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到收藏夹  您好!欢迎来到亿点网 亿点网| 网站导航| 投稿入口| 客服中心
您的位置:亿点网 > 画家 > 李夜冰 > 文学作品 > 李夜冰诗集

李夜冰诗集

发布时间:2019-08-30 16:38    来源:亿点网    作者:李夜冰    浏览:
0

简历

 

    李夜冰,又名李世任,1931年生,河北省井陉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原任太原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山西国际文化交流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央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山西省老文学艺术家学会顾问、山西省名人联合会名誉副会长、山西省老年书画家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海外联谊会理事、山西大学客座教授、山西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

    上世纪四十年代起开始参加解放区的美术工作。曾任过民教馆员、政府干部、教师、战地宣传队队员等,从事美术创作70年。青年时代调中国革命博物馆工作有幸在罗工柳、董希文、石鲁、程十发、关山月等大师教诲下学习和创作。对油画、版画、年画、工艺美术、舞台美术等各艺术领域,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几十年来足迹遍及祖国各地,深入生活搜集素材,写生了数以万计的作品。随即有计划地出访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的近100座重点城市进行艺术考察,创作异国风光作品100多幅,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外来艺术优长,更加丰富了自己的绘画语言。

1986年出访英国举办展览;1989年率领太原市艺术家代表团访问日本并举办展览;自1992年以来先后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并进行艺术交流及讲学活动;2009年首次在国内太原举办“李夜冰从艺60年画展”;2010年在山西大学美术馆举办“李夜冰写生画展”。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展览并多次获奖,《胜景银装》、《美在和谐》等多幅作品被国务院紫光阁等国家重点单位收藏,《天涯咫尺》陈列在英国纽卡斯尔议会厅,《愿和平之花遍全球》曾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展出并收藏。

    出版有《李夜冰素描集》、《李夜冰国画集》、《彩墨五洲—李夜冰世界五大洲中国画作品集》、《李夜冰画集》等。

    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并在绘画理论上进行探讨研究升华,总结出中国画新六法:

以色代墨见其笔;色墨混用求其韵;

线面结合含其骨;疏密得当观其势;

有法无法取其度;有笔无笔重其神。

 

 

 

 

目录

 

1、  塞外观景

2、  忆香山

3、  登枇杷山观灯

4、  登华山

5、  华山西峰观劈山痕

6、  过三峡

7、  清明前夕忆总理

8、  忆太行赠郝华英老师

9、  织毯工赞

10、运河行

11、留园游

12、太湖秋水

13、游留园罗汉殿

14、船上人家

15、吴地吟

16、西湖观景

17、故乡行

18、红棉颂

19、游广州七星岩

20、天净沙·游鼎湖山

21、强者

22、忆江南

23、雪莲

24、普陀山遇台风

25、赠田俊英老同学

26、从阿尔卑斯山上空飞过

27、泰恩河夜色

28、侨友情

29、题画荷

30、观书展有感

31、中秋佳节忆中秋

32、何陋之有

33、赠友人

34、在吉田春子家里作客

35、傣家姑娘

36、忆江南·版纳风情

37、九寨沟观景

38、天净沙·九寨情

39、九寨沟行

40、西北行

41、戈壁行

42、游麦积山石窟

43、游交河故城

44、天池

45、登嘉峪关城楼

46、画水仙

47、黄果树观瀑布

48、滇南写生

49、独树成林

50、登兰山

51、赏月鸣沙山

52、游莫高窟

53、汉中所见

54、青城幽

55、引黄入晋赞

56、塞外缺水盼引黄

57、引黄

58、雪赞

59、布达拉宫远眺

60、风雨人生——为好友武娣感言

61、赠好友王子瑞

62、忆童年

63、平遥古城赞  八首(一)古城飞雪

64、平遥古城赞  八首(二)门前故道

65、平遥古城赞  八首(三)古陶秋色

66、平遥古城赞  八首(四)市楼灯辉

67、平遥古城赞  八首(五)老宅情浓

68、平遥古城赞  八首(六)院壁遗风

69、平遥古城赞  八首(七)花窗独秀

70、平遥古城赞  八首(八)披霞晚归

71、小青蛙

72、画荷

73、白莲颂

74、秋塘

75、梅园山庄休假

76、京都秋艳

77、游富士山

78、银座醉

79、观尼亚加拉瀑布

80、赴墨尔本

81、新西兰印象

82、童年纪事   三首(一)惨不忍睹

83、童年纪事   三首(二)读书

84、童年纪事   三首(三)宣传抗日

85、印第安人家

86、登耶稣山

87、游肯尼亚野生动物园

88、登好望角

89、游印度尼泊尔有感

90、愿儿女志在四方

91、我的家乡

92、白羊淀即景

93、忆童年

94、土院情

95、红色的记忆

96、“撒哈拉”畅想曲(一)沧桑往事

97、“撒哈拉”畅想曲(二)尼罗河赞

98、“撒哈拉”畅想曲(三)驼铃叮当

99、“撒哈拉”畅想曲(三)奇迹永存

100、怀念好友张一

101、八十生日抒怀

102、读李可染桂林山水画

 

