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到收藏夹  您好!欢迎来到亿点网 亿点网| 网站导航| 投稿入口| 客服中心
您的位置:亿点网 > 新闻 > 用深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用深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发布时间:2019-11-05 22:53    来源:亿点网    作者:史莉    浏览:
0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纪实


       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彰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665个和模范个人812人,我省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附中等6个集体以及7个个人受到表彰。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是我省三个受表彰出席大会的集体之一,该学院党委书记王艳芳作为山西文旅系统和教育系统的代表出席了表彰大会,亲临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10月10日下午,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座谈会在太原召开。省文旅厅领导、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及该学院附中负责人、舞蹈分院相关教师参加了座谈会。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艳芳在接受采访时说:“很荣幸作为山西文旅系统和教育系统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表彰大会,亲临现场聆听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受鼓舞,更加明确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共同利益。近些年,我院担使命、真作为,建立山西省首家民族艺术教育基地和开办了民族班,两部舞剧远赴边疆巡演,先后派出三位干部参与援疆工作,我们始终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认同的理念,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忠诚践行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今后我们将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传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培养少数民族艺术人才作为工作的重点常抓不懈,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凝聚起新的力量。”

荣誉的获得绝非偶然,它承载着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广大师生多年来默默地付出和辛苦的努力,他们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文化艺术唱响民族团结进步进行曲,以人才培养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以优秀文化为思想引领,着力构建民族团结的精神家园。


用心种种子 民族班成样板

早在2001年,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已经为青海省歌舞剧院培养出20名舞蹈专业人才,目前这批毕业生已成为青海省歌舞剧院骨干力量。

2017年,作为山西省文化援疆建设重要项目,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为受援地新疆昌吉州艺术剧院订单式培养40名舞蹈表演专业六年制学生,这个班由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东乡族6个民族组成,这批学生在2023年毕业后将全部回到昌吉州艺术剧院从事一线演出工作。

2017年9月17日,带着新疆人民的期盼与重托,带着新疆文化建设与山西省援疆建设的重任,经过层层选拔的40名学生乘火车出发,不远千里来到山西学习。山西艺术职业学院为新疆班学生的到来开通了绿色通道,学院成立了新疆班学生工作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新疆学生的食宿、沐浴、管理、教学等问题作出部署,并一一落实。而且,为新疆学生专门准备的清真食堂在学生到来当天正式运行,得到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单红龙介绍:“学院从实际出发,以健全完善机制为立足点,不断健全和完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联动机制,以保障多层次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取得实效。”

联管结合。1. 建立协调机制。学校按照“党政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相关院系分级负责、整体推进”的原则,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领导小组”,并安排专任教师任课。2. 建立工作机制。学校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了《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实施方案》,同时,配套出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考核办法》,形成长效机制。

教管结合。1.发挥好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把民族团结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开设了《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读本——丝绸之路》校本课程,充实思想政治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定期请驻地派出所干警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还经常邀请学院党委书记、社会上知名学者专家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形势政策解读和国情教育。2.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创造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学校举办的“做新时代追梦人,促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活动,民族班学生纷纷上台发表感言,哈萨克族学生俄哈拉斯·居马白克说道:“我们班里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同学,由于他们汉语基础较差,经常把汉语倒过来说。这时我们汉族同学就过来帮忙,让我们少数民族同学逐渐熟悉汉语,现在我们能够准确流利地使用汉语,学习成绩提高了。”

爱管结合。多年来,学校始终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放在学校各项工作重要位置,重点加强民族学生食堂、澡堂等基础设施建设、思想动态全程引导跟踪、赴疆走访慰问等方面工作。学校高度重视民族政策,尊重民族学生的民俗习惯,投资四百多万建立了“第二食堂”“艺苑澡堂”,同时为少数民族随班教师安排单独住宿。2018年,学校领导带队远赴新疆,围绕民族班的培养方向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并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家访活动。

这次招生在昌吉州引起极大反响,这种“定制式文化援疆”模式,把“援”和“需”深度对接,扩大了我省文化援疆的影响,同时也加深了晋疆两地之间人民的友谊。现在,这批学生在晋疆两地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排出东北秧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等舞蹈剧目,成果喜人。


用美送文化 做好“一带一路”文化使者

多年来,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参与援疆工作、建立国家级民族音乐资源库,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努力做好“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使者,加强山西与新疆的文化交流交融,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2016年,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华晋舞剧团携舞剧《一把酸枣》和《粉墨春秋》赴新疆、宁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演出,影响巨大,把中原的晋商文化和戏曲文化播撒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

在新疆演出期间,大家更为深切地感受到“文化援疆,使命神圣。”80余名演职员,在高温下连续演出,有的水土不适,有的体力过度消耗,但全体演职员保持最佳精神状态,为当地的观众呈现最精彩的演出。整场演出两个多小时,演员们的服装都能拧出水来。有的演员在剧中,要跳好几场舞,每一场演出都需要在演出间隙,抢换服装,每次换装演员们的服装都被汗水浸透,贴在身上。演员王永斌在演出中脚面骨裂,在当地医院打了石膏,还坚持到剧场演出。大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圆满完成文化援疆任务。

两部大剧给当地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激发无数当地人向往山西、前往山西探究山西的热情。原农六师五家渠市党委书记、政委马新平观看演出后,动情地说:“农六师是从山西出来的八路军队伍,农六师与山西人民血脉相连,文化援疆对兵团特殊作用的发挥、对新疆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巨大的影响。”在演出间隙,演职员又奔赴200多公里外的建设兵团农六师奇台农场、中蒙边境的北塔山牧场,为当地牧民送去精彩的歌舞节目。


