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北大,古典堂皇。皦皦鸿儒垂范,莘莘学子驰腾。人文北大,笃学尚行。行在足下益远,学在时下弥精。
——题记
一
初冬的燕园,寒意渐浓时,仍不失古朴幽雅,已是落黄飘零,更增添温情宁静。11月28日晚,由国家一级作曲、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学术带头人、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华夏之根艺术团团长王京荣主讲,北京大学会议中心主办的“聆听大地的咏唱——山西民歌70年”讲座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如火如荼举办,全场听众聆听了这一场山西民歌视听盛宴。这一刻,燕园凝神,那一时,全场沸腾。
王京荣先生授课现场 张江伟 摄影
王京荣先生讲座现场,歌手常春、李小菲为观众演唱《五哥放羊》 张江伟 摄影
山西民歌的两个高地,横向看,以晋中左权开花调、晋北河曲二人台为代表,歌唱劳动、歌唱生活、歌唱爱情。王京荣先生从山西民歌起源最早可以接续到诗经《国风》开始讲起,循序渐进,以讲故事的方式,阐述了山西民歌两个高地:河曲二人台和左权开花调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情感表达方式以及流变。“山西民歌历史久远,种类特别多,解放初期,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我们老一辈艺术家还有文艺工作者,出了一套集成,有戏曲、曲艺、舞蹈,其中就有民歌。在我见到的大部分民歌集中,山西民歌是比较厚的,收集到有两万多首民歌。山西民歌除了种类多之外,还体现在它的情感饱合度和它风格的迥异。情感表达的方式和歌里表达的内容,山西民歌每一首都不相同,而且区别很大,感情表达方式和感情的浓度也很不同:‘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在山西有那么多山,都是高山,你在山上,我在山下,你在山的那边,我在山的这边,见个面容易,说句话难。‘樱桃好吃树难栽,有那些心思口难开。山丹丹开花背洼洼开,有了心思慢慢来。’多么美好的爱情,像这样的词,现在不太好找到这样的感觉,这种优雅的慢生活非常美好。”
王京荣先生讲座现场,歌手张红丽为观众演唱《想亲亲》 张江伟 摄影
民歌是文化,文化讲流布。说到民歌的流布,王京荣讲到他曾经在一年的冬天到河曲采风,他站在山西河曲黄河岸边,一边是陕西,一边是内蒙古。河曲三省交界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二人台的特色,王京荣娓娓道来。山西民歌从山西的河曲县开始,流布到陕西的榆林地区,往东一直走到河北的张家口,往北流入内蒙古,和内蒙古的长调短调又结合到一起,形成了爬山调和漫瀚调,从河北的张家口往北进入内蒙古时,又被当年逃荒的人来演唱,成为了现在我们所说的讨吃调。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孕育出一个小剧种,即二人台,流向四面八方,影响非常广。“什么是二人台?民歌是音乐,音乐是要听的。”王京荣邀请常春、李小菲为现场听众演唱了一首二人台《五哥放羊》。扣人心弦的歌声,让听众意领神会,现场立即沸腾了,掌声激烈。
讲到山西的另一个高地晋中左权的开花调,王京荣阐释了左权县名的由来、开花调的歌词内容以及左权县这块音乐热土上人民的性情,还有近代史上驰骋欧亚的晋商、以及日昇昌票号。“有了心思你慢慢来”,含蓄而内向的左权开花调用一些比兴的手法不仅让玻璃开花,还让火车也开花,诞生在生活安逸的左权民歌和河曲民歌有很大的本质差异。
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纵向看,山西民歌有三个高峰: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后、新世纪以来。后两个阶段中,著名艺术家张继钢老师以多部舞台作品催生了两个山西民歌的高峰。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张继刚老师的舞剧《一把酸枣》和《解放》都使用了大量的山西民歌和民间音乐。特别是由著名音乐家张千一老师担任作曲的《解放》,更是把山西民歌做了史诗一般的表达,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在革命战争年代,山西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许多共和国早期的音乐家都曾经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他们熟悉山西的音乐,并把山西音乐融入国家声音,在之后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中大量使用了山西音乐元素,使得山西民歌借此走向全国,使得共和国的音乐基因中有了山西元素。
王京荣先生正在为听众授课 张江伟 摄影
音乐和作物一样,由土地生长而来。王京荣从华夏之根艺术团所做的努力与探索展开论述,主讲了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建立民歌活态传承基地,让谱面上的民歌有了声和音;寻找山西民歌的当代价值,用现代审美培养新一代民歌人才,设立采风基地、跨省培养进行民歌交流,以及和高校进行多种合作。王京荣讲座过程中,寓教于乐,穿插表演,由华夏之根艺术团著名歌手车斗印、常春、张红丽、郭亮亮、李小菲演唱了《五歌放羊》《三天路程两天到》《黄河儿女情》《想亲亲》《 大红公鸡毛腿腿》等民歌。王京荣先生和听众之间、听众和演员之间亲切互动,王京荣娓娓道来,歌手热情歌唱,听众如痴如醉,掌声一次次响起,现场气氛异常热烈。
