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到收藏夹  您好!欢迎来到亿点网 亿点网| 网站导航| 投稿入口| 客服中心
您的位置:亿点网 > 新闻 > 抗击疫情“山西方案”的中医之道

抗击疫情“山西方案”的中医之道

发布时间:2020-04-11 10:55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赵树义    浏览:
0

​王晞星档案:
  首批全国名中医,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中医院(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原院长。著有《中医肠疗》《医苑英华》等,倡导“和法”治疗疑难重症,主动担纲山西省中医院专家组组长,制订“一人一证、一证一方、一人一策”方略,牵头研发覆盖预防、治疗、恢复、核酸久不转阴全周期的“山西方案”,6种新冠肺炎中药制剂先后获批,制剂种类居全国第二。山西确诊病例133例,中医药使用率为98.4%,总体有效率达95%以上,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确诊患者零死亡、出院患者零复阳。

“老中医”紧急回援

  这是王晞星“退休”后的第一个春节。
  去年6月10日,王晞星卸任山西省中医院院长一职,主政13年又两天,他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出门诊,散步,写字。自宣布“退休”那日起,王晞星便过起“老中医”的自在生活。从前又当院长、又出门诊,王晞星忙得像只陀螺,现在终于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了,他心里想的第一件事,便是补上天伦之乐,毕竟,就做丈夫和做父亲而言,他算不上称职。女儿、女婿都在北京301医院工作,妻子9年前退休,大多时候在北京帮女儿带孩子。王晞星“孤军奋战”多年,虽然山西省中医院就是他的家,但他也渴望多陪陪家人,弥补心中的亏欠。
  春节前,女儿便帮王晞星订好去海南的机票,妻子和外孙更是早早就飞到了海南。
  1月21日,腊月二十七。王晞星出完年前的最后一次门诊,已是中午1时。那时,山西还没有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出了诊室,王晞星便直奔机场,飞往海口。终于不用春节值班、终于可以安心过个年了,王晞星心里难得轻松;女婿、女儿也提前请好假,女婿订了除夕的机票,女儿订了大年初二的机票。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次日,女婿打来电话,假期取消,接着女儿也打来电话,随时准备上发热门诊。王晞星这才隐隐感到不安,他也打算回太原,女儿说,这是我们年轻人的事,您已经“退休”了,就别再操心了。
  话虽这么说,王晞星还是关注起新闻来,海南、山西疫情通报的排名前后紧挨着,他便去留心当地人的反应。大年初二,王晞星专门跑到海口海鲜市场,人虽少,还算正常;初三、初四外出与来海南度假的老朋友小聚,市面上人来人往,也还正常;初五,饭店突然关门了,只有海滩可去,但必须戴口罩。王晞星再也坐不住了,当即打电话告诉女儿,让她帮自己订机票,他要回太原。医者父母心,何况女儿也是医生,当然懂得父亲的焦虑。但连续3天,不是无票,就是航班取消,好不容易才抢到一张初九的机票。
  2月2日,星期日。茫茫夜色中,王晞星降落太原。
  次日吃过早餐,王晞星先跟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冀孝如通了电话,向冀报到;接着又跟省卫健委副主任冯立忠通了电话,向冯报到。二位领导嘴上不说,但王晞星听得出来,自己能星夜赶回,他们心里高兴。接着,王晞星便安排他的徒弟、山西省中医院肿瘤科副主任郝淑兰收集省内及全国新冠疫情的相关信息,同时,又安排赴潜江支援湖北的呼吸科副主任关炜收集湖北的相关病人信息。10时许,院党委书记谭利国来电,约定见面商量下一步工作。王晞星离职后,新院长尚未到位,王晞星明白,非常时期,自己必须当仁不让,离岗不下岗。谭利国与王晞星搭档多年,知道值此大难之际,王晞星不会坐视不管,今果见王晞星回援坐阵,心里踏实下来。王晞星也不客气,当即建议成立山西省中医院抗疫领导组,谭利国担任组长;成立抗疫专家组,自己担任组长。谭利国正有此意,表态坚决做好后勤保障,全力支持专家组展开工作。
  下午3时,谭利国、王晞星召集副院长刘光珍、郝旭亮和呼吸科主任薛晓明、医务科主任张锦峰等,根据收集到的省内及湖北确诊者的相关病历、症状和舌苔影像资料,进行逐一分析、辨证。王晞星认为病理主要是湿、热、毒、瘀,发病的脏器主要在肺,它可以向心、肝、脾、肾四个脏器传变,中医应根据病变的不同阶段分期施治。他们讨论了3个多小时,《山西省中医院新冠肺炎中医防治方案》基本成形,内容包括预防用药(益气除瘟颗粒)和治疗早期方(除湿清肺颗粒)、中期方(解毒护肺颗粒)、恢复期方(补肺健脾颗粒),同时,沿用国家重症方剂,方案几乎覆盖病程全周期。方案甫定,谭利国又立即安排办公室通知院领导和专家们连夜召开联合会议,研究成立抗疫领导组、专家组,讨论通过了新冠疫情中医防治方案;同时决定双管齐下,一边将方案紧急上报省卫健委、省中药管理局,申请批文,一边赶制药剂,向一线医务人员、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免费统一配送。
  至此,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山西方案”初具雏形。
  郝淑兰具体负责科研项目申报。回忆起那一天,她说,就像打仗,不过,有王院长在,大家心里有底。

