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是中国古代一种生活用品,亦是古人对美的追求。由最早的止水照容到铸鉴盛水,直至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出现铜镜,此后长达四千多年的时间里,先后经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至汉唐臻于繁荣辉煌,而宋元逐渐衰退,在清代,西方玻璃镜传入之后,铜镜的历史使命才宣告结束。
为展示古人的生活状态、审美情趣、古代匠人精神和对艺术的追求,晋中市博物馆通过整理馆藏资源,并联合社会力量,精心策划了“青鸾耀辉——历代铜镜展”,于2019年9月28日至2019年12月28日在晋中市博物馆展出。这也是晋中市博物馆为庆祝祖国七十华诞,献上的一份贺礼。
本次展览面积326平方米,共展出铜镜147件,并以时间为线,通过“鉴赏商周”“镜耀两汉”“南北隋唐”“明清遗韵”四个单元展示各历史时期代表性的铜镜之美。展出的铜镜样式或古拙简朴、造型奇异,或纹饰精巧、富丽堂皇,既体现了较高的工艺水准和艺术价值,也反映出铜镜在漫长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与延续,更向人们讲述着那个时代或激昂奋进的精神面貌,或凄美感人的历史故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是铜镜的实用功能;“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是铜镜与时尚的碰撞;“分将赐群后,遇象见清心”是铜镜的政治意蕴;“昔有夫妻将别,破镜各执半为信”是铜镜里的爱情。铜镜的主要用途虽然是照容整装的实用品,但在漫长岁月的延绵中,原有的实用功能逐渐消退,其所蕴含的精神含义和社会价值却在不断增长,如用于礼器、占卜、赏赐、佩挂装饰、驱邪佑福、爱情信物等,与此同时,铜镜背面各种精美的纹饰和内容丰富的铭文,也折射出使用者和制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尚和审美情趣。今天,铜镜文化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是我们认识和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实物资料。
为丰富展览内容、提升展览效果,晋中市博物馆在布展时通过古人铜镜使用场景还原,以及辅助展品提升展示的直观性,营造参观氛围。此外,展览还设立了影视互动区,通过视频展示铜镜制作工序以及历史渊源,展现精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铜镜文化,鼓励观众动手拓印铜镜背面纹饰,不仅丰富了观众的铜镜文化知识,还让他们了解了拓片制作,将展览“带回家”,提高了展览的趣味性。
自2018年12月5日正式开馆以来,晋中市博物馆不断拓宽思路,在激活晋中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凝练出晋中博物馆自己的特色。为了让文物“活”起来,让沉默的历史见证者说话,晋中市博物馆除基本陈列外,还根据实际情况举办了多个临时展览,组织各种门类的专题学术讲座等,极大程度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青鸾耀辉——历代铜镜展”便是其中之一。该展览得到了山西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在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下,晋中市博物馆采取了同社会力量合作的模式,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优秀的铜镜文化。
上一篇:瓷耀龙门:河津窑考古发掘的完整呈现
下一篇:大型实景乐舞《西天梵音》在云冈石窟景区上演
- 激动人心!佛首回归天龙山
- 7月24日,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仪式在山西太原举行,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终归故土。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山西省委书记... 文物 2021-07-29 00:03:36
- 来一根“鸟尊”雪糕
- 作为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鸟尊的文创品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不过这个暑假略有不同,以鸟尊为创作模板的雪糕于7月初正式问世,只要你来参观,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到鸟尊,还能... 文物 2021-07-08 15:23:27
- 太原东山发现国内规模最大明代中晚期藩王墓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5月14日发布新发现,太原东山明代晋端王陵园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考古人员发现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明代中晚期藩王墓——晋端王墓。晋端王墓的发现,印... 文物 2021-05-15 20:25:08
- 山西石窟寺调查记
- 山西石窟寺专项调查圆满结束,共登录石窟寺(含摩崖造像)481处。日前,记者走近这支在全省各地艰苦工作近半年的文物调查队伍,了解他们如何了解他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克服重重困... 文物 2021-05-15 20:09:28
- 山西发现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战国水井
- 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传来消息,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阳泉发现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战国水井。山西考古人员在山西阳泉发现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战国水井。山西... 文物 2021-04-01 14: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