戏蟾》 《黛玉葬花》 《昭君出塞》 《苏武牧羊》等,工艺精巧,体态逼真,堪称一绝;所堆山水花鸟更为精湛。1915年,父子二人制作的一套《春夏秋冬》堆锦四条屏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蜚声海内外。日军侵华时,堆锦传承人李模、李楷兄弟相继病逝,堆锦制作陷于绝境。

李睿之(1868-1953),初名述善,号响泉,山东宁津县人,祖籍山东即墨。平生嗜古,精鉴赏,工诗书画文。张之洞外甥,曾东赴日本考察,大清山西省灵丘县知县,后曾任故宫博物院顾问、文史馆馆员,著名画家、美术家、书法家、收藏家、金石鉴赏家、诗画鉴定家,其行草与时人陈三立、吴士鉴、罗复堪、瞿良士、吴待秋等,各领风骚。时年主收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书画诗文,以藏养藏。着有《臞翁丛钞》《东隅琐记》 《墨耕园课画杂忆》 《榆园旧主课画杂咏》 《云台印象》(即《汉三十二将绣像印谱》)、《君子留真谱》 《清画家诗史》 《学庸正说详节》等。另有《唐画家诗史》《宋画家诗史》 《元画家诗史》 《明画家诗史》稿成,但因力限未版。1947年,因雇员酒后失火皆焚。尚编有《云台象印汇辑》等书。而这本载录清代2000余名画家小传,及题画诗4000余首的《清画家诗史》,却为他赢得了近世“中国美术界太史公”的美名。所著《东隅琐记》思想锐进,对当时和后世有一定影响。兼有横幅、墨纸本《山水》等传世。1916年,由他和严范孙倡议,将清朝著名学者、文学家纪昀裔孙纪堪谨所藏孤本,交北洋印刷局印行。自此《阅微草堂砚谱》等拓本从此得以传世,沾概世林。

李睿之的父亲李品三,晚号榆园主人,一生广结天下艺林名士。1920年,李睿之在和庄之南购置百亩田地而建园。因园内有榆树近万棵,故命名为“榆园”。园中建别墅,似世外桃源,以清幽而闻名大江南北。李睿之邀堂兄李清芬绘制《榆园图》,邀张权、张检、王孝禹、王孝禹、吴昌硕、翁斌孙、华世奎、张克家、张颐、张林鹤、张阿龄、严修、章钰、王汉辅、吴重憙、荣庆、蒋式瑆、赵元礼、谢宗楷、姜筠、李多节、张瑞荫、张榛、张之节、隋思湛、王振声、杨寿枢、蒋方虁、洪瑞甡、汪鸾翔、鲍振镛、徐宗浩、刘家琛等当时的文人雅士为《榆园图》题诗题记。书后有李淮之(李睿之的兄长)为父亲李品三《津西堂赏菊》题照。1932年,李睿之将《榆园图》和名人题记辑成《榆园图题咏》一册发行出版。

“响泉先生特立独行,表率近艺林数十年” “所著画家诗史,以人存诗,以诗存画,权衡精密,寄托乃弥,别辟蹊径,自树风标” “不读此书,不足为知人”(启功语)。

陈风标(1869-1951),字稚塘,号卧虎山人,山西临汾人,陈履亨子。清光绪二十三年举人。民国时曾任赵城知县、怀仁县知事。幼承家学,书画皆工。传说其十五六岁时缚砖于臂肘之上临习古人书法,积日累年,功力过人。篆、隶、正、行、草,诸体皆能,行、草书法尤造佳境。左右手皆能书,功力相埒。