用国际视野弘扬山西民歌,展望山西民歌的未来,王京荣先生认为,民歌是母语文化的重要内容,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山西民歌作为中国北方民族民歌的活化石,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民歌的当代传唱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国家向心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
李瑞娟是山东省妇联的退休干部,她和老伴一边认真地听讲座,一边各自拿着录音笔为痴爱山西民歌、因故而没能来听讲座的女儿录音,并向记者表示顾不上接受采访。在讲座结束后,她首先感谢由王京荣老师带来的这场音乐讲座。她激动地说,听了讲座,感受颇深。看了演出,耳目一新。山西民歌的发展史也是中国民歌的发展史,山西民歌是我国民歌的根,每一首山西民歌都是时代的烙印,感情丰富,韵味十足,唱腔悠扬,或高亢激扬,或悲壮凄凉,或催人奋进,或令人落泪。传播山西民歌,传承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民族的魅力。
“虽然我基本上听不太懂,但是民歌艺术家一开口我就完全被震撼了,民歌的声音就让我感动到想要落泪,透过他们的声音我仿佛能看见茫茫黄土高原,能感受到那里的人们的炽热。我自己是江苏人,从小生活在长江边上,黄河儿女情是我从来没有体会过的,今天晚上欣赏了一首首十分有魅力的民歌,我更从每一位演唱老师眼中看到了对民歌、对文化、对故土深深的爱,我想,这是最感染到我的。”中国传媒大学19级俄语专业的姚睿阳认为,很多听众都在用手机录制拍摄视频,她不否认这非常有利于民歌的传播,但是她觉得民歌真正的魅力是小小的屏幕无法承载的。
北大药学专业的大三学生赵旭洋在讲座开讲前,还在拿着专业书籍和Ipad在用功,王京荣一开讲,他便被深深地吸引了。“聆听大地的咏唱,山西民歌给人以一种厚重感、朴实感,但并不沉闷,而是蕴含着一种高昂的情感。与我听过的一些流行音乐相比,无论是喜庆的还是略带感伤的,山西民歌更能调动起人的情感,更让人觉舒畅。悠久的历史,多样的风格,饱满的感情,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的交织……或许只有不断锤炼和积淀出的艺术才会这样极具感染力。”赵旭洋深情地说。
现场听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张江伟 摄影
北大生物医学博士四年级的许丰丽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山西人,她从小更多的是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和熏陶,她说:“民歌对于我们,已经是非常遥远和陌生的存在了。很幸运能有这样一次机会,在短短的两个小时里相对系统地了解山西民歌的起源、流布和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山西民歌所经历的挑战和变革。山西民歌质朴而热烈,层次多变,内涵丰富,如同这片土地上走出的一辈辈山西人一样,时代在变,但我们骨子里的东西始终一以贯之。”许丰丽深深地祝福家乡,祝福民歌,希望山西民歌的未来越来越好。
受父辈影响,华为行业设备服务商、太原大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龙飞平时对山西民歌就有深深的情结,正好这次来北大学习,碰到了这场讲座,他乡遇故知,王龙飞说:“很高兴能在祖国高等学府来学习自己家乡的文化,王老师详细讲述了山西民歌的发展史,从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民歌一直都活跃在文化交流的前线。不光有传承,更有创新,希望在新的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山西民歌能够继续秉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
王京荣先生及歌手同山西省企业局组织的北大总经理班同学合影 张江伟 摄影
专业研发智慧文旅的互联网企业、山西中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军参加由山西省企业局组织的北大总经理班,在北大学习,他和同班近四十名同学一起聆听了讲座,结束时一起上台和王京荣先生以及歌手合影留念。朱军说,山西的民歌曲调优美,易于传唱,感情真挚,情真意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山西民歌的歌词,极其生动,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希望民歌广场舞能够发扬光大。
四
