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太原失守后退据临汾的阎锡山,因日军尾追而至,又自临汾、经吉县欲渡过黄河赴陕西与敌周旋。为掩护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省政府、学校渡河,陆军66师206旅431团在人祖山与日军步骑炮联队5000余众激战两昼夜,以牺牲126名官兵的代价赢得胜利,完成了肩负的重任。206旅旅长、阻击战总指挥孙福麟将军率团长刘效曾、常存德、朱大纯及全旅官兵树碑表彰。碑文为代理军法处长靳一鹏撰写,碑阴详列126位烈士姓名。另有431团2营营长张宏为五连连长王纪勋单立墓碑一尊。新建烈士纪念墙、纪念亭及纪念馆。
请历史镌刻着一天:公元1938年3月18日。
请我们铭记这支铁军:中国国民革命军晋绥军66师206旅431团。
强盗在步步紧逼,逼过东三省,逼近卢沟桥,逼近黄河。
国军在节节败退,126条汉子退到人祖山顶,就无路可退了。身后就是人祖庙,供奉着伏羲和女娲的神像,神像之下是他俩的遗骨,那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啊,怎能让魔鬼玷污。
岩石构建的防御工事,这是第一道防线。
单薄的军服紧裹着滚烫的血肉之躯,这是第二道防线。
不屈的中国人,不屈的中国军人,不屈的中国魂,这是第三道防线。
三道防线,铜墙铁壁般铸在人祖山的最高峰,拱卫着人祖庙。
端上简陋的武器,但大刀和刺刀是锋利的,奔涌在体内的血是炽热的。勇士们跃出战壕,以永不屈服的气节,划破武士道的面具。
雨雾飞扬,黑夜像倒扣的锅,分不清敌我,只有凭呐喊的声音来判断,太原的临汾的吕梁的方言,当然也有安徽的河北的山东的四川的,铿锵而带着血丝,汇聚成黄河的波涛,压住了倭寇的狂妄。
誓死不能后退半步,身后就是人祖庙,祖先在凝望。
126个生命,射出了最后一颗子弹,吼出最后一声誓言,流出最后一滴鲜血,倒在人祖山补天石旁。娲皇啊,你用泥土造就了我们,我们用血肉报答你了。
126个女娲的后裔,126个母亲的儿子,壮烈殉国了。而侵略者下场更惨,仅焚尸后的铜扣就有几升。
126个壮士,一个标准连的建制,从山上列队走到山下,再不分离。
当地百姓说,每到风雨交加的深夜,雷鸣即是集结号,战士们都集合要操练、报数:
“张炳文。”“到!”
“牛保国。”“到!”
“中国人。”“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