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山西青铜博物馆正式开馆。这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天,也是全省乃至全国文博界的大事。一家以青铜器物为专题的博物馆,放眼全国着实不多,无疑彰显了山西作为文物大省的实力。但是,如何能让这些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这恐怕还是一个非常深远的话题。
走在青铜博物馆里,2200余件青铜重器琳琅满目,让人耳目一新。你可以按照青铜器的属性划分、也可以按照中国历史的年代划分,这些珍贵的文物遗存,从各个方面讲述了中国历史、三晋历史的故事。当然,这还远远不够。时下,习近平总书记倡导“让文物活起来”,尤其是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让它们在展柜中绽放华彩的同时,也要让它们会说话,用这些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来说话。这,就是摆在山西青铜博物馆的最新的课题。
让文物会说话,需要文博工作者的深度挖掘和有效管理,如何能让一件件展陈品成为一部移动的“宝典”,自带播放效果?如何能让某一件青铜重器深入人心,让人一眼望去就念念不忘?如何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孩子们,愿意走进博物馆,去接触这些渗透着历史温度,却不会说话的“铁疙瘩”?所以,博物馆的社会宣教功能显得尤为重要,能够针对文物特性,开展一些宣传教育活动,让大家加深对于青铜文化和历史的认知,这绝非易事,需要文博工作者在不停地提炼“知识点”和开发新的互动项目。同时,充分利用文博节目和新媒体平台,挖掘展示青铜重器的前世今生,让冰冷的器物生动鲜活起来。
如今,很多博物馆利用科学技术让文物活起来,比如故宫里曾做过《清明上河图》的科技展示,可看、可触、可听、可赏、可玩;虚拟现实技术延展陈列,云冈石窟就利用VR技术,实现跟石窟内的佛造像零距离接触。有一点可以肯定,山西青铜博物馆的数字化展陈和互动确实是目前国内超一流的科技技术,无论是360度的小剧场,还是体感游戏,都为公众亲近青铜器提供了机会。但是,所有的科技都是为思想服务的,我们必须有了让文物活起来的观念和实施战略,科技赋能才真正有意义、有内涵。
文物“活”起来才能“走”出去,以不同形式,激活这些铸造在青铜重器中的文明密码,还原它们见证历史的华彩瞬间,只有这样,青铜博物馆方能成为公众喜欢靠近的特色博物馆,才能享誉全国,光照四方。
- 激动人心!佛首回归天龙山
- 7月24日,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仪式在山西太原举行,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终归故土。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山西省委书记... 文物 2021-07-29 00:03:36
- 来一根“鸟尊”雪糕
- 作为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鸟尊的文创品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不过这个暑假略有不同,以鸟尊为创作模板的雪糕于7月初正式问世,只要你来参观,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到鸟尊,还能... 文物 2021-07-08 15:23:27
- 太原东山发现国内规模最大明代中晚期藩王墓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5月14日发布新发现,太原东山明代晋端王陵园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考古人员发现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明代中晚期藩王墓——晋端王墓。晋端王墓的发现,印... 文物 2021-05-15 20:25:08
- 山西石窟寺调查记
- 山西石窟寺专项调查圆满结束,共登录石窟寺(含摩崖造像)481处。日前,记者走近这支在全省各地艰苦工作近半年的文物调查队伍,了解他们如何了解他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克服重重困... 文物 2021-05-15 20:09:28
- 山西发现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战国水井
- 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传来消息,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阳泉发现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战国水井。山西考古人员在山西阳泉发现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战国水井。山西... 文物 2021-04-01 14: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