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 6 月,我把亲手创办的三个企业交给儿子经营,退出了江湖,准备潜心研易,安度晚年。但想不到竟意外地遇到了三十多年前的故友阎金铸,他向我反复讲述人祖山的人文历史,并送给我一本《人祖文化源与流》。当我认真读完这本书,决定上人祖山看看。
9 月 29 日,在吉县旅游中心主任陕高升和阎金铸、郭志明老先生的陪同下,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登上人祖山,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考察。随后,我和挚友们带着一个个疑问,走访了省内外十几位专家学者,又带着专家学者提出的问题,一次次深入人祖山寻找证据,有的专家学者我们先后拜访过五次。
通过五个月的实地考察和拜访专家,我们终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山西吉县人祖山中许许多多的全国唯一、人祖山下柿子滩遗址的考古发现足以证明这座大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称她为东方的伊甸园当之无愧;关于伏羲、女娲的传说和史料,不是神话,女娲、伏羲可能真有其人,华夏民族的先祖将走下神坛。那一处处遗址说明这座大山远古的繁荣,200 余座庙宇神龛证明了这座大山曾经有过的辉煌,但随着历史的变迁,这座神圣的大山却被历史的尘埃封闭了,被世人遗忘了。我和挚友们一致觉得我们有责任开启尘封,重光人祖山,我们有义务挖掘人祖文化,弘扬人祖精神。我毅然决定不惜晚年余力,倾其所有开发人祖山。
2011 年 3 月 2 日,我同吉县政府签订了开发人祖山的的框架协议,并撰写了生平第一部风光片《人祖山一座神奇神秘神圣的大山》的脚本,创作了生平第一首歌词《人祖山之歌》,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开发人祖山的艰难之路。
人祖山考古文化旅游鉴评听证会的始末
框架协议签定后,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文化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吉县人民负责的态度,我们没有急着动工,我带着我的团队,继续深入人祖山,远赴山西、河北、河南、陕西、甘肃等地,考察与女娲、伏羲相关的遗址,瞻仰各地的女娲、伏羲庙宇,拜访各地的女娲、伏羲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并征集了 20 多位专家学者关于吉县人祖山的学术论文,集结成册,筹备适时召开人祖文化专家论证会,同时报请市文物局对人祖庙进行清理。从 2011 年 8 月 13 日开始到 10 月 9日,市文物局考古工作队对人祖庙进行了艰苦而细致的清理,共清理出 291 件分属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民国五个历史时期的遗物及兽骨、人头盖骨。为了弄清骨头的年代,考古工作队把骨头的标本送到北京大学做鉴定。
2012 年 3 月,县文管所收到北京大学的鉴定报告,人的头盖骨为 6200 年左右,兽骨为 2100 到 900 年左右。恰好这时由北京达沃斯设计院为我们编制的总规,四易其稿,通过评审了。面对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此珍贵的历史文物,怎样保护、怎样展示、怎样利用,我们实在把握不准。为了使开发工作少走弯路,少留遗憾,我公司报请吉县人祖山开发领导组同意,组织了临汾市各方面的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们深感人祖山历史文化异常厚重,意义非凡,希望请更高级别的专家来研讨。于是,我公司又和领导组组织了山西省内的 13 位专家来吉县论证。省里的专家也十分谨慎,希望组织国内的知名专家进行论证。根据专家们的建议,吉县县委、政府组织了这次“人祖山考古文化旅游开发鉴评听证会”。会议的主旨是全方位评价人祖山考古成果、文化内涵、旅游规划,以及吉县全县的十二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会后,组委会十分认真地整理了各位专家的录音和会议记录,写好会议纪要后,电传给各位专家征求意见,专家反馈意见后,重新修改,再传给专家审阅,最后才定稿发表。可以说这份纪要是真实的,专家们的意见是中肯的、科学的,对人祖山的开发工作一定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于新闻报道引发的网民们的质疑与非议的态度与看法。
那份没有经过审查的新闻报道,融入了当地学者的一些感情,加之一些人为了新闻的轰动效应,采取了移花接木和偷换概念的手法,把新闻报道中“皇帝遗骨”偷换成了“女娲遗骨”,因而引发了网民们的质疑与非议。
对这些网民的质疑,我表示理解。而对那些采用偷换概念手法的撰稿者,我则希望他们来吉县实地考察,共同探讨。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对一些网民说我们有着不可告人的商业目的而故意炒作的非议,我也可以理解,这里我要说的是,我开发人祖山不是抱着商业目的,不是为了钱。我曾经对一些好友说过开发人祖山需要投资将近 10 个亿,建设周期需要 10 年,收回成本得 10 年,收回这 10 个亿的利息也需要 10 年,我已年过花甲,在我有生之年恐怕是收不回投资的。还要告诉大家的是我在同吉县政府签订开发协议时,主动的在协议中加了一条:吉县全县人民永远不收门票,请问如果是为了钱我会这样做吗?可以这样说:我开发人祖山完全是出于一种文化认同,一份历史责任感。
2012·6·25
于人祖山开发指挥部
(责任编辑:亿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