梁成哲(1866-1940),字晓峰,晚年号懒馋老人,山西清源梁后街人。出生于商业世家,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会试中进士,是年官费派往日本留学。留学期间参加同盟会,与阎锡山政见不合,发誓不与阎共事。宣统元年归国,辛亥革命前曾任直隶枣强、安国等县知县,离任时县民焚香夹道相送。辛亥革命后返晋,在省城印花税务处任秘书闲职。1921年,阎锡山搞政治投机,他为避免阎的调遣,辞去职务在清源老家闲居。穷极无聊,常到城关晋源通钱庄当“食客”,以书法绘画消磨时光,常有人求写诗文、碑志等。他为榆次县大张义孙某撰写墓志铭,一时为人传抄背诵。1935年任清源县文献委员会主任虚职。1937年日军入侵,清源沦陷,梁成哲屈从出任伪清源县维持会会长,1938年改任伪县政府知事,翌年改称县长。虽任伪职,但为保全百姓免遭日军杀戮,他敢与敌占领军据理争辩,同时也曾给抗日政府送过物资。1938年冬,为保护群众,花钱买通日本翻译,将日伪军西山“扫荡”时抢回的全县各村为抗日政府送过给养的名册销毁。

梁成哲擅长书画、诗赋,晚年着有《懒馋老人诗词集》。书法学于黄庭坚,刚劲俊秀,自成一体,所写行草有超俗脱凡之势。绘画初学于太原北十方院高僧力空和尚。他精山水,善劈兰,长八古,水彩四季花卉更是一绝。平时求书画者甚多,在晋中颇有名气。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慈禧西逃,路经徐沟时,因喜爱梁成哲所作画,带走画条八幅。

常赞春(1872-1941),字子襄,又字翊臣,号迂生、秋史,晚号髯翁等,山西榆次车辋村人。车辋常氏系晋商巨擘,商而优则学,族中博取功名者众。1897年,常赞春应府试,以第一名选拔贡。1902年,受义和团运动影响,山(西)、陜(西)并科,常赞春与胞弟常旭春一同赴考,双双中举,传为佳话。山西大学堂创建,遂入中斋。1909年考入京师大学堂文科门,1913年修业期满,授文学学士。经史之外,常赞春对文字音韵之学亦有研究。与此同时,他擅书画,精篆刻,“书誉三晋”,与常旭春、柯璜、赵昌燮合称山西书法四大家。时人又称“郭象升撰文,常赞春篆盖,赵铁山书丹”,堪为“三绝”。画风独到,属“指画”一派,因号“一指头禅”。以指着墨,勾勒人物、山水、鸟兽、花木,挥洒自如。所画梅花、寿星名扬四海。京师大学堂毕业后,常赞春留京受聘为“清史馆访员”,兼《宪法话报》编辑。1917年,出任国会第二届众议院议员,是议员中之忧国忧民者。1920年,议会解散,常赞春卸任返省。在太原文瀛湖畔筑室,名之曰“柞闬吟庵”,“矢志不复为政,提倡读书救国”。常赞春相继在山西大学、山西省立教育学院、法政专门学校,及其他各大专院校、师范、中学,教课授徒。历20余载,“桃李盈门,成材者众,有杏坛之盛”。作为一名学富五车的学者,常赞春治学严谨,推崇汉学。他多年来一直投入极大的精力于山西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对傅山先生为人为学之研究,贡献尤大。凡傅青主先生之书画,“有见必跋,有碑必拓”。同时,下大力搜求傅山挚友祁县戴廷栻之《半可集》,合资付印。因此,使得明末清初一批爱国志士的宝贵诗文得以保存下来。1934年10月(亦说为1933年元月)间,常赞春以发起人被推举负责主持《山西献征》的编着。常赞春一生学有所成,勤于笔耕,果实累累:《尚书讲义》 《毛诗讲义》 《诗传集例》 《毛诗雅故集》 《中国文学史》 《旧学史》 《经学谈》 《金石谈》 《虚字辑谈》等,文集《好编》五卷,诗稿四卷,以及大量的寿文、墓志、序跋、尺牍等。抗战爆发后,山西大学等校南迁,常赞春与同为书画名家的二弟旭春相偕携眷返回榆次故里,隐居不出。1941年病逝于故里。