 

 

 

 

 

 

 

 

 

 

 

塞外观景

 

塞外深秋如织锦,丘陵行车波涛涌。

远望茫茫天无际,随视处处牛羊群。

姑娘多话路遇客,老农喜穿花背心。

金风吹我观花急,归营忆写一日新。

 

1972年写于大同(住六十九军军部外出写生)

 

 

忆香山

 

壁云深秋艳,香山木栌红。

赏叶双清池,吹汗香炉峰。

娇色观不住,染霞更醉人。

红叶作壁饰,何时再添新。

 

                                     1974年写于北京

 

 

登枇杷山观灯

 

夜登枇杷山,白雾脚下翻。

疑似银河九天。

牛郎北斗流星处处现。

飘飘然,玉童身边指点。

       啊!美丽的山城,把我带到梦幻。

盏盏星灯,光辉灿烂。

归路回头再看。

 

1976.3.6写于重庆

 

登华山

 

登上云台峰,踏穿天几层。

“苍龙”拨云险,“朝阳”观日惊。

 “莲花”眺汉渭,“落雁”拜老君。
汗洗攀高苦,环视乐无穷。

 

1976年写于华山
 

 

 

华山西峰观劈山痕

 

俯瞰斧劈石,怀古意不平。

山母多情感,刘郎诗更浓。

二郎降祸事,沉香报福音。

人为自由故,美传天下闻。

 

                                   1976年写于华山

 

 

    过三峡

 

久闻三峡险,今渡果见雄。

乱云陡壁断,濛雨山峦重。

急流水削岸,怒浪遮天涌。

神女招手笑,乘客万里行。

 

                                            1976年3月写于过三峡途中

 

清明前夕忆总理

 

又是花浪碑前涌,屈指二载一瞬间。

丹心清史众评说,遗愿宏图育后人。

 

                                       1978.4.2日写于首都

 

忆太行赠郝华英老师

 

我忆太行山,已别三十年。

求学红岩处,砍柴白云间。

枪林读文章,野菜渡荒天。

更念师教诲,神州桃李鲜。

 

1980年10月29日写于并州



织毯工赞

 

织毯工,手儿勤。

彩球悬,绒波腾。

编出千条彩霞万道虹,织成百花盛开常似春。

铺出条条锦绣路,迎来友朋远方情。

勤奋育美景,巧夺天功。

 

1978年写于并州

 

 

      运河行

 

别郡都日出前,轻轮载我彩波间。

竹篱岸边鹅戏水,林荫深处儿笑甜。

渔乡一片影连影,船家千里水接天。
白公曾吟吴地好,恨不顷刻到苏园。

 

            1980年10月28日写于杭州赴苏州途中

 

 

    留园游

 

紫檀门窗紫檀灯,青瓦粉墙入莲影。

唐寅仕女翩翩舞,疑似吴宫翠袖声。

 

                                   1980年写于苏州

 

 

太湖秋水

 

十月太湖平似镜,吴越风光胜洞庭。

渔帆点点天际外,红楼座座绿荫中。

熙风送来游客趣,阴雨催促渔归程。

喜观风景“绝佳处”,“澄澜”何日再攀登。

 

                                       1980年10月写于无锡

 

游留园罗汉殿

 

 幸观罗汉五百尊,各臻其妙互传神。

 吾辈无心添香火,但愿高艺有后人。

 

1980年10月28日写于苏州


船上人家

 

船家千里日夜行,一船货物一船勤。

船儿戏猫咪咪叫,船女养鸡木笼中。

船妇洗衣杆上晒,船翁掏米涟漪沉。

船家更有几点翠,船棚顶上摆花盆。

 

                    1980年11月3日写于无锡

 

 

    吴地吟

 

姑苏城外水西东,夜泊渔船火烛明。

银珠稞稞农夫喜,鲤鱼条条渔民勤。

翠袖无心楼上下,红装有意绣青春。

人间都说吴地好,恨我无缘生姑城。

 

                                       1980年11月2日

 

 

   西湖观景

 