中西合璧,浇灭“炎症风暴”

  2月3日上午,王晞星赶赴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找到他的老朋友范梦柏了解情况。范梦柏和王晞星一样,也刚离开院长岗位不久,这次担任太原市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扮演的是和王晞星同样的角色。专家见专家,一拍即合,初步商定中西医联手,打一场1+1>2的攻坚战。下午,王晞星赶赴此次山西疫情严重的平遥县,之后又马不停蹄赶到晋中市传染病医院。一路看下来,疫情不容乐观。王晞星心情沉重,返回时遇到堵车,深夜才回到家中。
  次日,接到省卫健委通知,王晞星陪同省领导再赴平遥、太谷调研。
  王晞星处事一向沉稳,在同事眼中,不管多大的事,只要有他在,根本不用担心。但这一次,看到各方汇集的疫情信息,王晞星越看越吃惊;尤其重症患者,病毒一旦侵入身体,引起炎症因子风暴,肺部渗出物骤增,便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凶多吉少。王晞星参与进来晚,但他一直在思考如何用中医破解这道难题。
  在中医理论中,并无“病毒”之说,只有疫病。病人发烧、肺炎,都是身体启动防御机制与病毒斗争的结果,病毒与人体同在,没有药物可杀死,只能靠自身免疫力。日常接触过程中之所以有人传染、有人不传染,便与人体免疫功能有关;有人患病后症状非常轻、有人患病后急剧加重,也和人体免疫功能有关。病人从发现到确诊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医早介入、早治疗,可让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病程明显缩短,还可防止向重症转变。
  2月6日,王晞星按照省卫健委的安排,到各医院会诊巡视。下午3时,省中医院熬制的中药预防方、早期方、中期方、恢复期方热腾腾出锅,谭利国、刘光珍带队把药分批送到太原、晋中各定点医院。晚上,王晞星参与专家会诊,他对湖北病例和山西病例、尤其病人的舌苔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受地域、环境及气候影响,山西患者和湖北患者的病症并不完全一样。湖北湿气较重,山西气候较干燥,患者如果在太原发病,热性要比武汉重,更易出现伤阴。
  2月7日一早,王晞星又跑到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找范梦柏详细了解病人情况。范梦柏是西医专家,他告诉王晞星,这次病毒感染是直入肺脏,上呼吸道的卡他症状不明显,轻者免疫力高可自愈,发热、咳嗽症状有,但短时间内出现喘憋、血氧下降;同时毒素攻击心脏、肝脏,出现心、肝损害。重症期患者胸部CT主要表现为肺外带的磨玻璃样改变,炎性渗出明显,甚则肺水肿、肺实变。王晞星是中医专家,他认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属于湿热蕴结不解,化生湿毒,毒损血络,使肺通调水道和肃降水液功能失调,导致水毒摄肺,凌心犯肝。二人各有各的表述,但预测后果一致,那就是“炎症风暴”。二人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又一起看过几个重症病人,王晞星建议采用中医泄肺之法,就是说不走呼吸道、不走肠道,走水道,全力保肺,兼顾祛邪、护胃、保护心肝。范梦柏认可王晞星的思路,商定由王晞星针对此期的重症患者制订专用处方,并配合辅助呼吸等支持治疗,中西结合,携手逆转多脏器衰竭和阻止病情进入DIC。实际上,就是中西医联手,共同将“炎症风暴”遏制于无形。
  中午12时,王晞星匆匆赶回省中医院,召集刘光珍、郝淑兰加班,围绕泻肺、利水、养心、护肝、凉血、清热等功用,制订中药处方。当时是汤剂,后来制为颗粒,王晞星最终把这剂处方定名为“复方葶苈颗粒”,主要用药为葶苈子、白茅根、丹皮、生地、杏仁、白豆蔻、薏苡仁、茯苓、黄芩、茵陈、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等。葶苈子、白茅根泻肺利水为君,能显著改善心肺功能衰竭;丹皮、生地清热凉血,能减轻肺部炎性渗出和预防DIC发生为臣,杏仁、白豆蔻、薏苡仁、茯苓、黄芩健脾利湿清热,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炎性渗出吸收;太子参、麦冬、五味子、茵陈一方面养心护肝,保护心肝功能,另一方面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发挥增效减毒作用,共为佐使。
  “君臣佐使”调遣完毕,王晞星长出一口气,他让郝淑兰把处方发给范梦柏,范梦柏看后若无异议,他们便安排药房煎药。下午3时,熬好的中药便送到了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
  次日,2名重症患者开始服用中药。其时,刚从晋城转诊来一名危重症患者,姓李,女性,年方24岁。患者因为发烧、咳嗽、气喘等症状,一直燥热不安,吃不下、睡不着,说不出的难受。没想到第一服中药下肚,她就睡了确诊以来的第一个安稳觉;喝完第二服,咳嗽症状明显减轻;第三服后咳嗽几乎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气喘也明显好转;第四服下肚,气喘完全没有了,下地活动、去厕所都没有问题;第五服吃完顿觉浑身轻快,和正常人一样。另一位重症者年长,姓孔,服用后随访效果也非常好。
  在常人印象中,中医治病见效慢,远水不解近渴。这其实是对中医极大的误解,中医仅是慢症慢治、急症急治而已。葶苈泻肺汤在危重症患者治疗效果明显,这让王晞星和他的团队成员信心大增。
  2月11日,省中药管理局组织专家会诊,王晞星一口气参与了4例重症、2例危重症的会诊。在会诊过程中,王晞星发现,这些患者大都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基础疾病,从症状上来看,并不适合用葶苈泻肺汤。于是,王晞星又针对60岁以上,有基础病、合并症的危重症患者,提出了“一人一证、一证一方、一人一策”的治疗思路,这也是山西此次疫情期间的治疗经验之一。

