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李夜冰官方网站!
4243总访问人数
位置:首页 > 评论 > 给李夜冰的“新六法”点赞

给李夜冰的“新六法”点赞

发布时间:2019-08-28 18:42:30编辑:江春来源:亿点网

  在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上看到了李夜冰的绘画“新六法”介绍,颇为欣赏叹服。他是位具有深厚油画功底,又具有精湛国画技巧的画家,他通过自的正确走向和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积累了多少画家的丰富实践,创造了多少辉煌的艺术成就,这是一个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然而,中国画也仍然面临如何出新、如己多年的探索实践,总结出一套新的绘画理论“新六法”,具体是:一、以色代墨见其笔;二、色墨混用见其韵;三、线面结合含其骨;四、疏密得当观其势;五、有法无法取其度;六、有笔无笔重其神。对于传统沿袭已久的谢赫的“六法”是种发展,而对于今天的画坛则是种创新。它对于现代中国画何发展的现实问题。有些画家死守传统的笔墨样式不放(甚至死板到非要在一幅画中去具体寻找考证这是什么“皴法”,那是什么“笔法”),胶柱鼓瑟,亦步亦趋。画起山水来,与古代近代的经典山水画大同小异,全然不见当代现实生活中富有地域特色的锦绣风光;画起人物来,也仍然是古色古香、宽袍大袖的古代官员、文人、仕女以及和尚之类形象(大都系临摹得来),很少见到现实中各个领域各色人等生动鲜活的生活场景,还美其名曰“回归传统”,使得大量的中国画(有的改名为现代“水墨画”)呈现出一种大同小异、千幅一律、死气沉沉的面貌。

  而李夜冰显然不同。他用传统笔墨描绘现实生活,不拘陈法,大胆革新,“以色代墨”“色墨混用”,取得了突出的效果。看他的画,色彩强烈,形象鲜明,而笔墨又沉着老到,厚实精致,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又使人产生深沉的情感共鸣。

  借鉴西方绘画写生、速写、造型、色彩、用光等方面的技法,是徐悲鸿、林风眠等先贤早就在探索试验的途径。实践证明,这条写实主义道路对中国画的改造、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确实能弥补中国画在造型、用色、构图上的局限和不足。没有必要非要用“纯洁传统”的狭隘观念和眼光来看待画坛这种变化和发展。

  李夜冰具有扎实的油画功底,从他一些风景油画小品中可以看出端倪。而尤为可贵的是,他执意坚持用中国的传统笔墨意韵,同时又借鉴掺杂西画的构图技法,来表现大千世界的种种物象,亦中亦西,难分彼此,而且融合巧妙,不见斧凿造作痕迹。

  “形神兼备”是绘画领域创作、欣赏、评判的最高标准。仅仅造型准确,缺乏神采、生气、韵味、意义,显然属于“低层次”,难免沦于“写手”、“画匠”之讥;然而,倘若缺乏最起码的造型准确度,却奢谈“神采”、“意韵”,或以“逸笔草草”作为掩饰的托词,也可能陷入“假大虚空”的“乌托邦”境地。有些画家,甚至是颇有“名气”的“大家”,偏爱作“概念”大画,画作大都标上一些诸如“大地”系列、“城市”系列、“原野”系列、“佛坛玄思”系列之类“名头”,“神”似乎够完备、够深刻了,而“形”却未能与之相称。形象不准确,不生动,笔法粗糙,不精致,却企图凭借画幅上那几句外加的书法“题词”来吸引眼球,启发联想,实在是“神有余而形不逮”,弄巧反拙。

  而李夜冰的绘画在这方面尤为不凡。“有笔无笔重其神”就是他的终极追求。他的画都是有“为”而作,具有鲜明的主旨和意义指向,没有那些无病呻吟、故弄玄虚之作。虽然都是具象的风光景物,背后却蕴含着丰富、深沉的意味,以及鲜明、强烈的观念。看他的《圣火之花》,画的是具象但又变形抽象的荷花,而又颇类象征化的“火炬”,亦真亦幻,似而不似,强烈表达了画家对奥运之火的热爱、崇敬之情,而又别出心裁,独具一格。即使像《毕加索的故乡》这样的风景画,他也能从前景具象的观画人群和上面颇似抽象绘画的远山、云层渲染中,含蓄地表明毕加索对人民、对世界的深远影响,不落俗套,别有意趣。

  总之,李夜冰的绘画及其“新六法”理论为画坛带来一股“革新”之风,值得大家为之研究、探讨和推介。笔者与李夜冰先生并不认识,也无借此接近、攀附的意愿,却愿意自发地为他写一篇“点赞”评论,既没有阿谀奉承之嫌,也没有拘谨约束之虑,故而放胆直书,不计功利,与那些“红包”评论、“关系”评论、“友情”评论也许会稍有不同,从而显得真实、真诚、真切。但愿以后类似这样的不计功利的审美化批评能成为书画批评的常态,给沉闷的书画批评界带来些许改观。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