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元月15日、16日晚上,运城市闻喜县蒲剧团不顾数九严寒的冰冷,带着新编大戏《晋国公裴度》在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华夏剧场做了两场演出,随后从网上看到了王笑林、高红华、苏林和等专家和戏友的剧评,深受感染。一边捧读剧本,一边细看录像,从一名观众的角度,也引发出了许多感想。
蒲剧是古老剧种,主要服务于山西晋南地区,在陕南、豫北乃至甘肃、宁夏等地都很有影响,曾经产生过许多享誉全国的经典剧目和艺术大家,曲剧表演艺术家马琪就曾专门登门求教过蒲剧前辈艺术大家阎逢春,熟悉蒲剧的观众提起来老艺术家王秀兰、王存才、筱爱娜、张庆奎以及青年艺术家任跟心、郭泽民、武俊英、王艺华等也是赞不绝口,蒲剧电影艺术片《窦娥冤》和舞台剧目《少华山》《挂画》《徐策跑城》《麟骨床》《西厢记》《周仁回府》等影响了几代人的艺术审美,成为观众心中的最美享受。
裴度是唐中期产生的山西籍历史名人,官至宰相,三起三落,在辅佐皇室整治朝纲、削藩安邦、举才荐才以及吟诗作赋、广交文友等方面留下了许多千古传唱的人生故事,是一位不徇私情、敢于仗义执言,具有鲜明治国立场的一代贤臣良相。在举国上下呼唤讲好中国故事和本土故事的大环境下,剧作者白惠林、谢永辉从浩渺繁杂的历史资料中,巧妙地抽取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加上艺术想象,写成了剧本《晋国公裴度》,加上晋剧表演艺术家、著名导演肖桂叶的倾心助阵,很快便由运城市闻喜县蒲剧团将其搬上了戏曲舞台。
读了剧本,看了录像,大致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是剧本选材很好。故事很集中,只有一点,是按照唐宪宗恩赐儿子裴譔“状元”名号分享“教子”幸福,还是传承良好家风家教、抛却父子私情,力谏推倒重来,以确保科考换的天下公平公正,自然牵扯出来了夫人韩琼英、儿子裴譔、大臣张武、刘文、宰相丁文昌等人的不同人生态度,包括对以赵群等为代表的寒门士子的精神拯救,同时还穿插了一个义女小莲,自然不能没有的跟班王义等。在故事架构、人物设计、行当配置、情节铺排和戏文运笔等方面为导演、音乐、舞美、灯光和演员表演等舞台综合调度留下充分的二度创作空间。
二是导演手法高明。剧本是传统编写套路,导演恰恰也是传统导演套路,整个舞台画面与人物造型以及矛盾冲突,都呈现的非常地道。没有置景堆砌,没有灯光眩晕,没有故作程式,更没有嘶喊乱吼,一切都在传统的戏曲框架内流动,让每一个情节和每一个人物,都看上去很养眼。一些需要铺排的场面铺排开了,如该有的官员、太监、狱卒、兵丁、士子、丫鬟、宫娥、彩女、站殿将一个都不能少。一些需要收紧的场面收紧了,好几场戏都是由三两个人在场上完成的故事交代。全剧繁简适度,不紧不慢,环环紧套,合情在理,能让人产生想持续追着剧情演绎和人物表演看下去的冲动和欲望。
三是音乐设计清爽。如开始曲与主题曲虽然有“戏歌”的感觉,但听上去很好听,很润耳。全剧营造出的整个音乐氛围也很地道,有创新,但不偏离。再者,蒲剧与秦腔有相近之处,就是演员演唱的时候,往往音乐伴奏会立即转换到次要位置,不会演员在唱而音乐与伴奏跟着“铆劲”,甚至让音乐与伴奏哄抬到听不清楚演员在唱啥。纵观全剧,能感受到该剧的音乐设计者对蒲剧地道音乐及其伴奏方式的坚守和传承。给几个主要扮演者的唱腔设计也很顺畅,特别是行当唱腔设计鲜明,没有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四是演员做戏用心。县级剧团扛大戏,在如今的现实环境下不容易,而抗这样的新编原创大戏就更不容易了。资金有局限,人才有局限,这首先是需要看到的困难。但从所有出场演员的表演来看,不管是主演,还是配演,包括流程(龙套)演员在内,做戏做的都很用心,走的是“精品最大化”和“节约型创排”路子。据知,该剧没有外借演员,没有专门聘请服装设计,能感受到他们的创排目标是挖掘历史亮点,弘扬社会公德,唱好本土故事,在丰富当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全方位做好文旅对外宣传与交流。
总之,蒲剧新编大戏《晋国公裴度》,让我们看到了县剧团还保留着,看到了县剧团还有一批人在坚守戏曲舞台,戏曲艺术的生命之光还在闪烁。观众不是专家。观众盼得是剧团能有戏可演,观众能有戏可看。遇到类似这样的好戏,观众就要给予热情鼓励和积极支持。至于剧目需要有哪些修改,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和演出实践,会自然越打磨越好。
祝福蒲剧艺术!祝福运城市闻喜县蒲剧团!祝福《晋国公裴度》剧组!
(责任编辑:亿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