和为用,破解无症状感染难题

  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无特效疗法,疫情带来的恐慌,皆源于此。
  但在王晞星看来,所谓疫病,不过是人体自身或人与自然的关系失和而已,治疗就像两军对垒,我不一定要消灭你,但必须提高自身战斗力,达到新的力量平衡。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以经络相联,构成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是生命活动的最佳状态。此即王晞星倡导的“和法”辨治疾病的精妙所在,所谓疑难痼疾,唯“和”能调。
  2月13日上午9时,冯立忠、冀孝如携省级中医专家组到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对全省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进行现场会诊。专家组成员有省级名医刘光珍教授、李廷荃教授、李双全教授等。专家组组成时,王晞星正在海南度假,冯立忠、冀孝如觉得他刚“退休”,不好意思打扰,便未将其列入其中。但王晞星毕竟是全国名中医,他一赶回来,便成为专家组不是专家的专家,每次会诊,都少不了他。那天,还有太原市卫健委副主任张泽、市中医管理科主任赵伟、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董永康等,可谓群贤毕至。范梦柏首先介绍了重症患者情况,专家们一起查看了患者舌苔、相关检查、化验结果等,并为6位重症患者逐一开具了中药处方,其中年龄最长者86岁,4人70岁以上。当然,主导者是王晞星。会诊结束,冯立忠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让中医药早期介入,贯穿新冠肺炎发生的各阶段,用到每位患者身上;要因人施治,一人一方;要中西医融合,相互促进,建立长期会诊机制,不定期沟通。
  下午3时,省中医院便将6位重症患者的中药送至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
  2月14日上午9时,省领导组织专家会诊危重症患者,王晞星再赴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会诊直入主题,即如何救治危重症患者。两位重症组组长分别介绍了患者的情况,专家们纷纷发表意见,王晞星重点讲了如何避免轻中度患者转重症、重症患者转危重症,一旦发生,如何在3至5天内再由危重症逆转到重症、重症逆转过渡到平稳。他强调,患重症的多是老年人,并发症多,要一人、一证、一方,个体化治疗。对部分症状消除但核酸久不转阴的病人,也不能大意。
  当天下午,省领导又特意约见王晞星,详细听取了王晞星关于预防、治疗等整体方案的汇报,要求王晞星尽快拿出无症状感染者及新冠肺炎症状体征好转后核酸久不转阴者的解决办法。
  王晞星欣然领命。他带领团队,依据中医“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正虚之处,便是留邪之所”的立论依据,夜以继日,研制出核酸久不转阴方(益气祛毒颗粒)。王晞星认为气虚正气不足以鼓邪外出,致毒邪留恋,因此,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及新冠肺炎症状体征好转后核酸久不转阴患者,应采用益气祛毒的治疗方法,使毒去核酸快速转阴。方药为生黄芪、党参、苍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银花、连翘、黄芩、芦根、白蔻仁、麦冬、炙甘草等。生黄芪、党参益气补肺健脾为君,银花、连翘、黄芩清肺热祛邪毒,芦根清热生津共为臣药,白术、白蔻仁燥湿健脾,陈皮、当归甘温益气、健脾和胃,升麻、柴胡既助芪参升提中气,又能解毒透邪,麦冬养阴,共为佐药,炙甘草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凑益气补肺、清热祛毒功效。
