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绵山
电话:0354-7055055
位置:首页 > 景区文化 > 绵山访古

绵山访古

发布时间:2022-02-14 18:06:30编辑:亿宣来源:亿点网

作者:杜国华

绵山文化千百年来一直被人津津乐道,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经孕育了许多美妙的神话传说,行走在绵山就好似在传说中漫步,自然造就的奇妙景观和 神话传说相辉映,是绵山的一大特色,这一点在峰房泉景区尤为明显。蜂房泉又叫圣乳泉,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悬泉。在一处高百米、宽约80米的绝壁上,倒挂着数十对大小不一的石乳,石乳上长满碧绿的苔藓,每逢春夏时节,上面还会开着一些紫色的小花,这便是苔花。清袁枚有诗赞曰:“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随风摇曳,自历史深处开放,为圣乳泉平添了几多情趣。石乳成年累月滴水,如珍珠断线,滴入池中叮咚作响,宛如琴弦弹奏出的山水清音。无论天旱雨涝,从不断流。据说石乳五十年才能长成,而且都是成双成对。千百年来,百姓把蜂房泉水奉为圣水饮用,据说可以医治百病。相传当年介子推归隐,背负母亲二人走到此处,口渴难忍,坐在绝壁之处发愁,五龙圣母出手搭救,使绝壁上凭空生出几个石乳,滴水如注,落地成泉。后人在此修了五龙殿,答谢五龙圣母送来甘冽泉水滋润万物,降福于人间。

在蜂房泉周围还有望峰门、五龙朝母殿、三皇阁、八仙洞和妈祖庙等多个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典故,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大的蜂房泉景区。望峰门又叫吊桥门,铁门洞前原有20米深的沟壑,上面架有门板吊桥,左边为千仞绝壁,右边为万丈深渊,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妈祖庙是一个在我国北方地区罕见的庙观。绵山的妈祖庙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明清时期,介休范家经营海运,成为著名的晋商。有一次,范家的船队出海遇上了海啸,危难之际,妈祖显灵,顿时风平浪静。为纪念海神的恩德,祈求行船平安,范氏家族在绵山修建了妈祖殿;明朝正德年间,来自东、西、南、北四海的四条蛟龙在介休兴风作浪,危害百姓。正在危难之际,四海龙王化作四条金龙,收服了四条恶蛟,为老百姓免除了灾祸。后人便在绵山修建了四海龙王殿,并在碑记上加以记载;八仙洞建于元代,里面供奉着东华大帝和八仙。据传,介休道人梁志通曾在洞口听着东华大帝给八仙讲经,于是在洞内塑像供奉。

与宗教相生相伴的是建筑庙堂、楼阁、亭台、殿宇,都成为绵山的醉人景致,但是要说到集道家文化与建筑文化之大成者,那就非大罗宫莫属。绵山大罗宫依山而建,明四暗七、十三层仿古建筑,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层楼叠阁、气势恢宏。以大罗宫为中心的绵山十里宗教文化游览区,从古至今烟火旺盛。在历史记载中,已找不到大罗宫的始建年代,早在西汉汉文帝时期,大罗宫就已经颇具规模,当时称为大罗观。唐开元年间,李隆基礼拜绵山并重修大罗宫,后来北宋宰相文彦博再次加以修复,明清以来,大罗宫屡废屡修,最终还是毁于战火。现在的大罗宫是在原址上进行恢复扩建,使这座盛极一时的道家圣殿终于恢复了往日的雄壮繁华。大罗宫内供奉从无形、无名、无上到三清四御及道家的全部神灵。众妙堂、崇贤馆和藏经阁内所藏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历史文化精品。众妙堂是彩塑艺术的殿堂,这里陈列着唐、宋、元、明各个时代神、佛像300多尊;崇贤馆是陈列历代皇家文书最多的历史名人展厅,有几十道晋文公、唐太宗、唐玄宗的圣旨、诏书,还有张良等历代名人的诗词以及保存下来的相关实物,藏品颇为丰富;藏经阁也叫墨华轩,是全国风景区中藏书最多最全的地方;大罗宫讲经坛是道士集会和讲经的场所,坛内墙上悬挂着由全国百位书法名家书写的木刻《道德经》,总共108块,面积达300平方米,被译为多国文字并称为华夏奇书,金碧辉煌,场面蔚为壮观。