援疆干部满怀深情 一日援疆行终身援疆情 

2012年,马山堂作为省委组织部选派的我省文化系统第一位援疆干部,担任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文体广新局副局长,期间认真开展文化援疆工作,策划山西民歌参加昌吉回族自治州历史上首次电视春节晚会,组织山西文化志愿者新疆行文化交流活动,惠及人数近万人,此项活动被原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示范项目。为抢救濒临失传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曲子和传承培养接班人,马山堂积极协调努力,促成山西戏剧职业学院与昌吉州艺术剧院联合办学,招收32名新疆曲子学员。这一开拓性工作,挽救了新疆曲子剧,使新疆曲子后继有人。

在山西开设首届新疆曲子剧班,是新疆曲子剧团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开启了为新疆培养戏曲艺术人才的新篇章。

2015年,新疆曲子班的滕雪菲同学一举荣获第19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花状元”,这是新疆的第一朵“梅花”,实现了新疆戏曲界小梅花零的突破,至此新疆“小梅花”盛开在三晋大地。新疆曲子班的表现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将新疆曲子班作为山西省“文化援疆”重点项目之一。

2017年,马山堂调任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纪委书记。在他积极协调下,又与新疆昌吉州艺术剧院二度合作,开办六年制民族歌舞班。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康凤作为山西文化文艺战线上的骨干,2015年至2018年援疆期间,积极协调推进文化援疆工作。组织山西精品剧目进疆巡演。自2016年起,先后组织山西六部文艺精品剧目赴四个受援地巡演;组织艺术小分队赴最远的边境牧场、少数民族牧场-北塔山牧场进行慰问演出。组织非遗进疆展演。组织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少每年一场赴受援地进行展演展示,组织山西省文联、书法院、画院和师市美术爱好者互赴两地进行采风交流,开展“心连心、根连根,喜迎十九大”山西书画名家新疆行交流活动,增强各族群众对“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真切认知。对少数民族文化基层骨干开展培训。积极争取将少数民族文艺骨干列入山西省文旅厅年度培训计划,向少数民族倾斜培训名额。努力为受援地提升民族文化品位。在山西省艺术职业学院,为解决清真学生用餐问题,康凤不辞辛劳积极对接协调多个部门,经过努力为新疆6年制大中专班等少数民族学生新建了清真食堂,得到学生们的热情拥护。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认真遴选优秀教师赴新疆开展文化援疆工作,2017年2月,该院教师黄一超同志在接到援疆任务之前已经定好了婚期,为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他推迟婚期义无反顾来到边疆支教。刚到受援单位五家渠职业技术学校,他就接到了学校要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的任务,此时距离比赛仅仅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他牺牲休息时间和学生全力以赴准备大赛,在黄老师精心辅导下,四名参赛同学全部获奖,同时也为五家渠技校第一次赢得参加国赛的资格,为新疆建设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市获得了荣誉。


自觉践行民族共同体 民族艺术孵化基地架起晋疆两地艺术桥梁

2014年,由山西职业艺术学院牵头,收集整理我国各民族、各区域民族音乐优质资源,建立国家级民族音乐(表演)传承与创新资源库, 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2017年12月,经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牵头,新疆昌吉州艺术剧院一行22人,来到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就如何推动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开展交流活动。

近些年,随着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交流日趋紧密,为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各民族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培养少数民族文艺人才,满足山西民族教育工作形势任务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师资、阵地、品牌优势,2018年1月,经山西省文旅厅和山西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在该校建立山西省唯一的民族艺术教育基地。山西省民族艺术教育基地承担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教学和演出实践,与学校共享办公、排练、教学、住宿等场地,演学结合、培养人才,这是职业院校与少数民族地区联合培养艺术人才的有益探索,是山西民族艺术教育的载体与平台。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还按照省文旅厅的要求制定了“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实施方案,即学院领导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联系学生、联系家长、与学生交朋友活动。为使该活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学院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

5月31日下午,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在该学院音乐厅举办“民族团结—家亲,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活动在《五十六个民族》背景音乐下拉开帷幕,学院领导、教师向结对子的同学赠送了礼物,来自于六个民族的学生代表发表了感言,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将活动现场推向高潮,与同学们结对子、交朋友、做亲人,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充分展现了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浓厚氛围。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是山西省唯一民族艺术教育基地。2017年9月,山西艺术职业学院为新疆昌吉州艺术剧院订单式培养舞蹈表演学生。此项目作为山西省文化援疆建设重点项目,推动援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也加深了晋疆两地之间人民的友谊。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传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培养少数民族艺术人才作为工作重点常抓不懈,坚定不移地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忠诚践行者。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单红龙说:“学院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推进艺术人才共同培养,民族文化艺术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先后从青海、甘肃等地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青海省歌舞剧院订单试培养舞蹈专业人才,开展“定制式文化援疆”模式,为新疆昌吉州艺术剧院订单式培养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完成教育部国家级民族音乐(表演)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先后赴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两部舞剧巡演活动。下一步,学院将继续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致力开展富有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山西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郑中夏说:“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在保持亮点特色上下功夫。咱们的亮点就是山西省民族艺术教育基地和民族班,要把这个特色办好,充分发挥基地和民族班的作用,将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贯穿于民族班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增强学生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自豪感,发挥山西省民族艺术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推动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山西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盛佃清说:“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业在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的文化交流与旅游合作,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勇于担当作为。”

(责任编辑:亿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