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沁水沁河流域古堡群·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揭牌仪式在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湘峪古堡举行。
沁河流域古堡群,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堡群,是古代汉民族堡寨遗留的杰作,堪称“世界东方古堡”的代表。
山西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维卿一行在湘峪古堡调研。 郝强 摄
“山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晋城古建遗址十分丰富。这些古堡群既是沁水的,也是山西的,更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山西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维卿指出,各级侨联要充分发挥“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作用,积极向海内外侨胞讲述山西好故事、传播山西好声音,扩大山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以古堡文化为纽带,积极组织参与“亲情中华”主题活动,不断推进古堡文化发掘、传承和创新。
沁水县委书记原光辉介绍,以柳氏民居、湘峪古堡、金郭壁银窦庄等为代表的沁河沿岸明清古建筑群气势宏伟、风格独特、类型众多。此次入选“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既是对沁河流域历史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又为中华文化交流互鉴打开了新窗口,拓展了新空间。未来,将继续深化与侨联系统、海内外侨团的联系,进一步增进交流互鉴。
“我们古堡群的各个古堡,都具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沁水县沁河流域古堡群”代表湘峪古堡——湘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韩君表示,古堡群将以揭牌为契机,充分利用好、发挥好交流基地的平台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古堡文化交流活动,积极主动为海内外侨胞参观考察提供便利条件和优质服务。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是中国侨联以中华文化为核心,以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为特色,以华侨文化为纽带建设的交流平台,是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
自2014年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山西已有16家“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挂牌。其中,包括晋城市的沁水沁河流域古堡群、皇城相府、大阳古镇和炎帝陵。近年来,各基地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和三晋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发挥了积极作用。
- 激动人心!佛首回归天龙山
- 7月24日,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仪式在山西太原举行,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终归故土。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山西省委书记... 文物 2021-07-29 00:03:36
- 来一根“鸟尊”雪糕
- 作为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鸟尊的文创品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不过这个暑假略有不同,以鸟尊为创作模板的雪糕于7月初正式问世,只要你来参观,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到鸟尊,还能... 文物 2021-07-08 15:23:27
- 太原东山发现国内规模最大明代中晚期藩王墓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5月14日发布新发现,太原东山明代晋端王陵园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考古人员发现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明代中晚期藩王墓——晋端王墓。晋端王墓的发现,印... 文物 2021-05-15 20:25:08
- 山西石窟寺调查记
- 山西石窟寺专项调查圆满结束,共登录石窟寺(含摩崖造像)481处。日前,记者走近这支在全省各地艰苦工作近半年的文物调查队伍,了解他们如何了解他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克服重重困... 文物 2021-05-15 20:09:28
- 山西发现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战国水井
- 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传来消息,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阳泉发现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战国水井。山西考古人员在山西阳泉发现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战国水井。山西... 文物 2021-04-01 14: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