人说杭州好,西湖情景融。

三潭晚霞丽,灵隐雨后新。

龙井品茶香,玉泉观鱼清。

好景关不住,赏者各自情。

 

                                           1986年10月写于杭州

 

 

 故乡行

太行雄姿险,坎坷忆旧程。

有幸回故乡,家访众乡亲。

相见叙旧情,不知怎呼称。

少儿不识面,老翁喜又惊。

忆起当年苦,话今兴更浓。

屈指别故土,已有三十春。

 

               1981年2月探亲后写于太原

 

 

 

 

   

红棉颂

——游广州有感

 

   穗城春来早,红棉耀眼红。

   花硕它称冠,身壮抵狂风。

   藤蔓增曲意,棕榈补幽静。

   同织锦屏丽,南国春更浓。

 

                                           1984年4月写于广州

 

 

   游广州七星岩

 

奇藤怪石亭阁新,溶洞彩岩游客深。

低眉七星明镜里,仰首笑语瑶池中。

 

                                         1984年4月写于广州

 

 

天净沙·游鼎湖山

 

紫烟翠藤兰花,细雨幽径古刹。

游人山歌互答,绿帘垂下,回声扰破泉霞。

 

                                           1984年4月写于广州

 

强者

 

肥水壮叶茂,沃土育根深。

攀崖生浓绿,强者赞榕根。

 

                                                1984年4月写于广州七星岩

 

忆江南

                ——中秋之夜海南行

 

赴海南,珠海驶湛城。

              屋动云飞水波中,火光映面舞长龙,佳节月最明。

乘船行,南海夜波平。

              遥望无际水天溶,万条彩带荡人魄,飞驰银河中。

海南美,四季花常盛。

              胶歌椰曲醉人心,天涯海角若比邻,脉脉皆是情。

 

                                           1984年9月写于海南岛

雪莲

 

    园中之莲醉游人,雪中之莲醉寒冬。

    饱经风霜花更壮,如玉怒放山野情。

 

                                         1985年5月写于太原

 

 

    普陀山遇台风

 

狂风推山山欲堕,急浪打石石似碎。

观音未消普度志,禅院钟声依旧脆。

 

                                               1985年8月写于浙江普陀山

 

 

 赠田俊英老同学

 

喜读长书不觉长,浮想往事情更长。

童史确是枪林写,幼话猶记野菜香。

同学亲如手足情,战友难忘生死忙。

风雨悲欢四十载,种花读报话沧桑。

 

                                       1986年8月5月

 

 

 从阿尔卑斯山上空飞过

 

低眉云絮稀,惊看山波涌。

高峰终年雪,奇观久难收。

 

                                                     1986年10月16日写于瑞士上空

 

 

泰恩河夜色

 

大桥横卧彩波间,车流如梭光似箭。

古堡教堂星万点,霞鸥齐午鳞光闪。

 

                                                 1986年10月写于英国纽卡斯尔

 

 

 

 

    侨友情

 

异国相会如故知,皇宫酒家叙乡谊。

难忘桂林黄山美,共盼长城信步时。

 

                                           1986年10月写于英国纽卡斯尔

纽卡斯尔华侨郑老板夫妇邀我代表团在他开设的皇宫大酒店为我们接风

 

 

 题画荷

 

墨荷不曾人间有,情趣须在笔下生。

借得一波瑶池水,炎暑苦夏有清风。

 

                                   1986年2月写于太原

 

 

   观书展有感

 

龙蛇舞墨信草草,自如天地一纸飘。

恨我无幸寒窗苦,门外眼福不逍遥。

 

                                   1986年5月写于并州

 

 

中秋佳节忆中秋

 

幼时中秋月,山高光朦胧。南瓜靠墙垒,豆叶压瓮中。

战时中秋月,枪尘辉失影。不识亲友交,何记家室存。

汾水中秋月,秋池映双明。金菊染庭淡,野花醉山红。

海南中秋月,浴明天崖中。绿园光影翠,彩地椰林青。

异国中秋月,聚议“广寒情”。欧地金秋丽,故国家人亲。

今岁中秋月,中日贺友城。朋至远方来,天涯若比邻。

岁岁中秋月,年年意不同。已到解甲年,赏荷趣更浓。

 

                                    1987年中秋写于并州

“广寒情”—中国中秋节在纽卡斯尔华人聚会分享在祖国寄来的月饼

 

  何陋之有

 

戈壁驼铃黄山风,海南椰香鼓浪声。

陋室咫尺天地外,异国风情笑语中。

 

                                          1987年11月30日写于并州

   赠友人

一九八九年元旦与吉田春子通话

 