绵山天桥是一处长400余米、宽不足1米的世间奇特的云中栈道。上离山顶200余米,高出云表,下距沟底300余米,悬于半空。多云天气漫步桥头,人从桥上过,云在脚下涌,平步青云、飘飘欲仙的感觉油然而生。景区内有神兔相助高僧志超通过断崖的神奇景观,有中国最险绝的军事要塞石勒寨和唐太宗李世民为感恩太上老君所建的洞神之宫。正殿有“三洞大教主”之一的神宝君塑像,两侧为“南北五祖”“七真人”及众仙殿。桥下长洞内塑有老君历世应化身,以及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家的造像。真武殿、天蓬殿、三官殿、水母殿、二郎神殿塑像均为唐宋风格。汉高祖刘邦的谋臣张良、辅佐刘备三分天下的诸葛亮等都曾在这里打坐修行。古印度须弥山飞来之石——须弥石,月圆之夜能折射出一钩弯月的宝月泉更为神奇,令人神往。

绵山地势险要,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后赵皇帝石勒曾经在此安营驻兵。石寨始建于晋怀帝永嘉年间,它依山而建,前方是深渊万丈,后方的沟壑纵横,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再加上三道防线,迷魂阵、吊桥门构成了固若金汤、坚不可摧的堡垒。石勒寨在中国营寨历史上以险绝而著称,历经风雨巍然屹立。寨内陈列有当年演绎的八卦阵、兵书、兵械、文书以及复兴天下寒食节的诏书,并有后赵皇帝石弘上绵山所铸的石勒像等历史珍品,整个营寨完整地再现了两晋时期的军事文化。

天桥的建筑群可分为三层,下层有一座炼丹炉,相传是太上老君在明洪武年间为驱除三晋瘟疫炼制神丹所用;中层建筑主殿是洞神宫,唐太宗李世民把老子尊崇为李唐王朝的先祖,认为他取得天下是“君权神授”。最上层是天桥长洞,唐贞观十五年,李世民来绵山谢雨,为感恩先祖指点,敕命在此修建天桥长洞,并塑有太上老君十五世应化像。

一斗泉,是一处天然生成的斗形水泉。相传很久以前,绵山缺水少树,玉清元始天尊云游到此,用拂尘蘸东海之水点了几点,顿时变得满山翠绿。最后的一滴落到一斗泉处,便成为此泉。为感念天尊庇佑苍生的恩德,后人在此建洞真宫,为天宝君的道场。殿内供奉有元始天尊以及东、南、西、北四方各八天上帝共三十二天。该处景点还有象鼻山、鹿桥、固山石等,记载了高僧志超择地绵山时山摇地动、猛虎追赶,白象、金鹿、仙鹤帮其脱险的神奇故事。

洞真宫是玉清元始天尊的道场,主要供奉元始天尊。两旁是金童,两侧为上宰和上相。洞顶悬塑意为混元之气化生五色祥云。祥云中左为盘古开天地,右为女娲补天。洞真宫的始建年代不详,隋、唐时期初具规模,相传唐高宗李治曾在绵山朝拜后才得以即位,此后下令对洞真宫加以重新修建;在一斗泉也留下了许多修行者的足迹,其中唐代的李淳风和明代的刘伯温,都曾在此观星象、演习八卦,深得道学的精教,也在乾坤洞里留下了足迹。

绵山自古就是佛、道相融的名山。该景区就有两座在佛家和道家都有位置的寺庙:文殊殿和普贤殿。文殊菩萨又称文殊真人,是智慧和勇猛的象征,能够除一切无名烦恼;普贤菩萨又称普贤真人,是贤善吉祥的意思,也是真理的象征。

