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新闻文化评论演艺院团文物特产钩沉非遗汽车艺苑历史娱乐画家书法家旅游游记收藏美食
亿点网 > 文物 > 正文

共享古城之美

发布时间:2020-10-13 08:26  |  来源:山西日报  |  作者:张谦

  “咱平遥是个好地方,处处美景不一般。四面都有古城墙,还有票号日升昌……”金秋时节,平遥古城墙的一角,耄耋老人王超平弹着三弦哼着小曲晒着暖暖的太阳,一口浓浓的乡音抒发了对家乡的无限热爱。近年来,平遥县坚持古城与新区齐飞,生活和文明相伴,取得了文物有效保护、文脉良好传承、城市品质大幅提升的多赢效果,千年古城日益迸发出新活力,让广大市民、游客共享古城之美。

立法保护 树立对外崭新形象

  “你能想象到2平方公里多点的古城内曾居住着5万多人口吗?人口密度相当于北京的16倍。那时整个古城就像个脏乱差的农村大集镇。”10月10日,平遥人李霞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的古城仍不住摇头,“现在可不一样了,古城内不仅街巷干净、整洁,迎薰门前还新修了广场、人工湖等景观,平时我们在广场上跳舞、打拳,节庆时日还举办各种活动,可热闹啦。”说着家乡的变化,李霞赞不绝口。
  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如何保护好、利用好古城,始终是省、市、县的重大课题。早在上世纪80年代,平遥县就制定了“保护古城、建设新区”的指导思想,可由于种种原因保护工作一直得不到推进。进入90年代,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了《山西省平遥古城保护条例》,2018年又对其完成修订。从此,古城文化遗产保护有了与时俱进的法律依据,也开创了古城保护和利用的新局面。
  随着人潮,我们穿过迎薰门登上古城墙,举目眺望,古街古巷、古色古韵映入眼帘。极目远眺,商厦民居、绿地公园,城市中轴线、天际线尽收眼底。
  近年来,平遥县加大对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在安全推进日昇昌票号分院修缮、东城墙维修等文保工程的同时,将古城净化、亮化、绿化“三化”列为全县“1号工程”,打造古城优美环境。特别是在节庆期间向公众推出的3D灯光秀,实现了古城墙与光影特效的完美融合,为游客带来了别样的视觉冲击和享受。
  “古城的特色和价值,不在于‘古’,而在于‘今’。这里的一砖一瓦是昔日晋商辉煌的见证,然而经过时间的洗礼,古老而美丽的平遥城,必将在历史与现代的文明结合中演奏出更加绚丽的乐章。”山东游客冀俊华对古城的现状十分满意。

重视非遗 古城留住浓浓乡愁

  “太神奇了,手工竟然可以制作出如此栩栩如生的作品。”坐落于古城内的兴东坊银饰品店里,十几位游客正饶有兴致地驻足观看。店内陈列着从前新娘子佩戴的宫锁、小孩过生日戴的挂锁,上面龙凤呈祥、五子夺魁、五“蝠”捧寿、喜上眉梢等吉祥图案神态各异、活灵活现,面对如此众多的艺术珍品,大家无不啧啧称奇。
  “以前条件艰苦,我们这些手艺人没有好的工作室,也没有像样的表演舞台。”老板刘兴东作为晋中市传统金银器制作非遗传承人尤为感慨。他的祖辈一直从事金银器制作,那时候的表演场地仅是古城老街附近的某个小角落。
  据了解,古城保护开发后,平遥县委、县政府在重视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全县有4个项目进入国家级名录,37个项目进入市级以上名录,建立的非遗数据库,收录信息1200余条。近年来,持续打造了平遥冠云牛肉、唐都、永隆号漆艺等多个特色非遗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非遗保护品牌化和产业化发展之路。
  “传统手工艺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重视推广,小物件成了游客的稀罕物,现在不愁销就怕做不出来。”刘兴东笑着说,现在的兴东坊成了古城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观摩欣赏。2014年,他的金银制作技艺入选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不仅让他感到手艺人的骄傲,也体会到了社会的认同,找到了一种成就感。
  “古城发展好,我的生意也越来越兴隆,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手艺传承下来,让更多的人记住乡愁。”刘兴东说。