  佳节夜静双家欢,万里通话喜又添。

  分秒虽短情无限,多声再见不忍断。

 

                                              1989年元旦与日本神户好友互祝新年

 

 

在吉田春子家里作客

 

异国好友相见难,樱花时节景更艳。

神州歌曲主心意,扶桑习俗客细观。

共桌笑品“鸡素烧”,同梯畅赏“不夜天”。

关怀胜似手足情,重逢只恨光阴短。

 

                                     1989年3月24日写于日本

“鸡素烧”—日餐    “不夜天”—神户夜景

 

 

傣家姑娘

 

彩裙拖地行如水,孔雀失色百花垂。

踏曙挑水上竹楼,披露沐浴下河溪。

迎客举目忙请茶,送友含羞道再会。

傣寨深处绿荫里,万花丛中娇姿丽。

 

                                         1990年4月24日写于西双版纳

 

 

  忆江南·版纳风情

 

版纳美,棕榈林中行。

大街舞姿凤凰艳,竹楼优曲绣包情,家在花丛中。

版纳闹,佳节放高升。

载舞泼水互祝福,终身丢包牵玉心,龙舟比虽精。

版纳勤,好客傣家人。

米干细做供品尝,菠萝巧刻情意浓,访客忘归程。

 

                                 1990年4月25日写于西双版纳

 

 

 

 

九寨沟观景

 

松林雪峰幽谷间,瀑布群海迫人前。

水磨坊旁访古奇,独木桥头探水湍。

云起松涛头上过,风静芷马海底来。

若问九寨何最美,泉声处处拨心弦。

 

                                     1990年5月30日写于九寨沟

 

 

天净沙·九寨情

 

碧海绿林银峰,鸟声泉声歌声。

古寨芷曲油茶,劝君骑马,沟火交友天涯。

 

                                    1990年5月31日写于九寨沟

 

 

九寨沟行

 

庚午离职九寨行,老伴孙女喜随同。

岷江浪急闭目过,黄梁雪阻下车行。

梵旗芷屋飘然去,刀峰剑松扑面迎。

连日风尘行驶急,倦意未消醉佳景。

 

                                         1990年5月25日写于赴九寨沟途中

 

 

西北行

——赠日本友人

 

江河难隔友朋情,金城重逢喜泪盈。

同车遥看祁连雪,共桌笑觅戈壁风。

挽臂信观嘉峪壮,驼背惊赏明月新。

更喜同路添新友,敦煌惜别盼重逢。

 

                                                  1990年10月3日(中秋节)写于敦煌丝路宾馆

好友吉田春子约我在甘肃兰州会面与日本旅游团同游西北

 

 

 

 

 

 

戈壁行

 

无际戈壁日夜行,飞鸟无迹马无踪。

难得几处村落在,偶闻犬吠戏童声。

 

夜冰90年十月十二日写于乌鲁木齐到嘉峪关途中

 

 

游麦积山石窟

 

层层栈道挂山崖,凌空低眉不敢看。

    魏晋唐宋多奇匠,潇洒丰润各自然。

    面对仿佛听教诲,着纱或觉大暑天。

    精深博大天下绝,麦积瑰宝千古传。

 

                                        1990年10月20日写于天水

 

 

游交河故城

 

交河始汉时,高昌第二城。

佛堂奉香火,广场集将兵。

或听马蹄近,疑惊叫卖轻。

千载兴亡事,风流今朝盛。

 

                                       1990年10月8日写于吐鲁番

 

 

天池

 

茫茫大雪山连天,层层墨松渐渐淡。

好个王母沐浴池,愁人到此也消遣。

 

                                        1990年10月10日写于乌鲁木齐

 

登嘉峪关城楼

 

雄关古今中外名,万里长城始至终。

素裹祁连天下险,霞铺戈壁丝路红。

战马嘶嘶今已消,西凉处处绿洲新。

友朋今至远方来,共筑友谊新长城。

 

                                1990年10月写于嘉峪关

与日本友人共登嘉峪关

画水仙

 

花洁叶疏幽雅姿,几笔情抒几点思。

不涂胭脂惹人眼,暗送芬芳醒春时。

 

                               1990年2月7日写于并州

 

黄果树观瀑布

 

四月瀑布如垂帘,叠翠鸣雀绕山泉。

引来四方丹青客,留的百代骚人言。

石阶幽径游客醉,水帘岩洞笑声甜。

自然美景春常在,洒遍清爽满人间。

 

                             1990年5月9日写于贵阳

 

 

滇南写生

 

