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纪念日,一堂生动且精彩的情景微党课在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以下简称“国师纪念馆”)内上演,让前来参观的党员们热血沸腾。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七一建党节期间,国师纪念馆连日来日均接待观众3000余人,开展情景微党课数十余场,让观众全方位了解国民师范校史以及山西革命斗争活动,激发了广大观众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重忆峥嵘岁月 感知爱国主义华章
国师纪念馆前身系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始建于1919年,是阎锡山创办的一所专门培育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初期在山西开展反帝、反封建革命活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基地之一。这里,被誉为“晋省革命摇篮地培育文武治世才”的学校。
国师纪念馆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浓缩性地体现了当年的环境风貌,主要建筑坐北面南,中轴线上前有西洋式大门(复原),中有加固维修后的二层办公楼,后有录事室,东侧又有东图书馆及新建的资料楼,整个建筑简朴典雅。目前,该馆对外展出有《育才学府,革命摇篮》《党风廉政教育展》《旧址办公楼原状陈列》《旧址图书馆原状陈列》四个固定展陈,及两个临时展览《恰同学少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科学普及加足能量红色文化传承基因》。
在参观过程中,公众们可以随着时间线索,在一间间展室里了解“国师”的发展轨迹,感受广大青年学子的赤诚报国之情、共产党人的赤诚之心。参观过后,大家面对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重新找到了自己作为新时代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情景微党课再现革命故事 打造家门口的红色教育学堂
从去年开始,国师纪念馆深入挖掘馆内资源,以“走进国民师范,追寻红色记忆”为宗旨,打造了一系列情景微党课,让公众在情景剧的带领下,更有代入感地参与其中,也让党课变得更加生动,深入人心。
“情景微党课,打破了以前专业老师讲党课的模式。因为我们通过这么多年的运营,发现最好的参观方式就是让观众参与其中,所以就打破了传统模式,尝试用情景剧的方式,去讲述一堂主题党课,让观众更直观地看到那时候发生的事情。”该馆副馆长杨芸是讲解员出身,在国师纪念馆工作了32年之久,她非常了解公众们的需求,由此才萌生了打造情景微党课的想法。如今,国师纪念馆已经推出了多个系列的情景微党课,馆内工作人员既是服务人员又是“演员”,他们把对该馆浓浓的爱,呈现在了一幕幕的党课之中。
在名为《穿越时空的对话》剧目中,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牺盟会会员高希敏、梁淑媛夫妇为革命事业痛别亲生骨肉,为国捐躯的故事,那时,他们的女儿才刚出生,为了革命事业,夫妇二人把孩子放在了老乡家中寄养。多年后,他们的女儿高兰生来到了国师纪念馆,看到了自己爸妈的照片,泣不成声……这位老人是杨芸来接待的,她把高兰生老人的故事记录下来,最终通过剧目来呈现。剧中,高兰生老人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了爸妈听,而照片中的父母也诉说着对女儿的不舍。台上,演员们字字戳心,动情之处泪流满面,而台下的观众们,也暗暗拭去眼角的泪水。
从《烽火国师》到《牺盟牺盟》,从《穿越时空的对话》到《国师教科书的前世今生》《最后的嘱托》,再到快板书《山西女兵连》,共产党人的峥嵘岁月变成了一部部打动人心的剧目,国师纪念馆的一幕幕场景、一件件文物,也成为故事中的“故事”。这些情景剧、快板书小而精,在短短的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时间里,用生动活泼、情景再现的形式,将英雄的事迹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有观众感慨,“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正是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初心换来了今日的盛世中国!这一堂堂微党课,深入人心,我特别受鼓舞!”
据杨芸介绍,如今的国师纪念馆在红色教育进程中与公众做到了无缝式对接,从幼儿园孩童到大中小学生再到社会团体以及省内外党员,针对不同的年龄层进行党课教育,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弘扬、传承共产党人精神,“我们也希望接过红色接力棒,让红色基因像种子一样落地生根,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责任编辑:亿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