柯璜(1876-1963),字定础,浙江黄岩人。出生于中医世家,清末举人。1898年入京师大学堂,主修博物学、哲学。1902年山西大学堂初创之时,应邀赴晋出任教职,以教育事业终其一生,先后在山西主办过三晋中学、尚志中学、养正中学等学校。柯璜还是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青年柯璜曾是“公交车上书”的积极参与者。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时任山西省立图书馆馆长的柯璜对帝国主义的暴行痛心疾首,自印《警告山西同胞急起援助沪案》 《吾国对于英日历来外交之失败》 《端午节应为御敌救国之纪念日》 《反抗英日帝国主义》 《对英单独宣战之我见》等“沪案讲演稿”,号召:“凡我同胞当怀宁可玉碎勿为瓦全之决心,纵使血肉相搏,剑铳相接,亦所甘愿而不辞。”“九一八事变”后,柯璜手书文天祥《正气歌》四页屏,自己出资刻石(刻石现存山西博物院),并朱拓900份,分赠厅长、师长以上文武官员和各界知名人士,并书写刊印《九一八告日本书》 《一二八告全国同胞书》等,广为散发。1919年10月9日,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山西省立图书馆)建成开业。柯璜以山西大学教授出任馆长,主持馆务。柯璜及其同仁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截至1933年10月,馆内藏书达到16871种、54663部、146091册。在此期间,柯璜一直主持馆务,直到1937年11月太原沦陷。太原沦陷前夕,柯璜在将《正气歌》石刻埋于文庙地下(拟于抗战胜利后在太原树碑)之后,离开生活了三十余年的第二故乡山西,举家南迁,颠沛流离,辗转到达重庆,居于歌乐山云顶寺。后出任中华孔学会会长,研究古经史籍,平日除主持蜀中艺专学校校政外,常以作书画为生。1949年后,出任重庆市文史馆馆长、西南美专校长、西南美协主席等。1957年,柯璜重返山西,任山西省政协常委、山西省美协筹委会主席等。柯璜著述颇丰,早在抗战爆发前后,即有《孔学十年大事记》 《书画妙处》 《人生基础哲学》 《绿天斋书画初集》 《绿天斋文刊》 《历代权奸传》 《动植矿物学》等多种编、着、译作刊行。与此同时,潜心书画,盛名传世。柯璜一生创作的书画作品难以计数,大量墨宝散落民间,太原、重庆、武汉、苏州,以及故里黄岩、雁荡山均有摩崖石刻留存。

赵昌燮(1877-1945),字铁山,亦字惕三、铁珊、错铁、旧铁、省斋等,别号赵叔子、汉痴道人,山西太谷人。从小受业于家塾,在经史古诗文方面,都有坚实基础。清宣统元年己酉拔贡,分吏部文选司农工商部庶务司主事。不到一年,淡于仕进,离京归里,致力于校勘碑版书画、临习诸书家名篇、考究金石文字,同时兼教子侄辈课读。赵昌燮的书艺是“博采多方不名一体,近代以来,所未有也”,因而有“华北一支笔”之称。1925年,孙中山先生因病于北京辞世。山西太谷铭贤中学名誉校长孔祥熙请同邑赵铁山以铭贤中学之名义代书铭贤学校国文教师赵铭箴所撰挽联。铁山先生用隶书写正文,用魏楷落款,整篇长联写得工整沈稳,雄浑有力,成为一件非常精湛的书法艺术作品。当这幅长达124字的挽联在孙中山先生公祭大会悬出之后,震动了京都书坛。著名书法家康有为观看后赞赏道:“大江以北,无出其右。”1926年,赵铁山先生的书法作品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书法展览会上被评为华北第一名。从此,赵昌燮的书名走出娘子关,享誉大江南北。在当时,曾有“南吴北赵”之说,南吴指书画大师吴昌硕,北赵指的就是三晋书法名家赵铁山。赵昌燮还兼好金石,能诗善画。在画法上,以陈白阳、徐青藤、吴苦铁等画师为借鉴。对指墨画亦有尝试。作画讲求风雅,不拘一格,不论人物、花卉,均灵动飘洒,韵致天成。其治印则宗汉派,饶有古趣,笔力苍劲,独树一帜。因自认与书画名家郑板桥同好,曾刻闲章一枚,称“官少一品,名多一字”。诙谐幽默,风趣之致。诗文崇尚雅致,不受体例所限。遗有《心隐庵诗文存稿》。抗战爆发后,赵昌燮一度与友人避于太谷县城外东山底村。1937年冬,占领太谷的日军请他出任维持会长,他“愤然拒绝”。嗣后,日伪又以太谷县县长一职相许,转请他题写“侵华纪念碑”,他当即表示:“余已迈弱,恨未能荷枪杀寇。予已置生死于度外,何富贵利禄之有哉?”时值太谷城中布庄晋丰德中弹起火,为避日伪纠缠,吩咐家人发布被烧遇难的消息,举哀发丧,蛰居七年之久,1945年7月8日病逝。“就死易,全名难。当年之不死而死,正今日之死而不死,岂仅以书名传哉!”这是友人武尧卿为以书法著称于世的赵昌燮所题之挽词,一代书家的人格气节,跃然纸上。