滇南行车日复日,山上山下如盘丝。

挑挑新茶着装红,层层梯田插秧绿。

路餐不问价贵贱,夜宿何恐蜥蜴出。

为到佳境添新作,一路辛苦一路歌。

 

                                   1990年4月27日写于云南临舍县

 

独树成林

 

身壮叶茂自成林,岩石土埂均宜生。

行人乘荫避烈日,农夫耕作挡雨风。

凤尾依依千顷爱,炮仗绵绵万点春。

迎来人间和谐美,浓洒傣家代代情。

 

                            1990年5月2日写于云南

“凤尾”“炮仗”皆为版纳花树树下有着美好爱情的传说

 

登兰山

 

乘索登兰山,俯视金城宽。

黄河云端出,红山天际现。

春到五泉秀,霞照白塔艳。

当年古战城,今朝更雄健。

 

                             1990年9月30日写于兰州

赏月鸣沙山

 

鸣沙驼背赏明月,月牙泉中映倩影。

吴刚桂酒人间醉,依稀同游广寒宫。

 

                            1990年10月5日写于敦煌

时值金秋佳节,同吉田春子等日本友人骑骆驼进鸣沙山赏月,微微月光暗暗人影,

天上人间融为一体,别有一番梦幻般的景色。

注:“鸣沙山”、“月牙泉”是敦煌名胜

 

 

游莫高窟

 

沙漠淹没处,东方明珠立。

翻抱琵琶绝,神鹿故事奇。

雕塑神姿语,壁画使人迷。

精艺传千古,华夏群匠慧。

 

                            1990年10月6日写于敦煌

 

汉中所见

 

汉中平原五月天,茫茫金色麦浪翻。

烈日当头忙抢收,一颗麦粒一滴汗。

 

                                       1990年11月写于西北返并途中经陕西平原

 

 

青城幽

 

蜿蜒石阶树梢行,豁开豁合锦屏中。

柴亭笑语蛙自跳,绿云鸣笛鸟未惊。

晨游轻踏禅韵翠,夜宿入梦仙道情。
“乳酒”“炖鸡”未留意,乘鹤三十六峰中。

 

                                  1991年5月30日写于青城山上清宫

“乳酒”“白果炖鸡”此山特产

三十六峰为青城后山一景

 

 

 

 

 

 

引黄入晋赞

 

塞外春风卷黄沙,坡田待种树待芽。

如若引得黄河水,胜似江南种荷花。

 

                               1995年10月25日写于万家寨

 

 

塞外缺水盼引黄

 

塞外条条干河沟,树稀绿少黄土厚。

天旱路远挑水难,雨多泥浆处处流。

秋风飞沙不见日,冬雪路滑难行走。

烽火台下摆战场,众志引黄盼丰收。

 

                             1995年10月26日写于偏关

 

 

引黄

 

为引黄河入三晋,古寨穹聚“引黄人”。

筑坝激流战炎暑,隧洞穿山忘隆冬。

破云架桥惊鸟雀,悬崖凿石泣鬼神。

我写宏图群英迹,笔下饱含志和情。

 

                      1995年写于万家寨

 

 

雪赞

 

雪,洁白无瑕,给人们带来了纯洁的心灵。

雪,明快凉爽,给人们带来了清醒的环境。

雪,柔光互反,给人们带来了宁静的世界。

雪,除菌压尘,给人们减少了疾病的传染。

              我爱雪,为大地带来了水份,而没有那哗哗流动的夸跃声。

              我爱雪,为大地清除了污染,而没有那沙沙震天的狂叫声。

她为了大地、为了人类,无私而无声。

            春天来了,万物借助于她的水份复苏了,她却无影无踪。

 

                                1996年1月26日写于并州

 

 

 


布达拉宫远眺

 

长云缭绕降神宫,急浪雄山为它生。

金顶耀眼天地外,佛光普照吉祥人。

 

                                  1996年6月28日写于拉萨

 

 

风雨人生——为好友武娣感言

 

三十寒暑几春时,笑爽言多只觉迟。

本当霜天红叶艳,不料狂风雨又至。

神入迷径体不付,身居斗室情外思。

可怜时光虚熬去,一生难醒有谁知。

 

                                   1996年4月6日写于并州

好友武娣,为人厚道,好学多才,性格开朗,可怜练气功走火入魔

 

 

赠好友王子瑞

 

屈指半世纪,重逢惊难言。

相视青颜出,闭目旧情现。

坎坷非坏事,峰峦路更宽。

往事东流去,畅谈度晚年。

 

