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到收藏夹  您好!欢迎来到亿点网 亿点网| 网站导航| 投稿入口| 客服中心
您的位置:亿点网 > 评论 > 再说“秋分不是秋风”

再说“秋分不是秋风”

发布时间:2019-12-20 21:04    来源:亿点网    作者:史莉    浏览:
0
“秋分不是秋风”,这是所谓的“诗歌高地”呈现的一首诗里的首句。乍一看,这诗句没有毛病。这是一个陈述句,秋分是秋分,秋风不是秋分;也是一个肯定句,秋分是秋分;如果换成疑问句便是:秋分是秋风吗?疑问来了,这句诗要表达什么?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
       这么说,作者也就是诗人有着丰富的情感。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诗人,通过诗歌创作,吟咏抒发激情,通过诗歌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诗歌传颂人间真善美。
       诗歌高地上的诗人当然是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了。这,毋庸置疑。毕竟高地和普通的水平线有高度的差异。
       再回到本期话题上来吧。秋分不是秋风,要表达什么?这句诗如果拿去向一个春种秋收的老农请教,我想肯定会把老农逗乐了。
       秋分是我们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的三候是:“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秋分作为“二分”之一,自古便受到从官方到民间的重视,也形成了丰富的节气民俗,包括祭祀、饮食、出行娱乐等方面。对于秋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中,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分就是半,秋分就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也说:“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风则简单了,字面的含义是秋天的风。适合文人吟风弄月,无病呻吟。
       载入文学史上的诗人,应属于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的范畴。
       我想到“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的屈原以及屈原的《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不被采纳,屈原一生颠沛流离,饱受苦难,始终不离不弃,眷恋故国,最终怀石沉于汩罗。司马迁怪屈原:“以彼之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屈原在《橘颂》中表达了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忠心不二的高洁情怀:“后皇嘉树,桔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屈原忠君爱国爱民的情怀让人肃然起敬,也让人看到一个诗人的担当。
       而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正处于繁荣富强的伟大时期。一个写下“秋分不是秋风”诗句的诗人,脑子里却绷着一根叫做预案的弦。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作,这是习总书记对中国新时代文艺创作提出的一个极高要求。
       3月4日下午,习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责任编辑:亿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