  “君臣佐使”被王晞星如此这般再次调遣一番,中医抗疫的“山西方案”——包括预防用药(益气除瘟颗粒),治疗早期方(除湿清肺颗粒)、中期方(解毒护肺颗粒)、重症期方(葶苈泻肺颗粒)、恢复期方(补肺健脾颗粒)和核酸久不转阴方(益气祛毒颗粒)——便全部出炉。
  这个春天无疑是王晞星一生中最特别的春天,问他可有遗憾,他说,没有去武汉。
  医者仁心!
  那些日子,郝淑兰一直追随王晞星左右,透过她的患者随访日记,便可见战“疫”中的医者何其可爱:
  2月15日17时,电话随访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听说姚某忠体温降至正常、升压药减量,再次感叹团队合作的伟大、专家的伟大、中医药的伟大……22时30分,整理好发过来的患者CT图片,看着不错,发给王院长了。没想到23时他又打来电话,询问叮嘱一番,好感动啊!这就是中医人的医者仁心、中医人的生命至上、中医人对职业的敬畏!23时12分了,还是给冀孝如局长和冯立忠副主任都发了吧,让他们也安安心。
  一下午不停地联系患者用药,随访时得知张某昌服药后有点泻,请示王院长,如果拉肚子不是很严重(日不超过3次)怎么办?王院长回复,可以继续服,放到饭后;如果饭后还拉肚子,可以减半量饭后服,能促进恢复。
  2月16日8时30分,接光珍副院长电话,总结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情况,又紧急约来李晶主任。幸亏前期有随访,要不还真总结不出来东西。总计8人,其中1人仍危重,1人出院,4人核酸转阴,4人CT显示好转,有2人未随访到。
  冯立忠副主任给我打电话,好惊讶!我们卫健委的好领导、好同志啊,没有身份地位、没有上下级关系,涉及到疫情,可以直接指示任务,为我们的领导点赞、加油!……又跟宋泽民老师一起总结了省里疑似病例的预防用药效果,感觉中药真是棒棒哒,了不起的效果啊。加完班回到家就14时了,但感觉还是很充实。晚上又跟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医生、护士随访了部分患者。真希望大家都能及早用上中药,让患者早日康复……
  2月17日,上午去了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冯立忠副主任、冀孝如局长以及省内中医专家组成员王晞星、刘光珍、李廷荃、李双全全去了。太原市中医专家组成员也在,还碰到了太原市中医院的王济梅主任等。又给6个患者做了会诊,给前期会诊的患者做了咨询,4个患者核酸转阴,1个出院,1个转普通病房,4个病情转平稳。好欣慰啊,中医确实了不起!努力学习,做一名优秀的中医人。
  无独有偶。在这次抗疫中,中医的神奇作用无需多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率领的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接管的武汉金银潭医院,截至3月30日,共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158人,140人治愈出院,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治愈率89%。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带领的中医团队,整体接管江夏方舱医院,收治了567例新冠肺炎患者,无一例患者转为重症、无一例患者出舱后复阳。