朱家凹的故事大都与大明朱家王朝有关,明太祖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曾云游四方,来到绵山见这里山清水秀,便在此修行,祈祷天地,得到灵宝天尊的点化,后来他的儿子朱元璋果然当了皇帝,朱五四死后便葬于此,以后朱家子孙不断来此膜拜,这样朱家凹的名字也就闻名于世。朱元璋称帝后,认为是天尊显灵的结果,便派自己的十七子朱权前往绵山修复洞玄宫。现在的洞玄宫是在原址上扩建。大殿内正面供奉上清灵宝天尊,又称太上道君,是三清中的第二尊神。石窟里的灵宝天尊像高6米,大殿顶部是造型精美的悬塑,左侧为夸父追日的故事,右侧为嫦娥奔月的故事。出正殿回头仰望,山势犹如四扇屏风,后有一张龙椅,两边山壁左右外伸似龙椅的扶手,真是一个风水宝地。另外朱家凹还供奉十方天尊、三茅真君、北天师、陈抟老祖、三丰祖师。明世宗朱厚熜上绵山祭祖,因笃信道教,便命人摹刻王羲之一笔而成的“道”字。此字笔走龙蛇、似道似弦,暗藏道之玄机。绵山一带民间流传有“上祷天、下祷地,祷得朱元璋称了帝”的说法。相传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就是在这里跪拜祈祷。后朱元璋派十七子朱权来绵山朝拜,定名为祈祷台。朱家凹独秀峰是观赏绵山风景的绝佳去处,它一枝独秀耸立于群峰之间,登顶眺望,目光所及之处,朱家凹雄伟的建筑、四围满山的翠绿、绵山十里画廊尽收眼底。

栖贤谷是一道蜿蜒而上、九曲一线天的狭谷。据地质专家称,此谷早在25亿年前生成,一条狭长的深沟,是天然大理石由水流冲刷形成的奇岩岩沟,构成了沟谷幽深、九曲一线、仙泉千支、泉流如注、仙迹颇多的仙谷。栖贤谷九曲之奇,是奇在峰怪石异、千变万化。第一曲“月牙峰”,第二曲“葫芦峰”,第三曲“罗汉峰”,第四曲“骆驼峰”,第五曲“兔耳峰”,第六曲“双龙峰”,第七曲“金蟾望月峰”,第八曲“龟猴朝圣峰”,第九曲“仙人览胜峰”。各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走在蜿蜒数公里的峡谷中,十余架天梯和索桥,有的凌空飞架,有的直插云霄。人在索桥上,索桥随人的步韵上下颠簸,有一种水上行舟的韵味。峡谷中时而有清风吹过,风吹桥动,桥摆风生,一派悠然自得的情景。

相传,介子推母子就是攀爬栖贤谷,而后到达归隐之地。在这里,介子推母子留下了很多美丽的故事。超凡洞是一个洞口仅能爬进一个人的石洞,洞腹内可容纳四五人,相传当年介子推携母踏上归隐之路时,走到这里正依石小憩,突然狂风大作、雷声轰鸣,急欲寻找一个藏身之所,危急之中眼前一亮,发现了这个洞口,母子二人先后爬了进去,一进洞便打起盹来。朦胧中觉得自己似乎掉进了万丈深渊,继而又腾空而起,等他们抖擞精神爬出洞来时,感觉身体已轻松了许多。原来他们在洞里已脱去凡胎转成仙体,后人便把此洞称作超凡洞;龟象石是文殊广法天尊点化介子推母子时留下的遗迹,“龟象”是“归向”之意,顺着天尊的指向,可以找到介子推当年的归隐之地。

先贤的归隐吸引了无数后来人到此探幽访古,他们经过艰难跋涉来到这里,由衷赞叹介子推母子的高风亮节。在此幽深的峡谷中,我们可以找到晋文公苦苦寻贤的足迹,也可以看到唐太宗李世民虔诚于术药的步履。还有蝴蝶窝,每年都有各种鸟兽来此聚合,喜迎游人贤士的到来。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