                                       1997年3月9日写于并州

50—51年平定工作期间,屈指已五十个年头,多年来相互打问都无影信,今日重逢真是天意,喜出望外都已近古稀之年,但往事历历言不可尽,翻出当年合影,

写小诗一首作为留念

 

忆童年

——赠陈俊芳老同学

 

战火文章太行恋,兄妹情谊学生间。

同台午扇小花戏,共场排练霸王鞭。

路宿借灯补碎衣,行军遇雨整草鞋。

幅幅童面未消失,屈指已过四十年。

 

                                         1998年5月20日写于并州

接俊芳同学来信,忆起抗日学校时学生宣传队的情景,写小诗一首回忆往事。“小

花戏”、“霸王鞭|”是左权一种小戏,编入抗日内容做宣传

 

 

平遥古城赞  八首  2000年

 

古城飞雪

 

喜雪降龟城,农商各闭门。

路上行人稀,窗内谈论浓。

娃喜红旗得,爷乐百业兴。

共计明春事,各自上一层。

 

门前故道

 

门前观古道,砖瓦皆有情。

碾磨顺时去,石狮默守门。

三轮载汗水,平车装勤奋。

路今人迹稀,怀旧忆故浓。

 

古陶秋色

 

名城龟形状,环墙异六门。

三千门弟子,七十二贤人。

南北是头尾,街井如龟纹。

魁楼染秋意,古陶更庄重。

 

“三千门弟子,七十二贤人”指城墙的垛数,古有之说法

 

市楼灯辉

 

正月古城艳,佳节通夜明。

旱船品味优,背杠观赏惊。

乐声辞旧岁,灯彩祝新春。

城民安居业,辉煌市楼新。

 

老宅情浓

 

古屋院落熟,陈路阶梯通。

滴水记岁月,串石年轮清。

鲜花知时节,鸡叫鸣五更。

春始播汗水,秋喜满仓情。

 

 

 

 

 

 

院壁遗风

 

晋商名天下,故里院落兴。

壁高占风水,饰美显富盛。

主人外经商,家亲得安宁。

已是先辈事,至今有遗风。

 

花窗独秀

 

木筑楼阁秀,窗棂见工精。

疏密恰得当,均衡又对称。

荫下增舒雅,院内添幽静。

民间有神艺,巧妙夺天功。

 

披霞晚归

 

暮色苍茫里,孤城落照中。

葵花随日垂,树荫依影斜。

羊饱回圈急,人暮思归行。

夕阳无限好,可贵在黄昏。

 

 

小青蛙

 

荷塘六月绿波翻,又隔水来又隔天。

唯有青蛙不觉闷,上鸣廓宇下戏莲。

 

                                                2001年夏月写于并州

 

 

画荷

 

红绿黄蓝乱涂鸦,不似荷花胜荷花。
“吴师”书写作精神,“黄匠”多彩诗入画。

众长可取无贵贱,融会贯通再升华。

前人不涉我也涉,落个不孝有何怕。

 

                                                     2001年夏月写于并州

“吴师”——吴昌硕大师

“黄匠”——黄永玉大匠

 

 

 

 

白莲颂

 

白璧无瑕似仙桃,明月轻风姿更娇。

素装层层情韵绝,清香阵阵爽意绕。

荷风熙熙绿波涌,细雨萧萧银珠抛。

此花本是瑶池籽,何恐凡间知音少。

 

                                                    2001年夏月写于并州

 

 

秋塘

 

茎折叶残乱纷纷,繁杂之中别有情。

赭紫黄绿斑斓艳,曲直竖横自成韵。

姿俏花嫩影无迹,蓬阔籽肥伴霞丰。

随波飘来硕大藕,方知塘中采莲人。

 

                                                   2001年夏月写于并州

 

 

梅园山庄休假

 

莲塘双影静,泳池互浮轻。

夕霞观不住,酒陈更醉人。

 

                                                2002年8月5日馆员及老干部在梅园山庄休假

 

 

京都秋艳

 

“清水”叶似火,“渡月”溪如兰。

井川船影静,岚山阵雨鲜。

 

                                          2002年11月写于京都

“清水寺”、“渡月桥”两景点

 

 

 

 

 

 

 

 

 

游富士山

 

富士胜景东瀛最,夫随子陪兴愈浓。

叶红芦湖秋阳娇,泉清八海彩鱼肥。

皑皑白雪富士状,腾腾雾气火山迷。

   迎风高登“五合目”,一览脚下众山低。

 

                                                  2002年11月14日写于富士山下

注:“合目”山的高度   “五合目”2400海拔   富士山高3776米

 

 

银座醉

 

似梦非梦入星空,彩光缤纷透心胸。

云步醉赏银河外,借问人间或天宫。

 