活学活用,传承也要创新

  王晞星是山西稷山人,1966年入小学,1976年高中毕业。高中毕业那年,王晞星16岁,在村里,他是爱读书的人,被时任当地西街卫生所所长张仁荣看中,便当了药剂员。卫生所占的是一个大宅院,坐东朝西,大门进去是正院,四角还有四道小门通向别院。王晞星住在正院,晚上月黑风高,一个人去仓库拿药,时常吓出一身冷汗。抓药、打针、输液、抄方、巡诊、制药,还有算账、记账,还有在卫生所药园里种红花、板蓝根、枸杞子,还有到与乡宁搭界的山上采五味子、柴胡、黄芩、玉竹、车前子。回忆起那段往事,王晞星一言以概之:“从小卖蒸馍,什么都经过。”这段“赤脚医生”经历,让他以后看病、建科室、当院长,一点都不怵。
  喜欢的,王晞星几乎过目不忘;不喜欢的,王晞星常常视而不见。王晞星的姐夫得了急性阑尾炎,肚子疼得厉害,张所长看了说要做手术,他姐夫死活不肯。王晞星想起《金匮要略》里边有个大黄牡丹皮汤的方子,有丹皮、桃仁、冬瓜子、银花、红藤、元胡、枳实、白芍等,是专治内痈的。王晞星加大剂量,让姐夫服下,第二天便拉出许多脓来,病情缓解,愈后一直没有复发。那是王晞星第一次用药,一点儿也不害怕,张所长见状大摇其头。张所长的师父也是一名老中医,张所长有次讲他师父用地黄饮子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王晞星便记住了。上世纪90年代,王晞星周末去霍州出诊,用这个方子治好过心肌梗塞后下肢萎软患者、脑出血后遗症小便失禁患者,都是上了年纪的,都是多年治不了的疑难杂症。中医在于传承,最好的传承就是实践;中医还要活学活用,异病同治便是在传承之上的创新。行医多年,王晞星一直坚持“一人一证、一证一方、一人一策”,便与此有关。
  中医结有缘人,王晞星与中医的缘分便是那时结下的。王晞星精研中医、熟悉西医,他说自己如果学西医,也是一个好西医大夫。此言不虚,但中国肯定少了一个中医大家。
  王晞星不抽烟,少量饮酒,触觉好,他的手机平时处于振动状态,出诊时更是处于振动状态,他用坏的手机都是振动出了毛病。王晞星每次出诊至少5个小时,看病人不少于90人,诊断速度之快,实属罕见。王晞星出诊时不愿受到任何干扰,他说,看病是有节奏的,一旦打断,需要再看三四个病人才能重新找回节奏。王晞星对药材异常敏感,每写下一味药,眼前便会出现这味药生长时的样貌、根部的样貌,甚至能看到药物在病人体内的运行;每写下一个处方,眼前都会出现一座立体森林,植物的、动物的、矿物的。病人在王晞星眼里是个生命体,每味药在他眼里也是个生命体,一张处方落下,他便知疗效如何。肿瘤科主任刘丽坤是王晞星的大学同学,她曾问过王晞星,你是不是开好方子,就知道能不能治好病人?王晞星点头称是,说,如果开方子时犹豫,病人大多会反复。刘丽坤轻易不佩服谁,对这位老同学却心悦诚服,她说,王晞星有气场,跟着他做什么你都觉得踏实。
  王晞星从不排斥西医,认为中西医的关系类似“证”与“症”,证候是人体内在规律,症状是人体外在表现,有诸于内,必现于外。从根本上讲,中医为道,西医为技;中医是治人的,西医是治病的。王晞星一手建起的肿瘤科走的便是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之路。王晞星认为中医排斥西医不明智、西医排斥中医同样不明智,他希望以后的医学院能够中西医兼学。王晞星主政省中医院之后,专门招聘来三四十名学西医的,他把他们都培养成了中医大夫。目前,这批人已成长为省中医院的中坚力量。

 

 
(责任编辑:亿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