文旅融合 幸福生活万年长

  晚10时许,古城的夜生活刚刚开始。实景剧《又见平遥》散场后,平遥电影宫的夜场马上开演,充满现代气息的文化为古城的旅游注入生机。
  离电影宫不远的地方有一家小吃店,主要经营当地特色小吃“炒碗秃”,源源不断的客人让店里的生意好到爆。
  老板五飞50岁出头,是个土生土长的平遥人。在他的记忆里,这片庞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就像一个“巨型四合院”。
  “那时候的古城远没有现在井井有条,居民收入低,游客也屈指可数,这些年变化太大了。”望着门外古朴而宽阔的街道五飞非常感慨。前些年,他卖过袜子,在工地上做过苦工,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随着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异军突起,游客日益增多,五飞决定贩卖当地特色小吃赚钱养家。从最初的露天摆摊到现在的小饭馆,这个曾四处打零工的古城原住民再也没有换过工作。20多年过去,五飞已然成为一个年收入七八万元的“小老板”。
  “这些年,政府对古城的改建在不断地征求老百姓的意见,我们的生活习俗都没有改变,但生活环境变化可大了。近来一些国际性的文化盛会都在古城举办,我这碗‘旅游饭’吃得更香甜,这往后的好日子长着哩!”五飞笑着说。
  “我们在享受古城带来效益的同时,更应该感受到的是保护古城、传承文化的责任;更应该满怀对古城的敬畏之情,对后代的传承之责,把古城保护、发展得更好。”谈到古城的发展,该县县长石勇深有感触。
  近年来,平遥古城并没有仅仅依靠其2700多年的厚重历史,而是逐步打造文化品牌和国际影响力,致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平遥国际摄影展、平遥国际电影节、平遥国际雕塑节“三大国际名片”为载体,加快引进战略投资,加速推动重点项目、新业态项目落地建设,加快经营主体培育成长,持续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向国际旅游城市奋力迈进。仅2019年,就接待游客17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9.7亿元,近7万人通过旅游产业解决就业,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平遥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百姓安居乐业,游人闲庭信步,古城内外一派欣欣向荣,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乐享的画卷徐徐展开。

短评:

  每一座古城,都有一段延续不绝的历史。她是一座城市永恒的记忆,更是一座城市文明最好的载体。统筹好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维护老百姓利益的关系,以古城文物保护促进环境改善,建设文化底蕴深厚、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之城,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把古城保护好,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贯穿于日常点滴生活中,才能让大家共享古城之美成为常态。

 
本文链接:https://www.ydwsx.com/article/wenwu/2020/10/1075.html
上一篇:刘润民赴临汾市调研文物工作
下一篇:山西民众齐聚太原文庙纪念孔子诞辰2571周年
相关图集
相关文章
激动人心!佛首回归天龙山
7月24日,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仪式在山西太原举行,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终归故土。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山西省委书记... 文物 2021-07-29 00:03:36
来一根“鸟尊”雪糕
作为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鸟尊的文创品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不过这个暑假略有不同,以鸟尊为创作模板的雪糕于7月初正式问世,只要你来参观,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到鸟尊,还能... 文物 2021-07-08 15:23:27
太原东山发现国内规模最大明代中晚期藩王墓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5月14日发布新发现,太原东山明代晋端王陵园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考古人员发现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明代中晚期藩王墓——晋端王墓。晋端王墓的发现,印... 文物 2021-05-15 20:25:08
山西石窟寺调查记
山西石窟寺专项调查圆满结束,共登录石窟寺(含摩崖造像)481处。日前,记者走近这支在全省各地艰苦工作近半年的文物调查队伍,了解他们如何了解他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克服重重困... 文物 2021-05-15 20:09:28
山西发现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战国水井
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传来消息,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阳泉发现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战国水井。山西考古人员在山西阳泉发现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战国水井。山西... 文物 2021-04-01 14: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