                                                2002年11月19日写于东京

 

 

观尼亚加拉瀑布

 

瀑布边无际,美加共融天。

换衣波上游,冲头惊叫欢。

夜色灯光动,晨霞长虹悬。

光阴如似水,奔流宇宙间。

 

                                                  2003年深秋写于美国尼加拉瓜

 

 

赴墨尔本

 

时光一瞬间,由北飞到南。

初见春芽发,闭目秋色艳。

袋鼠田野跳,考拉逗人玩。

密林蔽日爽,天鹅戏水边。

菲岛观企鹅,家船泊湖岸。

幽静宜人处,和谐在天然。

 

                                            2005年4月写于墨尔本

 

“菲岛”——菲利普岛

 

 

新西兰印象

 

千帆重重似白云,百草如茵花更浓。

草原远望羊鹿戏,密林静听鸟雀鸣。

    亚麻编织“毛利”巧,蕨树雕琢本土情。

秋岺连绵黄金绿,寰宇无尘育长生。

 

                                          2005年4月写于新西兰

“毛利”毛利族

“黄金绿”新西兰田野称之为绿色的黄金

 

 

童年纪事   三首

 

惨不忍睹

 

凝望消息树,米面随身边。

日寇来扫荡,乡亲转深山。

村落成火海,老幼卧血滩。

强盗退却后,惨状不忍看。

 

读书

 

一十上抗高,苦学深山间。

枪林伴文章,野菜度荒年。

打柴烧冬炕,纺线织衣衫。

严肃又活泼,同学志更坚。

 

宣传抗日

 

土法制画笔,彩色取天然。

壁画和标语,集会与宣传。

歌颂我英姿,怒斥敌凶残。

战到胜利日,人民乐无边。

 

                                            2005年9月3日写于并州

当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回忆我童年往事历历在目,我的家乡是三七年解放的老区一二九师所在地,儿时亲眼目睹日寇扫荡的惨状,1942年我十一周岁时到晋冀鲁豫边区平东抗日高等学校读书,从此享受着革命大家庭的温暖和

经受着革命的锻炼,今写小诗三首以抒童年之情。

 

 

 

 

印第安人家

 

雨林深处鹦鹉叫,水荡荷底鳄鱼窜。

木板横竖搭斜桥,森林掩处有炊烟。

羽翼装饰精神爽,舞姿涂画乐无边。

印第安人性纯朴,亚马逊河水畅宽。

 

                                        2006年秋写于巴西玛瑙斯

 

 

  登耶稣山

 

海上波平有奇山,白云如絮水底翻。

后山索道雾中上,原始森林满山间。

传说曾有强盗出,偶闻犬吠景色寒。

登上顶峰心宽爽,云中耶稣状鸿胆。

 

                                        2006年秋写于巴西里约热内卢

 

 

游肯尼亚野生动物园

 

马拉旷野草木繁,野生动物自乐园。

狮豹鳄雕称山霸,象鹿牛马群聚联。

“火力”翔空增红翠,“丽雀”百姿戏林间。

“马赛”门前红布悬,智慧胜过力凶残。

 

2006年秋月写于内罗毕

 

野生动物一般怕红色  “火力”——火力鸟

“马赛”——马赛族

 

 

登好望角

 

幸登好望角,眺南水无边。

两洋汇合处,逐浪腾空翻。

灯塔导航行,标杆东西看。

   风雨变化急,“桌山”有温暖。

 

                                        2006年秋月写于开普敦

“桌山”,开普敦背靠的一座大山

 

 

游印度尼泊尔有感

 

佛国神圣状,玄奘曾到此。

为达宏愿志,艰辛有何惧。

 

                                          2007年11月5日于印度

 

 

愿儿女志在四方

 

人生应有四方志,奋发求知是力量。

名利可争心底善,幸福要追勤为榜。

交友只分善恶丑,遇朋莫道黑白黄。

他乡异土何觉遥,有情处处是故乡。

 

                                           2008年6月13日写于并州

 

我的家乡

 

石头路,石头墙,东山西山夹太阳。

下雨村里发大水,天旱禾苗晒蔫秧。

故土难离祖辈苦,只求糠菜半年粮。

 

                           2009年清明

 

白羊淀即景

 

早闻北国有佳景,今游恨迟不忍返。

芦荡两边云影动,荷海一片花似天。

晨露芙蓉迎面笑,月波翠姿韵更甜。

景点处处抗日迹,开放美景胜桃园。

 

                                 2009年写于白洋淀

 

忆童年

 