贾敬之(1885-1965),原名谨志,以字行,晚年自号琴剑山人,山西盂县南娄乡北娄村人。自幼聪颖好学,对书画艺术兴趣颇浓,十几岁就显出书画才华。清末曾一度被慈禧太后召入宫中,为宫廷作画。1938年,日军侵占盂县城后,曾诱胁他出任县维持会长,他操守民族气节,愤然离去,只身一人重返北平卖画谋生。其间,他的翎毛花卉画冠绝北平,在绘画艺术上与张大千、王维山享有同等盛名,有“张山(张大千的山水画)王虎(王维山的虎)贾翎毛(贾敬之的翎毛画)三绝”之称。数年后来到太原,以行医卖画谋生,一度被聘为阎锡山督军府绘画员。不久因不满苛刻待遇而离职,再度以行医卖画为业,直到太原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贾敬之受到党和政府重视,才华得到了充分发挥。他的画作屡屡在国内展出,其中的精品曾被国家选展于苏联、朝鲜等13个国家。山西《天龙画刊》创刊时,他画的金鱼被选为创刊号封面。1953年,被聘为山西省文史馆馆员。1955年被有关部门评为国画家。1956年,被选为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省文联理事。1958年元旦,《人民日报》选载他画的题名“和平万岁”的《松鹤图》。1962年,他画了许多幅《瓜果丰收图》,以国画为现实生活服务是那个时代画家共同的风格。贾敬之除绘画享有盛名外,在书法篆刻和医术上(尤精儿妇两科)也颇有造诣。在并期间,他在作画的同时,乐于为民义务行医,多治沈屙于危殆之中,在太原等地有“活神仙”之称,尤享盛誉于祁县、太谷一带。1953年因年老多病返里,1965年病故。生前将所藏之国画精品200余幅,悉数捐献给山西省文联。 

殷天明(1888-1960),又名殷荣,字子华,山西忻州南街村人。曾为山西省美协首届理事,擅长泥塑、剪纸、绘画、手工艺等。民国时,忻州城隍庙修复之时,殷天明和他的二子殷存田承做了大殿里的佛像和马的彩塑,受到世人的称赞。新中国成立以后,山西省博物馆派专人来忻州对城隍庙所有塑像进行拍照,并叮嘱县有关部门要对塑像进行保护,后毁于20世纪60年代破“四旧”中。1950年,为庆祝建国一周年,山西省举办美术作品展,在县宣传部的指示下,殷天明根据省著名艺术家力群先生所作漫画《白皮书》一图,制作成雕塑作品,作品长约60cm,宽20cm,高30cm,讽刺了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坐在洋车上和拉着车子,与人民为敌,甘当帝国主义走狗的蒋介石的丑恶嘴脸,形象逼真,雕塑技法的运用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在展览中受到了力群先生的称赞。在总结会上,殷天明被评为主席团成员,并讲了创作体会,同时创作的剪纸作品《人民的大救星》获省美展二等奖。1951年,创作雕塑《大破一贯道》,作品颂扬了大破一贯道的胜利成果。曾被省有关部门请去讲学,指导正在学习的雕塑班学员。只因殷天明的身体状况不好,不久在省有关部门人员的陪护下回忻。1952年,创作年画《工农兵小兄弟》,作品表现了解放后新一代儿童在新社会里生龙活虎的游戏场面,由省新华书店在春节期间出版发行。

