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太原市小窑头村“非遗小镇”省级非遗西华门舞狮传习基地,14岁的郭峰君正在用心学习舞狮技艺。十几天前,在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太原市非遗保护中心、太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举行的传承弘扬省级非遗西华门舞狮传统技艺传承培训启动仪式上,他成为年龄最小的舞狮传承班学员。
最出名的“母狮下崽”
西华门舞狮属于中国北狮民间社火,源于清末,鼻祖张璧是太原市西华门街的一位裱糊匠。他自幼酷爱民间艺术,会打锣鼓、踩高跷、舞龙,还是一名拳把式。一次,他利用自己的裱糊技术制作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狮子道具,便和街坊邻居们一起玩,时间长了就形成了西华门舞狮。后来,挂牌成立了西华门舞狮会,张璧被推举为班主,自此,“西华门舞狮”在太原扬名。世事沧桑,物换星移,“西华门舞狮”到2000年以后面临失传,第三代传人康保堂也年事见老,2008年他收了徒弟岳成云。2009年“太原西华门舞狮”被省政府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原西华门舞狮”也有了第四代传人。
学员正在练习舞狮技巧。
学员练习“狮子滚绣球上跷跷板”。
最初,西华门舞狮里的大、小狮子都用清一色的“绿狮子”,相传是由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演化而来。另一种说法是,人们常祈求“福禄寿”,太原方言“绿”谐音“禄”,所以绿色就成了西华门舞狮的主色调。西华门舞狮传统技艺有“母狮下崽”“狮子滚绣球上跷跷板”“雄狮桌技”等,最出名的就是“母狮下崽”。岳成云说:“太原西华门舞狮文戏多,提高观赏性就要变,原汁原味的绿狮子道具正在制作中,同时道具也在改良,减轻狮头和狮身的重量,便于舞狮人做更多的高难度动作。同时我们还开始与山西襄汾高塔舞狮合作,共同努力把西华门舞狮打造成山西舞狮品牌。”
(责任编辑:亿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