七岁已遇烽火急,风沙血泪惨状凄。

太行山巍云中渡,激战枪烈耳边飞。

开荒足食破封锁,种棉纺线自织衣。

求知苦读救国志,童年艰辛迎光辉。

 

                                          2010年6月

我1931年生,七七事变已是七岁,敌人封锁解放区,解放区人民自力更生,丰

衣足食

 

 

 

 

 

 

 

 

 

 

土院情

 

土房土院几十载,屋漏帮忙众友来。

喜看斜墙添新作,杂院圣住大厅宅。

                                           

                                          2011年写于并州

“斜墙”,土屋的墙,不平整

 

 

红色的记忆(题画)

 

幼年奋读烽火急,歌咏画笔助军威。

亲历全民抗日史,太行座座是丰碑。

 

                                         2011年写于并州

 

 

“撒哈拉”畅想曲

 

沧桑往事

 

时光无情一瞬间,丰茂绿洲变沙田。

烈日灼热如火烤,秋风刺骨日月寒。

云稀终年雨水少,流沙天昏又地暗。

飞禽走兽无踪影,岩画遗迹有残片。

 

尼罗河赞

 

  “奥西里斯”复活日,尼罗白帆惹人羡。

    两岸棕榈株株壮,几片“纸莎”层层艳。

教堂轻闻咏经脆,灯塔静影彩波鲜。

阿拉伯人志顽强,荒沙河流育家园。

 

奥西里斯—象征尼罗河复活的植物之神

纸莎草—沙漠中生存的一种植物

 

驼铃叮当

 

脸谱夸张神气足,水烟奇特几人玩。

美女遮面街头过,男饰长袍人群间。

      游船共赏“肚皮舞”,“花节”团聚全家欢。

驼鞍斑斓绣毯精,铃声伴随歌声远。

 

 

奇迹永存

 

   金字塔群天堂路,“斯芬克斯”力无边。

   博物馆中木乃伊,亚历山大“博学园”。

王朝代代具往矣,神庙座座幻觉现。

奇迹迷宫传千古,非凡神功在人间。

 

                                                   2012年5月,追忆两次赴非印象于并州

花节—埃及每年四月上旬到五月下旬是他们的“惠风节”,也是百花盛开的季节

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的昵称

 

 

怀念好友张一

 

好友乘鹤去,闭目思旧情。

厚道心地善,待人意诚恳。

书艺清秀姿,才博无夸声。

难得口碑杰,德艺却双馨。

 

2012年冬月写于并州

 

 

八十生日抒怀

 

  八十春秋一瞬间,幸遇和谐时更难。

  携夫飞欧过生日,波英意国罗马见。

  首问孙女求智事,属记光阴去无还。

  三辈团聚心更爽,凯旋门旁蛋糕甜。

 

                                   2012年5月写于并州

大孙女李婧,女婿钟鑫在华沙工作,二孙女李昕在佛罗伦萨大学,三孙女李翔

在伦敦大学,集中汇合于巴黎为爷爷祝八十寿辰

 

 

读李可染桂林山水画

 

气势博大唐汉风,桂林秀美雄宏中。

借的西法优长在,更树中华艺术魂。

 

                                          2012年5月写于并州

 

 

 

 

 

 

 

 

 

 

 

 

 

 

后记

 

此诗稿完成后特请中国国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山西省诗词学会顾问、山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赵云峰先生修改指教。先生学识之渊博,态度之严谨认真,使我十分感动,特表谢意。

李夜冰

 

 

附审完后回函:

冰兄:

 

谢谢你对我的厚爱和信任,让我给大作提供修改建议,实在惭愧的很,由于水平所限,可能有些地方提得不够确切,请批评指正。

关于时间问题,我是按照我的阅稿常规,分期分段,先总后分,经过数十次的通读、分析,逐字逐句,点批点注,按着标记其工序之多,是我多年来阅稿所制定的常规,确实有点与众不同。总之,时间既没有拖延,也没有浪费,因此说,现在向你交卷,是我的工作程序,是尽心尽力尽责的。

综览大作,百首诗词感到文情并茂,字字珠玑,令人齿顿生香,嫣然是一部史诗,羡甚佩甚。

大作引吭高歌,不同凡响,决不能也不应该按照一般的规则来衡量。

我认为这一百首诗完全可用,其中有几处可能在打印的时候将字打错,我已用红笔签注,请参照改正。至于在大作上我另外加“批”的一些符号,与用稿无关,即是以后咱们有时间再共同交谈的事情。总之,以“可用”两字为准,顺盼近礼。

赵云峰

2012年8月29日

 

 


(责任编辑:亿点网)
  •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