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
五千年历史看山西。“游山西就是读历史”。
“黄河、长城、太行”三大品牌,蕴涵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华创世神话、夏商周历史文化、明清晋商文化、抗战红色文化、边塞文化、民族融合文化等,一章章、一页页、一行行,就写在三晋大地之上。
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文物局、大同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游山西·读历史”全省大型文化旅游活动启动仪式8月11日在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景区隆重举办。
大同作为北魏京华、辽金西京、明清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上的大同,是中国北方汉民族与匈奴、鲜卑、柔然、沙陀、契丹、女真、蒙古、鞑靼等多个民族交往、冲突、融合的大舞台,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是中国与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见证地。
大同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大同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文明融合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汉代白登之战后制定并实行的和亲政策,北魏王朝太和改制与鲜卑族的全面汉化,辽金时期大同置西京府,明朝隆庆议和后汉蒙两民族的和睦相处等重要民族融合事件均发生在大同。云冈石窟、大同古城、华严寺、白登山“白登之战”遗址等就是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和文化地标。
游大同,重点要读民族融合历史,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游大同,突出感悟民族融合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游山西·读历史”“游千年古都大同·读民族融合历史”,大同正在全力实施“六大行动”
(一)专家深度解读
1.专家智库把脉支招。
2.系统编制手册读本。
3.百位名家讲大同。
4.开设文旅在线微课堂。
(二)导游全面提升
1.全面更新景区景点现场讲解词。
2.开展导游和讲解员业务培训。
3.举办金牌导游大赛。
(三)媒体广泛传播
1.发挥传统媒体作用。
2.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
(四)实物数字展示
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如动画动漫、虚拟现实、数字沙盘、虚拟解说员等,在提高旅游用户体验的同时,展示宣传大同旅游资源,讲述中国民族融合历史、大同民族融合故事。
(五)文创产品代言
(六)研学旅行体验
1.培育研学旅游项目。
2.设计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课程。
民族融合的先行者与践行者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七雄纷争,或变法以图强,或改革以兴邦。其中最成功的改革当数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史记·匈奴传》记载:“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赵武灵王所置三郡,其中代郡大部分,雁门郡一部分在今大同地区。这是历史上汉人学习胡人的一次极为有影响的军事改革,也是民族融合的开山之作。
汉高祖和亲政策
汉朝建国之初,汉高祖刘邦兴致勃勃地想解决北部威胁,于是亲率大军30万进军平城(今大同市),结果被40万匈奴大军包围在平城东北方的白登山(即今马铺山)七天七夜。后用陈平“奇计”才得以解围。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战”。
白登之战后,刘邦改征讨政策为和亲政策。从此汉族和匈奴结为连理,边境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商贸往来、文化交流日盛。这个和亲政策中流传最广的当数昭君出塞的故事。大同的琵琶老店就是因昭君当年出塞曾驻跸此店而驰名的。
大同古城
北魏明堂
代表性旅游景点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是多民族融合见证的集大成之地,是公元5世纪多民族共铸的文化丰碑,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大同古城:大同古城是汉代平城、北魏平城、唐代云州、辽金元西京大同府和明清大同镇等不同历史文化层的叠加,大同古城里的华严寺、善化寺、开化寺、大清真寺等宗教建筑和古城墙、代王府等古建筑群,是辽、金、元、明、清等各个时期民族融合的文化体现。
北魏明堂遗址:明堂是北魏都城平城的标志,见证了中世纪多民族融合。鲜卑族全面融入汉民族,成为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大融合做出重大贡献的民族。
大同古长城:包括赵长城、秦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明长城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长城,既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也是汉民族和其他多个民族交往、冲突、融合的大舞台。新荣区得胜堡是隆庆议和故事的发生地,左云摩天岭、月华池、八台子,阳高守口堡,天镇新平堡、李二口等均见证过民族和文化的融合。
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辽金元三代,大同均做过西京,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240余件(套)文物精品,见证了胡汉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方面的融合。
华严寺: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也是典型的汉文化与辽金文化相融合的寺院,很好地将大同本地的寺庙风格与辽代契丹族的民族风格结合起来,实现了华严寺建筑艺术上的多样性。它的建筑构造、雕塑风格、独特的大殿装饰都体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合掌露齿菩萨是标志性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