乔泉玉(1889-1967),山西平遥县乔家山村人。世历农事,家境贫寒,幼即爱好绘画。勤朴善学,敦厚豪放,倾心艺术,作品精湛,传艺严谨,实为漆品彩画名师,其名随杰作远扬中外。乔泉玉14岁时,因连遭灾荒,难得温饱之家更无法度日,被善事者荐引到县城东大街公仁泰漆器铺,在掌柜安拔奎门下学徒从技,主要修理推光漆器旧物。期间,他勤于铺内杂事,全身心倾注于漆器修理技艺,三年学徒专心致志,学业大有长进,传统工艺,继承八九,彩绘漆器,艺高一筹。为同人所称誉,受时人所赞评。乔的作品经本县福开泰古玩店(掌柜姬星周)向驻华外侨推销,对方极为喜爱。乔在公仁泰苦心作业二十多年,成为平遥当时漆器行业的代表人物。1922年,乔泉玉创建富诚泰漆器铺,开展制作与修理推光漆器两项业务,由于其制质量高精美,又薄利价廉,深得用户好评,光顾者盈门,除销往国内各地,法国人亦多次亲临订货,一时声名远扬。乔泉玉在从事推光漆器的事业中,求艺心真,善上承下创,既悉心研究前辈制品,引奥发源,又从壁画、古画中深求其貌,曲尽其态,使推光漆工艺不断得以丰富充实。他减少了传统的擦色,并能修理制作螺钿、雕漆制品。他绘制产品时,画稿皆于腹中。题材重于《三国演义》 《列国志传》 《封神演义》等刀马人物和《红楼梦》 《西厢记》 《聊斋志异》等淑女故事。其画身所盘桓,目所绸缪,心所吐纳,各具形态。画中勾线均匀,工整细腻,以色润貌,怡然自得,形成了“乔派”艺术风格。“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我中华国土,祸水殃及,富诚泰被逼停业。乔泉玉回乡务农,兼行医事,当了“乱世郎中”,历二十余年。1958年,平遥县工艺品推光漆厂成立后,遂将乔泉玉请进厂。乔近古稀之年,重操旧业,似枯木逢春,如鱼得水,倾心于带徒传艺,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教之“多看多描,忌死板硬套,我自有我”。任茂林、薛生金均为乔老高徒,在传承推光漆艺术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本文链接:https://www.ydwsx.com/article/yiyuan/2022/01/1508.html
上一篇:“世纪回望”­ 山西美术百年(四)
下一篇:“世纪回望”­ 山西美术百年(二)
相关图集
相关文章
45种中国画颜色调配技巧,快看!
要学好中国画,调色是无法绕开的基本功。也是很多画家毕生研究的一门高深学问。在绘画中,颜色的调配很难准确把握。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千变万化,让人... 艺苑 2022-01-12 23:46:48
“世纪回望”­ 山西美术百年(四)
民国初期的山西美术家下文山(1894-?),山西右玉人,蒙古族。山西省政协委员,擅长油画,也作国画。幼时聪慧,天赋极高,加之省府之地拜师方便,近几年光景,熟练掌握国画、油... 艺苑 2022-01-09 08:58:28
“世纪回望”­ 山西美术百年(三)
民国初期的山西美术家上民国以来,山西晋商富贾多在国内各地经商,也引进了不少当时国内书画名家的作品,丰富了山西的美术作品藏量,也促成三晋画坛之繁荣。当时的三晋画坛,以... 艺苑 2022-01-09 08:54:43
“世纪回望”­ 山西美术百年(二)
新文化运动和美术革命(上)自从20世纪之初,国人就一直探索近代西方文化先进之缘由,几经周折,方由少数人认识到,西方近代文明的核心灵魂并非“洋务”与“科技器物”,诞生这... 艺苑 2022-01-08 23:59:48
“世纪回望”­ 山西美术百年(一)
一前 言百年间,艺术流派之纷呈,个性意识之强劲,变法手段之激剧,实为其他世纪所不可比拟。然而,几千年传统的山西画坛,在此浴火涅槃之际,所受震撼也尤为激烈。百年回望,... 艺苑 2022-01-08 23:4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