观众渐次散去,北京大学燕京学堂2019级硕士生晏昭祎仍在激动地和王京荣先生和交谈。她由衷地赞美王京荣的讲座非常富有文学性,文学和音乐的结合,在王先生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在接受山西日报记者采访时,晏昭祎深情地说:“民歌是跨越生命超越平凡的宏阔表达。山西民歌正在这种表达之中,又因为从黄土地圪梁梁上生长出来,而充满了摄人心魄甚至悠长的力量。作为极其向往又极为业余的民歌爱好者,我的大部分民歌知识都来自于黄土地基因般的口传心授,在歌唱和聆听的路上零散地收集着山涧散落的音符,或是在密不透风的学习环境中努力伸手向外摸索着民族音乐如同解药,从小时候的熏陶,到中学时的学唱,到长大后的创新,再到如今的回溯,民歌在我的生命之路上是口中灵丹,是项上明珠,是十指相扣的伴侣,更是心中认定的光亮。然而这些左右零散的音乐知识,都在王京荣老师的讲座和各位民歌艺术家的表演之后有了归处,有了体系化的统领,也有了安心的故乡。知道有这样一群民歌人在为这项曼妙多姿的艺术挂记着、努力着、创新着、奋进着,就算我们会四散在世界角落,也令人感到踏实,因为我们拥有着共同的热爱和理想,我们都是民歌传承与复兴之路上的守梦人。诚然,山西民歌乃至全国甚至世界的民族文化都在这个加速时代中被冲刷得有些摇晃,然而这是不用怕的,只要我们有像“华夏之根”的这样一群人在,只要我们有梦在,有坚定的民族信仰与信心在,我们还有土地与山岗,有行走其中的人们,有流动的音乐性格与坚强和热爱并存,我们就拥有着民族音乐的未来,我们就依然可以把山西民歌唱到天外,唱到心里。”
王京荣先生和晏昭祎同学交谈 张江伟 摄影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18级MBA学生任碧波听了讲座以后,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第二天,上课之余,她豪情满怀洋洋洒洒写下一篇近1400余字题为《聆听的传承》文章,她在文中写到:“伴随着王京荣老师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解,他实景地向广大观众介绍和演出了著名音乐家创作整理的《黄河儿女情》 《五哥放羊》 《桃花红杏花白》 《樱桃好吃树难栽》《打酸枣》 《想亲亲》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山西民歌,这些耳熟能详的山西民歌穿越历史,传承未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动表现了中华民族儿女的勤劳、勇敢、智慧、友善,热爱和平、生生不息。一曲曲山西民歌旋律激昂高亢,独具地方特色,在歌唱家们的精湛演绎下,曾几何时在中华大地上广泛流传,此时又带给在场观众强烈听觉与视觉享受,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山西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几代山西音乐人艰苦卓绝,辛勤创作,玉汝于成,使山西民歌经历了历史上三个发展阶段,更加的辉煌灿烂!山西民歌犹如音乐海洋中一朵洁白的浪花,无比晶莹剔透。民歌的音乐元素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困苦、热爱生活、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山西民歌宛如一颗璀璨的珍珠,在音乐艺术宝库中熠熠生辉!她不断采撷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谛,在当今新时代薪火相传,不忘初心,一路走来。聆听王京荣老师音乐讲座,欣赏了歌唱家们的精彩演出,我们为山西几代音乐人为民歌辛勤创作和付出无比感动!同时,我仿佛置身于三晋大地,真切感受深厚淳朴的山西晋文化。”音乐是流淌的诗,音乐无国界。任碧波曾是阿联酋航空Emirates Airways的国际空姐。每当穿行在中东阿拉伯广袤大地和浩瀚沙漠中,她每每听到充满异域风情的阿拉伯音乐,抬头仰望明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此时此刻当她链接山西民歌,聆听我们民族的瑰宝——民歌熟悉的旋律,抚慰了一颗海外游子之心。任碧波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每个人都向往“诗与远方”。愿我们的民族音乐走向世界!愿我们的山西民歌在一带一路唱响!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山西民歌是中国北方民族民歌的活化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作为一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深感我们莘莘学子一定要担当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守护者与传承人!祝福山西民歌,祝福华夏之根!”
“山西文化积淀丰厚,博大精深。民歌是传统民间艺术,曲调优美,情真意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像《走西口》《桃花红杏花白》《想亲亲》这些民歌生动朴实,朗朗上口,很好听。我跟王京荣老师认识很多年了,他们制作的大型说唱剧《解放》也曾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上演过,里面运用了大量的山西民歌,得到了师生观众的热烈欢迎。也正是有王京荣老师这种音乐工作者,他们不辞劳苦地采风,经过挖掘整理,才能将好的民歌流传下来。此次我们邀请王老师来讲课,并以讲演结合的形式,将民歌引进校园,也是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的广泛传播,我们此后也将继续合作,将更多的作品引进北大校园。”北京大学会议中心副主任、百周年纪念讲堂刘寿安主任如是说。